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迷戀到技術崇拜閱讀答案
《從技術迷戀到技術崇拜》閱讀材料
電影具有充分的理由迷戀技術,并不惜血本地籌措充足的資金。但是,當技術迷戀演變為技術崇拜的時候,電影可能遭受無形的損害。作為機械文明之下典型的藝術樣式,電影可以對賴以生產的儀器設備表示足夠的敬意。盡管如此,我仍然頑強地相信,電影藝術必須包含著技術以外的內容。如同所有的藝術一樣,電影的某些方面同樣是單純的技術所難以窮盡的。制作技術彌補不了思想、智慧和洞察力。鋼筆、圓珠筆或者電腦寫作出來的文章不一定能夠超過莊子或者蘇東坡;精致的現代繪畫器具也不是逾越《蒙娜•麗莎》的必然條件。制作技術為電影帶來了許多,但電影的衡量還應該有許多制作技術以外的尺度。好萊塢大片旋風般的登陸,炫目的技術引起一片狂歡,那么,技術即是藝術嗎?時至如今,《阿凡達》的完美成功令人絕望。我們在坦誠地向杰作表示敬重的同時,這并不意味了自慚形穢,長吁短嘆——尤其是面對優美的技術制作。
本土電影的最大資源即是本土的經驗,這是無可代替的。本土的人情世故,喜怒哀樂,本土的歷史和特殊的情結,還有本土的獨特表述。技術崇拜以及利潤的追逐應當適可而止,尤其是沒有理由將《阿凡達》的商業成功解釋為某種高不可攀的文明。否則,這種文化邏輯內部隱含的危險傾向可能誘發歷史的畸變。讓我們回憶一下,這些觀點不就是《阿凡達》的啟示嗎?這一部電影之中,采礦公司和為首的武裝力量之所以侵入潘多拉星球,并且對于納威族土著大打出手,無非是仰仗精良武器攫取某種稀有礦物。他們心目中,無論是那一棵參天古樹、六條腿的戰馬、原始的弓箭還是納威族的集體祈禱、萬物有靈的哲學均是低等文明的表征。因此,他們對于自己的入侵、掠奪和殺戮不存在任何愧疚之意——驅逐土著猶如一種文明的拯救。當然,電影的結局令人快慰:良知終于阻止了貪婪的侵略,技術惡魔終將在正義的抵抗之下潰敗。如果由于目迷五色而遺忘了這個主題,那的確有些買櫝還珠了。
(選自《 人民日報 》2010年03月02日)
《從技術迷戀到技術崇拜》閱讀題目
小題1:對“《阿凡達》的完美成功令人絕望”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阿凡達》的完美成功是以它的商業成功作為尺度的,這種完美是一種畸變。
B.《阿凡達》的成功依靠的是尖端的技術消費,并非真正的電影藝術的完美成功。
C.《阿凡達》的文學故事沒有新意,情節都在意料之中,在文學意義上沒有任何價值可言。
D.《阿凡達》是由技術迷戀到技術崇拜的演變的體現,是對電影的無形的損害。
小題2:關于“電影”的論述,下列敘述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電影即視覺,已經是當代電影的普遍傾向,但這樣卻大大削弱了電影的文學性。
B.電影是我們認識生活的一種重要手段,它用攝影機為我們復制真實的生活。
C.電影藝術水準取決于電影的思想、智慧和洞察力,而不是制作技術。
D.對電影而言,從熟視無睹的日常生活中產生獨到的發現遠比運用電影技術制造視覺奇觀重要。
小題3:下列推斷中符合本文觀點的一項是( )
A.一部影片成功與否,當然會包括視覺上的盛宴,但沒有新鮮的創意和思想底蘊,是難以達成的。
B.《阿凡達》獲得9項奧斯卡提名,收獲超過22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是其商業炒作的結果。
C.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與《阿凡達》一樣,都只是通過強烈的視覺沖擊贏得觀眾。
D.電影藝術不應該追逐商業利潤,否則,這種文化邏輯內部隱含的危險傾向可能誘發歷史的畸變。
《從技術迷戀到技術崇拜》閱讀答案
小題1:C
小題2:D
小題3:A
看了“從技術迷戀到技術崇拜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