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清明永駐閱讀答案
《慎終追遠清明永駐》閱讀材料
中華傳統節日是民族生活的儀式,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承中華美德的重要載體。現在我們過清明節,就是一次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感悟和認同的過程,就是要通過掃墓祭祀等形式喚起后人對祖先的追思與敬慕,全面體現對祖先的感恩、對血脈責任的認同,確保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共同記憶,得以代代相傳、萬載永續。
(節選自李榮啟《感悟清明節的文化內涵》,有刪改)
《慎終追遠清明永駐》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清明節最初只是一個標志物候變化、敦促春耕的節氣,我們從“清明谷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等農諺中,可見清明節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聯系。
B.寒食節的起源與習俗,與晉文公、介子推的故事有關,也與古人的自然觀密切相連。當代學者認為世界萬物都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需要新陳代謝。
C.寒食之后重生新火是一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熄滅舊火與重生新火,意味著新的一年春耕生產的開始,象征著新季節、新循環等的開始。
D.上巳節形成于春秋末期,后來逐漸變為了帶有一定社會性質的春游活動,到唐代時已成了一個全國性的節日,人們在這一天到野外踏青,欣賞自然風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從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及張擇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等可見,宋人借祭祖掃墓的機會充分享受踏青之樂,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宋朝民風民俗的盛況。
B.由于寒食和清明在時間上緊密相連,寒食節俗很早就與清明發生關聯。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寒食節后來基本消亡。
C.寒食節在清明前兩日,它們前后相繼。其中,寒食的主題為懷舊悼亡,清明的主題為求新護生;一陰一陽,一息一生。寒食與清明有著內在的文化關聯。
D.無論是民間的私祭還是國家的公祭,都是對先人、先祖呈上祭奠與追思,這種神圣的生命交流儀式,抒發了人們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的道德情懷。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我國眾多的節日中,清明節具有雙重身份:節氣兼節日。它從最初只是一個節氣,后來逐漸與寒食節、上巳節融為一體,成為我國重大的綜合節日。
B.中國深層的祖先崇拜、孝文化傳統深刻地影響著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這種文化傳統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
C.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一直受到炎黃子孫的普遍推崇和熱情響應,故清明節具有豐富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廣泛深刻的影響力。
D.清明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承載著神州華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文化,寄托著古往今來中國人的慎終追遠的情懷,值得我們炎黃子孫代代相傳、萬載永續。
《慎終追遠清明永駐》閱讀答案
1.B
2.C
3.C
看了“慎終追遠清明永駐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