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時代閱讀向何處去閱讀答案
《讀圖時代閱讀向何處去》閱讀材料
④但我們在肯定“讀圖”的同時,還是要力提倡傳統意義上的“讀書”,因為人類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人類的童年是從“讀圖”開始的,先民們在沒有創造文字之前,先是通過圖畫來傳播有關信息;然后有了文字,然后人類從“讀圖”時代進化到“讀書”時代。每個人類個體也是如此,孩提時代先看圖,然后學會識字,然后在“讀書”中慢慢長大成熟,可以說這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普遍規律。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如果我們因為某些主客觀的原因,反而慢慢養成了只會“讀圖”、不喜“讀書”的習慣,久而久之,如果哪一天,我們真的喪失了“讀書”的功能和興趣,那到底是意味著我們人類的進化還是退步?
⑤不僅如此,作為書的主要載體的文字更是人類進行思維的工具。文字的閱讀和接受需要讀者的感悟和思考,它本身就是一項復雜的高級的腦力勞動,是人類訓練和提高自身思維思辨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文字寫就的作品,不僅可以達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藝術效果,而且更給讀者提供了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一百個讀者欣賞一部影視作品中的林黛玉,看到的都是一位演員扮演的林黛玉;而一百個讀者閱讀一部文字版的《紅樓夢》,就會有一百個不同的林黛玉。文字傳播的魅力超過圖像傳播處正在于此。所以,“讀圖”雖然有它存在的價值,但它不能也不應該替代“讀書”,否則,人類的閱讀功能和思維能力都會因之而退化。
⑥尤其需要強調的是,“讀書”中的閱讀原著和原典,更是一個民族傳承文明最根本的途徑,也是每個國民提高自身素質最有效的手段。這里,不僅“讀圖”不能替代“讀書”,而且讀各種快餐書也不能替代讀原汁原味的原著。一個國民,如果能有一百首唐詩、一百首宋詞、一百部中外經典在肚子里打底,那他自然就有一種底氣,就會有一種氣質自內而外透出來。只看有聲有色的圖像改編,不讀原汁原味的原著;或是包里裝兩本時髦書擺擺樣子,書櫥里擺幾部大書裝點門面,不認真讀書,那淺薄庸俗的尾巴隨時都會露餡。正是基于此,在大量經典作品以圖像改編和各種快餐方式傳播的今天,我們真誠地吁請現代快節奏生活下的讀者:為了從根本上充實你自己,在你選擇“讀圖”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讀書”,尤其不要忘了多讀原著和原典。
《讀圖時代閱讀向何處去》閱讀題目
1.對本文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在第②段中,作者運用對比和引用資料的方法,表現了作者對“讀書的人越來越少”這一現象的困惑和憂慮。
B.在第③段中,作者運用比較的方法,說明圖像傳播具有天然的優勢,“讀圖”往往更適合現代生活和現代人。
C.在第④段中,作者拿人類個體的成長過程與人類文明的歷史作類比,說明“讀書”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標志。
D.在第⑤段中,作者運用舉例的方法,表明對文學作品的不同理解緣于讀者不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下列說法和原文相符的兩項是( )
A.第④段中的“普遍規律”指的是從“讀圖”時代進化到“讀書”時代。
B.作者認為,由于圖象具有直觀、形象、快捷、省時的特點,讀圖可以輕松省力地獲取知識和資訊,所以更適合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更適合緊張工作和極度疲勞的現代人在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需求。現代人應該多讀圖,讀好圖。
C.文字傳播的魅力超過圖像傳播處在于文字寫就的作品,不僅可以達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藝術效果,而且更給讀者提供了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
D.作者所說的“讀圖”是指從電視的圖像傳播中獲取知識。
E只有閱讀原著和原典,才能是使每個國民提高自身素質,擺脫淺薄庸俗。
3.對“讀書的人越來越少”并“還會繼續減少”的觀象,作者先說“令人憂慮”,后來又說現象“也許沒有那么嚴重”,是否前后矛盾?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綜合全文,作者大力提倡傳統意義上的“讀書”,理由何在?請分點列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圖時代閱讀向何處去》閱讀答案
1.D
2.AC
3.不矛盾。因為“讀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按狹義的理解,“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令人憂慮;按廣義的理解,“讀書”包括“讀圖”, 讀書的人未必越來越少,問題沒那么嚴重。 (或:現在“讀書”的人越來越少,是被“讀圖”的人分流了,而“讀圖”也應該歸入廣義的“讀書”范圍之內;這樣來看問題,所謂“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也許就沒有那么嚴重。
4.(1)使人和人類得到發展和進步(是人類進化的標志);
(2)是訓練和提高自身思維思辨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3)閱讀原著和原典是一個民族傳承文明最根本的途徑;
(4)是每個國民提高自身素質最有效的手段。
看了“讀圖時代閱讀向何處去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