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失蹤之謎閱讀答案
《傳國玉璽失蹤之謎》閱讀材料
(節選自《人民文摘》2012年第12期)
《傳國玉璽失蹤之謎》閱讀題目
5.有關“傳國璽”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傳國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上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篆字。
B.傳國璽是玉制的皇印,它的象征意義是“君主神授”,在傳國玉璽身上有著不少的故事。
C.失去傳國璽則表現其“氣數已盡”,所以歷代皇帝都十分珍視傳國璽而不想當“白版皇帝”。
D.傳國玉璽的材料源于和氏璧,當時楚王偏信玉工不以之為寶,武王也沒認出它是塊寶玉,是文王認出它是塊寶。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在秦始皇得到和氏璧之前,“璽”沒有尊卑之別,此時的“璽”只有“印”之義,官印和私印均可稱為“璽”。
B.秦始皇把皇帝印稱為璽,秦始皇離世之后,歷代帝王都以得到傳國璽作為符應,尊為國之重器,并奉為天命的象征。
C.晉朝司馬氏得到傳國璽后,時局動蕩不安,傳國璽在幾經輾轉后,東晉征西謝尚最終奪得了傳國璽。
D.唐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而成為“白版皇帝”,他憤憤不平地刻了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
7.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沒有傳國璽,就會顯得底氣不足而被世人所輕蔑,所以傳國璽成為后世皇帝的爭奪對象,也致使這塊寶物屢易其主。
B.楚威王時,威王將和氏璧賞賜給滅越有功的相國昭陽,這說明這時的和氏璧還只是一種“印”,其義為“信”。
C.傳國璽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經歷了無數朝代的更迭,因此,傳國璽傳到宋靖康元年就失蹤了,這也不奇怪。
D.北宋哲宗時一個農夫在耕田時發現的傳國璽,有人說它是真的有他的道理,因為它經過13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并多方考證得到了認定。
《傳國玉璽失蹤之謎》閱讀答案
5.答案:A。 (“上面”有歧義,可理解為“在傳國璽上”,也可理解為“在傳國璽上方”,與“下面”相對。而原文是“正面刻有……”。)
6.答案:A。 (B項,把傳國璽“奉為天命的象征”的是秦始皇。C項,“東晉征西謝尚最終奪得了傳國璽”表述錯誤,原文是“……又落人東晉征西謝尚之手,謝尚把它用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獻給晉穆帝,傳國璽重歸晉朝司馬家”。D項,“他憤憤不平地刻了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文中無憤憤不平信息。)
7.答案:C。 (“傳國璽傳到宋靖康元年就失蹤了”錯誤,傳國璽傳到宋靖康元年時是被大金國掠走的。)
看了“傳國玉璽失蹤之謎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