知識與智慧閱讀答案
《知識與智慧》閱讀材料
在讀書、思考中,悟性是至關重要的,但有了知識不一定就能具備悟性。知識只有化作對生命的一種觀照能力時,它才能變成智慧。因此,智慧總是與內在生命感悟和創造性思維有關,知識則未必。智慧是指能夠把知識、感受轉化為創造性的特殊能力。我國記錄哈雷彗星的出現,始于春秋時代的公元前613年,一直到清末1910年,兩千余年從未間斷過,總共出現過31次。這可以稱作“世界的唯一”0但是,記是記了,卻沒有人對它進行思索、研究,不知道這出現了31次的彗星竟然是同一個。到了公元1875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沒有掌握這份天文記錄的情況下,只是依照牛頓的引力定律,計算出了彗星的軌道,預言了它出現的周期——每隔76年回歸到太陽身邊一次。可見,信息、知識重要,而運用知識、從知識出發使之成為智慧,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博學不能使人智慧。”關鍵在于能否使知識、學問由死變活。思考重在找到一個準確的、獨特的視角。其實,哲學研索本身就是一種視角的選擇,視角不同,闡釋出來的道理就完全不同。
(選自2007年第1期《書摘》雜志,有刪略)
《知識與智慧》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各項中對于“讀書”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讀書有利于讀者近距離感悟文學的生命力,接受作品提供的那種契合自我文化心態的情境或思想。
B.從某種角度說,讀書有助于喚醒讀者自身本已存在但還處于沉睡狀態的思想意識,這可視為一條便捷的自我發現的途徑。
C.讀書應善于思索,讀者應該善于提出問題,在閱讀中尋找話題,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處于一種鮮明的研究狀態。
D.英國天文學家哈雷計算出了彗星的軌道,預言了它出現的周期,這個事例從正面說明認真讀書比掌握信息本身更重要。
小題2:下列各項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大部分知識都是專門知識,只有化作對生命的一種關照能力時,它才能變成智慧。
B.智慧關乎人生,落腳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是哲學的生活化、實際化。
C.“信息、知識與智慧”和“知識,智慧與哲學”是兩組內涵完全不相容的概念。
D.哲學研索重在選擇一個準確的、獨特的思考視角,來進行自己的思考與闡釋。
小題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通過閱讀活動,可以使讀者的視域與作者的視域,當下的視域與歷史的視域,實現對接與融合,從而為彼此的理解和溝通提供條件。
B.相對于提倡作家學者化,實際上更應倡導作家成為思想者,因為有些書的作者雖然很聰明,有才氣,但其作品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內涵空虛。
C.人有知識才能具備悟性,才能更有效地進行閱讀思考,把大量的對事實、實物、認識的總和加以分析,提煉和組合,形成可供自己參考、使用的材料。
D.知識重要,而運用知識、從知識出發使之成為智慧更重要;能否讓博學變為智慧,其關鍵在于能否使知識、學問由死變活。
《知識與智慧》閱讀答案
小題1:D
小題2:C
小題3:C
看了“知識與智慧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