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文化的歷史地位閱讀答案
《齊魯文化的歷史地位》閱讀材料
戰國秦漢,是齊魯文化的綜合發展期。進入戰國,由于齊國對魯國的兼并,造成黃河下游地區政治上的局部統一。學術文化界興起的百家爭鳴,則促進了區域間的文化交流。在此背景下,齊、魯兩大文化傳統的交融日益發展,逐漸走上一體化道路。齊、魯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響,表現在思想領域,主要是孟子對齊學的批判吸收,鄒衍陰陽五行說對魯學的滲透以及管子學派和荀子對齊學和魯學的糅合。秦及漢初,齊學盛極一時,主要表現在黃老學和陰陽五行學的盛行。這一時期齊學與魯學的融合,為其后董仲舒以陰陽五行說構筑新的儒學體系作了理論準備;同時也為漢代儒學內部的齊學與魯學以及今古文經學之爭埋下了伏線。經過東漢今古文經學的學術之爭,雙方相互批判又互相滲透,至東漢末年,一代經學大師鄭玄會通古今文經學,最終完成了齊魯文化一體化的過程。
齊魯文化是一種混合型文化。它不僅融合了齊文化和魯文化,而且兼收并蓄,廣泛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長處,逐漸形成了一種具有完備的自我調節和更新功能、再生能力很強的文化。特別是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后,齊魯文化實際獲得了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支配地位,成為一種政治大一統背景下的官方文化,最終融入到統一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節)
《齊魯文化的歷史地位》閱讀題目
6.下列對“齊魯文化”的概念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魯文化,起先是一種地域文化,后來發展成官方文化,是漸進形成的一種混合型文化。
B.齊魯文化,具有其雙重性,即從歷史范疇角度所說的歷史的局限性和歷史超越性。
C.齊魯文化,是創造了早期黃河文明的東夷文化和華夏文化融合而產生的一種地域文化。
D.齊魯文化,是在齊文化和魯文化相互滲透融合的一體化進程中形成的混合型文化。
7.下列有關齊魯文化與其他相關文化之間的關系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齊文化與魯文化合稱齊魯文化,或者說齊文化與魯文化統稱齊魯文化。
B.齊文化與魯文化是在周文化和東夷文化的接觸過程中形成的兩種風格迥異的文 化體系。
C.東夷文化和華夏文化的融合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齊魯文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D.齊文化、魯文化兩大文化傳統的日益交融發展,逐漸形成了一體化的齊魯文化。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齊文化是一種功利型文化,它的特點就是合時俗,務實際,具有革新性、開放性和包容性。
B.魯文化是一種道德型文化,它的特點就是重仁義、尊傳統、尚倫理、貴人和。
C.經濟、政治、文化迥異的齊文化與魯文化的融合滲透,直接生成了具有完備的自我調節和更新功能、再生能力很強的齊魯文化。
D.齊魯文化由地域文化發展為官方文化,最終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其主要原因是地域文化獲得了政治上的支配地位。
《齊魯文化的歷史地位》閱讀答案
6.B(歷史超越性是從文化范疇的角度說的,不是從歷史范疇的角度說的。)
7.A(齊魯文化是一種混合型文化,不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融合了這兩種文化,還兼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長處。)
8.C(“直接生成了”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說的是逐漸形成,而且不僅是齊文化與魯文化,還有其他地域文化。)
看了“齊魯文化的歷史地位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