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銘考說明文閱讀答案
《硯銘考》說明文閱讀材料
硯銘作為藝術品的出現,比作為文學作品要晚得多,它興于宋元,盛于明清。宋末元初,我國篆刻藝術空前興盛,硯銘在它的影響下,開始向藝術方向發展。在刻制技藝上,硯銘廣泛地吸收了篆刻藝術的全面構圖、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大大地提高了硯銘的藝術欣賞品位。同時硯銘亦趨于完備,年款也較之前代更為普遍,并出現了在銘后加鈐[注:蓋(圖章)]的新內容。從此,款記便成了硯銘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更增加了硯銘的裝飾美。明清時期,賞硯之風日盛。當時金石書法名家輩出,他們中不少人自己動手書寫和鐫刻硯銘,如紀曉嵐。為了把書法、雕刻和裝飾有機地統一起來,使其達到最好的藝術效果,在書寫和鐫刻之前,都要對硯銘的全面布局、章法的疏密錯落和刀法運用進行反復推敲,精心設計。硯面構圖,因形而異,行、草、篆、楷,因硯而擇,使其布局得體,和而不同。同時刀法的運用也力求做到筆畫的頓挫、輕重、快慢、轉折,要刻得生動自然,既有筆意又有刀味。不過,硯銘的書寫畢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寫作,因受到硯面與雕刻過程的限制,制作者選用的銘文大多簡短、扼要、精辟,因此硯銘雖短,卻字字千金,均是硯銘者的真情流露,從而使硯銘的文學美與藝術美融為一體,真正成為既具觀賞性,又具實用性的藝術品。
《硯銘考》說明文閱讀題目
5.硯銘作為藝術品“興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具體體現是什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項是( )
A.宋末元初,硯銘吸收了篆刻藝術的全面構圖、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提高了硯銘的藝術欣賞品位。
B.宋末元初,款記成了硯銘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更增加了硯銘的裝飾美。
C.明清時期,硯銘簡短、扼要、精辟,字字千金,能充分地表現硯銘者的真實情感。
D.明清時期,硯面構圖,布局得體,和而不同,刀法運用反復推敲,精心設計。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古人大多把硯銘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并時時勸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因此文物家一般把硯銘當作鑒定文物真偽的依據。
B.宋代,文人墨客用硯銘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C.硯銘作為一種文學創作體裁,到了漢魏時期才形成,內容上大多就硯說硯。
D.紀曉嵐是清代金石書法名家中自己動手書寫和鐫刻硯銘的名家。
7.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現在,我國仍有文人學士把格言、詩句、警句作為硯銘的,且多有年款和圖章。
B.隨著世界性收藏熱的升溫,帶有優秀硯銘的硯,將成為當代喜歡收藏硯的人追求的對象。
C.硯銘大多能提高硯的價值,質佳的、傳承可考的古硯則會有不同于一般藝術品和文物的潛在價值。
D.散文能更好地抒情言志,從文天祥開始,宋代的硯銘大都用散文形式寫成,一般不用詩詞寫硯銘。
《硯銘考》說明文閱讀答案
5.C,說的是硯銘的共性,不是明清獨有。
6.A,前后缺少因果關系。
7.D,“宋代一般不用詩詞寫硯銘”的推論不成立,因為文天祥的硯銘雖然用散文寫成,其他硯銘用什么寫成沒有點出來。
看了“硯銘考說明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