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知性與感性閱讀答案
《散文的知性與感性》閱讀材料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⑤短短九十個字,回旋的空間雖然有限,卻一波三折,層層逼進,而氣勢流暢,議論縱橫,更善用五個“士”和三個“雞鳴狗盜”形成對照,再以雞犬之弱反比虎豹之強,所以雖然是知性的史論,卻富于動人的感性。在美感的滿足上,這篇知性的隨筆竟然不下于杜牧或王安石自己詠史的翻案詩篇,足見一篇文章,只要邏輯的張力飽滿,再佐以恰到好處的聲調和比喻,仍然可以成為散文極品,不讓美文的名作“專美”。
⑥因此感性一詞應有兩種解釋。狹義的感性當指感官經驗之具體表現,廣義的感性甚至可指:一篇知性文章因結構、聲調、意象等等的美妙安排而產生的魅力。也就是說,感性之美不一定限于寫景、敘事、抒情的散文,也可以得之于議論文的字里行間。
《散文的知性與感性》閱讀題目
1.聯系全文,選出下列選項中,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知性,應該包括靜態的、被動的知識與見解。所謂見解,分為兩個層次:見解動于內的,是議論;見解形于外的,是思考。
B.散文的知性不是博學的刻意炫夸,而是智慧的自然洋溢;在散文里,感性知識與理性見解的有機交融,就能成其為“理趣”。
C.散文的感性是指議論抒情時善于捕捉意象、安排聲調,令讀者如臨其景、因景生情,如歷其事、隨事起感,使生活中的感性要變成筆端的感性。
D.感性應該有以下兩種解釋:感官經驗之具體表現,是狹義的感性:知性的文章因為美妙的結構、聲調、意象等安排而產生的魅力,是廣義的感性。
2.下列選項中,對符合“散文極品”條件的解說,最正確的一項是
A.議論文或雜文盡管所言無關柔情美景或慷慨悲歌,但只要能做到聲調鏗鏘,形象生動,能夠感人,就可以成為“散文極品”。
B.知性散文,包含議論文和雜文等,要成為“散文極品”,就必須做到聲調鏗鏘,形象生動,文字整潔,條理分明,有其感性。
C.知性散文,盡管所言無關柔情美景或慷慨悲歌,要成為“散文極品”,就應富于動人的感性和鏗鏘的聲調。
D.知性的散文,即使是議論文或雜文,只要邏輯的張力飽滿,聲調和比喻的恰到好處,就可成為“散文極品”。
《散文的知性與感性》閱讀答案
1. D
2.D
看了“散文的知性與感性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