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的文化闡釋閱讀答案
《誠信的文化闡釋》閱讀材料
《誠信的文化闡釋》閱讀題目
6.下列有關中國文化對于“誠信”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信”比“誠”出現的更早,與“誠”的關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倫理道德色彩。
B.在中國文化中,重視“誠”的重要性,將其提升至宇宙本體論的高度,將其視作是上天的本性。
C.在中國傳統文化里“誠”首先不是做為一個倫理道德范疇而出現的,而是做為一個本體論范疇而呈現的。
D.在中國文化里,“誠”是“信”的根基,“信”是“誠”的運用,有了“誠”則一定有“信”,有了“信”,就一定有“誠”。
7.下列關于中國當前“誠信危機”原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迅猛發展,市場經濟所倡導的“信用”完全替代了具有濃郁的倫理道德色彩的“誠”。
B.市場經濟迅猛發展,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盛行,“信”喪失了“誠”的基礎,與“誠”產生了嚴重背離。
C.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缺少西方的契約觀念,當前國人的觀念、心態及行為取向等方面,缺少現代的“信用”理念。
D.當前的社會轉型時期,缺少西方的契約傳統,有關于“信用”的各種法律規章尚不健全,還存在很多漏洞。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與中國文化傳統不同,西方的“誠信”更側重于對“信”的理解與運用,這表明西方的“信”不以“誠”為根基,不具備任何的倫理道德色彩。
B.與西方文化傳統不同,中國傳統文化將“誠信”作為一個整體概念來理解和運用,“誠信”是一個頗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范疇。
C.“誠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謂也。”表明朱熹已賦予“誠”以倫理道德意義,誠與信合而為一,“誠”完成了從主體論向本體論的轉化。
D.由于對“誠”重視,使得中國的“信用觀”更多地崇尚道德自律,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國現代社會法律建設的缺失和不足。
《誠信的文化闡釋》閱讀答案
6.D(有了“信”則一定有“誠”,有了“誠”,不一定有“信”。)
7.A(以偏概全,“完全替代”與文意不符。)
8.B(A項無中生有,西方的誠信“不具備任何的倫理道德色彩”原文中無依據。C項本末倒置,“‘誠’完成了從主體論向本體論的轉化”與文意不符。D項強加因果,前者與后者無必然的因果聯系。)
看了“誠信的文化闡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