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藝術閱讀答案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閱讀材料
2、襯托性建筑的應用
襯托性建筑的應用,是中國古代宮殿、寺廟等高級建筑常用的藝術處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襯托主體建筑。最早應用的并且很有藝術特色的襯托性建筑便是從春秋時代就已開始的建于宮殿正門前的“闕”。到了漢代,除宮殿與陵墓外,祠廟和大中型墳墓也都使用。現存的四川雅安高頤墓闕,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漢代墓闕的典型作品。漢代以后的雕刻、壁畫中常可以看到各種形式的闕,到了明清兩代,闕就演變成現在故宮的午門。其它常見的富有藝術性的襯托性建筑還有宮殿正門前的華表、牌坊、照壁、石獅等。
3、色彩的運用
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筑裝飾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建筑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的。因為木料不能經久,所以,中國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同時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以后又用丹紅裝飾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處繪制彩畫。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各項中對“富有裝飾性的屋頂”的分析和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對利用屋頂以取得藝術效果的可能性,中國古代的匠師可能很早就發現了。
B.據各種資料研究證明,后世的五種基本屋頂式樣大概在漢朝就已經具備了。
C.能夠創造出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美的曲線,是因為我國古代匠師充分運用了木結構本身所具有的特點。
D.大量采用琉璃瓦,為屋頂加上顏色和光澤,并又陸續出現其它許多屋頂式樣,以及由這些屋頂組合而成的各種具有藝術效果的復雜形體的具體時代不好確定,但唐朝就已經采用了。
小題2:下列各項中對“襯托性建筑的應用”和“色彩的運用”的分析和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漢代墓闕的典型作品現存的有四川雅安高頤墓闕,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
B.襯托性建筑的應用,是中國古代宮殿、寺廟等高級建筑不常用的藝術處理手法。
C.宮殿正門前的華表、牌坊、照壁、石獅等是屬于常見的富有藝術性的襯托性建筑。
D.中國建筑很早就知道為了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方法。
小題3:下列各項中對“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分析和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僅是一種藝術,而非技術科學。
B.“富有裝飾性的屋頂”“襯托性建筑的應用”和“色彩的運用”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極為突出的三個方面的特點。
C.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在“色彩的運用”的同時,努力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
D.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在消化,吸收“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的基礎上,創造了豐富多采的藝術形象。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閱讀答案
小題1:D
小題2:B
小題3:A
看了“中國古代建筑藝術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