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制度的確立閱讀答案
《村制度的確立》閱讀材料
⑤魏晉南北朝三百年南北分裂,政局動蕩,地方機構濫置,“或地無百里,數縣并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具寮以眾,資費日多,吏卒人倍。……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朝一統,勵精圖治,并州郡,裁冗員,竟也致富。然地方政治積弊已深,而隋運短祚,革弊成未竟之業。唐朝初年承襲革弊之勢,并加強整頓力度,在繼續省并的同時,進而對州縣名稱的紊亂及重疊現象予以規范,至貞觀十三年而告終。“村”制度之推行即為唐朝整頓地方行政、革弊“求治”之一環。我們知道,制度變革與社會經濟的變遷存在著互為因果之關系,“村”制度始于武德而完善于開元,李唐王朝也經貞觀至開元而達鼎盛,可知制度創新與社會經濟進步惟有相輔相成,才能相得益彰,而唐朝終獲“蓬勃發展”之緣由也因此可見一斑。
(本文有刪改)
《村制度的確立》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關于“村”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
A.“村”概念出現比較遲,《說文解字》中沒有收錄“村”字,此前的文獻中也不見,這表明了當時還沒有這種說法和組織。
B.“村”字的原形“邨”字在《說文解字》中有所記載:“邨:地名,從邑,屯聲。”南北朝時期,“村”字被收入字典中。
C.東漢中后期,“村”的概念正式出現。“村”的名稱出現泛比趨勢,因而“村”概念要傳世文獻中也大量使用。
D.依據字書的解釋及文獻的記載,“村”從開始成為一種聚落的名稱以來,一直作為一種自然聚落的名稱直至隋朝。
小題2:下列關于“村”制形成的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
A.“村”在唐初以前一直未見進入國家律典,而僅僅是一種具有“聚落”性質的庶民百姓生活居住場所。
B.“村”制初始于武德,定型于開元,作為基層地方組織演變,地地域性之外,逐漸具備制度性特征。
C.至唐朝,“村”開始從純粹的自然聚落名稱向一種基層組織演變,地地域性之外,逐漸具備制度性特征。
D.唐朝從稱謂和村正設置標準規范方面完成了“村”的制度性確立,為中國行政制度改革奠定基礎。
小題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南北朝時期,“村”僅僅是庶民百姓生活居住場所之一種,這與國家分裂,政局動蕩,機構臃腫有一定關系。
B.隋朝統一,勵精圖治,并州郡,裁冗員,雖然革弊事業沒有完成,但對后世政治改革起到一定作用。
C.唐朝以國家制度,使“村”正式取得了法律的承認與保護,并成為一級基層地方組織,這說明了“村”制政策日臻完善。
D.“村”制度始于武德而完善于開元,李唐王朝也經貞觀至開元而達鼎盛,可見“村”制度的確立對李唐王朝的興盛起主要作用。
《村制度的確立》閱讀答案
小題1:C
小題2:A
小題3:D
看了“村制度的確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