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詩的自然美閱讀答案
《陶詩的自然美》閱讀材料
陶詩純以自然本色取勝,它的美是樸素美。我們在陶詩里很難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張的手法和華麗的詞藻。如“種豆南山下”“今日天氣佳”“秋菊有佳色”“日暮天無云”,全都明白如話,好像繪畫中的白描,另有一種使人賞心悅目的韻味。然而,如果僅僅是樸素平淡,不會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陶詩的好處是樸素中見豪華,平淡中有瑰奇。“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某看他是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陶詩完美地統一了樸素與豪華、平淡與瑰奇這些對立的審美范疇,達到了自然化的境地,陶詩獨特的藝術成就即在于此。
陶詩所描寫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雞犬、豆苗、桑麻,這些在別人看來平平淡談的東西,一經詩人筆觸,就給人以新鮮的感覺。例如:“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凱風因時來,回飆開我襟。”(《和郭主簿二首》)寫夏日閑居的恬適心情,“貯”字用得多么有趣,好像涼爽都貯存在林下,隨時可以汲取一樣。南風也體貼人意,為人撩開衣襟送來涼意。
陶詩的語言不是未經錘煉和雕鑿的,只是不露痕跡,自然得很。例如《雜詩》十二首屢次寫時光的流逝,一日“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二日“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三日“日月還復周,我去不再陽”,四日“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五日“去去轉欲速,此生豈再值”,六日“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七日“素標插人頭,前途漸就窄”。同一個意思用不同的語句表達,都錘煉得十分精粹。擲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歲月,催人老的四時,都被賦予了生命。那“待”字、“擲”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去去轉欲速”,是說越到老年時間過得越快;“前途漸就窄”,是說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都是體驗深、容量大、言簡意賅的詩句。“壑舟”二句用《莊子·大宗師》的典故,也極其自然。如果沒有高度的駕御語言的技巧,怎么能將詩寫到這樣純熟自然的地步!
陶詩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學說教。他的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些樸素自然的詩句,都像格言一樣,言淺意深,發人深思。清人潘德輿《養一齋詩話》說陶淵明“任舉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評論。
在中國古代的詩人里,陶淵明應該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思想和為人確有令人不能不欽佩的地方。他的自然、樸素和淳真所帶來的藝術魅力,決非那些“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的時髦作品所能比擬的。
(節選自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陶詩的自然美》閱讀題目
6.關于陶詩的自然美,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陶淵明的詩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無意寫詩,只是從生活中領悟道理,產生感情,受外力誘發便寫出了詩。
B.陶詩純以自然本色取勝,它的美是樸素美,他的詩里并沒有什么奇特的意象、夸張的手法和華麗的詞藻。
C.陶詩所描寫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故清人潘德輿評價陶淵明“任舉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
D.陶詩的自然美,在語言上表現為不露痕跡,自然精粹,這更見其對語言錘煉和雕鑿的高深之功。
7.下列關于陶詩“樸素美”和“語言美”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秋菊有佳色”“日暮天無云”等詩句都運用了白描手法,另有一種使人賞心悅目的韻味。
B.樸素與豪華、平淡與瑰奇這些對立的審美范疇在陶詩中完美統一,達到了自然化的境地。
C.陶詩“去去轉欲速”“前途漸就窄”兩句借道路來表達老年人生的深度體驗,言簡意賅。
D.陶淵明運用煉字、比擬、用典等技巧駕御語言,將語言錘煉得十分精粹,詩歌純熟自然。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陶詩的自然美既同他的思想、生活和為人完全一致,也是英國詩人濟慈“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藝術觀的生動體現。
B.元好問在《論詩》中“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的評價是對陶淵明自然精粹的語言特點的很好詮釋。
C.陶淵明《雜詩》中的“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等詩句體現了其作品哲理性的特點。
D.本文從美學、哲學、宗教、文論等方面對陶詩自然美的精微處進行解讀,引用詩句、詩論議理,深以披露,曉以眾人。
《陶詩的自然美》閱讀答案
6.D(A“他無意寫詩“絕對化;8“他的詩里并沒有什么奇特的意象、夸張的手法和華麗的詞藻”,原文為“我們在陶詩里很難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張的手法和華麗的詞藻”;故”強加因果,潘德與的評價是為了說明“陶詩富有哲理”。)
7.C(“去去轉欲速”說的是時間,不是道路)
8.D(“宗教”無中生有)
看了“陶詩的自然美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