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商品化的利與弊閱讀答案
《文化遺產商品化的利與弊》閱讀材料
④其實,文化遺產的商品化還會引發文化遺產衍生品市場中新的利益安排。端午節更像是一種文化,它衍生很多特有的精神內涵,更成為國人的心結。但當端午節與商業結合起來,就給原本平靜的文化生活帶來新的問題。去年,韓國原來要將端午節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這著實讓國人著了很長時間的急。后來有消息說,韓國準備和中國一起辦理申報,申報名義也限定為“江陵端午祭”,這又給國人帶來某種安慰。文化遺產不僅已轉變成為國家之間的利益分配,而且還給商人帶來了實際利益。在民間,韓國某公司申請注冊了“端午節.cn”的網名,今年端午節前,又有消息說某國內企業花錢從韓國公司手中買回了這個網名。類似例子很多,連我們從小閱讀的“三國”、“水滸”等古代名著的名字,也被日本人搶注了商標或者網名。祖先留給我們太多的遺產,也給我們留下很多擔心。其實,即使韓國公司注冊了“端午節.cn”,這也構不成違法網站,而且也未必有損于中國傳統文化。但這種做法確實讓屈原的故鄉人受到某種感情傷害,我們寧愿花錢把這個網站名稱買回來。從商業來看,我們不得不佩服那個韓國公司的創辦者,他注冊“端午節.cn”的中文網名,或許就是為了在注冊后把中文網名賣給中國人。
⑤我們應該認真關注文化遺產保護問題了,這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或者純粹的商業利益問題,而是忠實傳承、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歷史使命使然。日本在100多年前就開始制定《文化遺產保護法》,韓國也緊跟其后制定了類似法律。我國幾乎沒有針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專門立法,甚至很保護文化遺產當作戰略問題加以對待,這種狀況難以與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影響相互匹配。我們祖先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財富,歷史也在不斷創造著新的文化,我們大可不必為文化遺產商品化而過度擔心。但是,作為文化遺產的承繼者,我們無權浪費祖先留下的優秀文化遺產;作為極富智慧的中華民族,我們應當更善于制定和利用法律規則。
(選自2006年06月06日《北京青年報》)
《文化遺產商品化的利與弊》閱讀題目
15.下列各項表述中,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繼承優秀文化遺產的人們在如何保護文化遺產的問題上一直有著不同的認識。
B.對于商人來說,他們不遺余力地開拓文化遺產市場的動力就是為了追求利益。
C.文化遺產商品化中,商人對文化遺產斷章取義或任加演繹就可實現最大利益。
D.我們雖受到傷害,但是佩服那個注冊“端午節.cn”網名的韓國公司的創辦者。
16.閱讀②③兩段,簡要概括文化遺產商品化的利與弊。(6分)
17.從文本最后一段看,今天我們關注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什么?(6分)
《文化遺產商品化的利與弊》閱讀答案
15.A
16.文化遺產商品化的利:①有助于拓展文化遺產的內涵,②增強文化遺產的傳播力,③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
文化遺產商品化的弊:①使文化遺產受到相當普遍和嚴重的破壞,②有時會破壞文化遺產的真實內涵(或有時會打破傳統文化遺產的完整內涵),③有時會損害文化遺產或者自然遺產的真實面貌。(6分,每點1分)
17.①文化遺產保護不應從狹隘的民族主義或者純粹的商業利益角度出發,而應當擔負忠實傳承、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歷史使命,②針對文化遺產專門立法(制定和利用法律規則),將保護文化遺產當作戰略問題加以對待,③不必為文化遺產商品化而過度擔心,也不要浪費優秀的文化遺產。(3點,每點2分)
看了“文化遺產商品化的利與弊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