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時節舞魚燈閱讀練習及答案
《元宵時節舞魚燈》閱讀材料
按照民間傳說,凡跳過龍門的鯉魚即可變成龍,即與《西京賦》中“魚化龍”的說法相吻合;沒有跳過龍門的鯉魚“歸來伴凡魚”。也有記載顯示,“歸來伴凡魚”的既不是原來的鯉魚,又不是飛過龍門的飛龍,而是在“魚化龍”中變異而成的鰲魚。鰲魚保持了龍頭、龍角、龍須,其身上卻布滿魚鱗,保留魚尾。這一變異在傳說故事中是以鯉魚“偷吞了海里的龍珠”實現的。無論是“魚化龍”,還是“龍化魚”,均反映了“魚龍合一”以及它們之間極為特殊的關系。
傳承至今的魚燈舞是研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它們傳承千百年 而不衰,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分布在深圳沙頭角的魚燈舞、廣東梅州的鯉魚燈舞以及福建莆田的九鯉魚燈舞,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三地的魚燈舞和宋代的魚龍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沙頭角魚燈舞的表演形式以眾魚圍繞“神魚”黃鱧角展開,整個舞蹈呈現了群魚獻祭的主題。舞蹈的重點角色“黃鱧角”即為鰲魚的化身;梅州的鯉魚燈舞也被稱作“五鯉跳龍門”。五鯉由一雄四雌組成,唯一的一條雄魚,即為青色的鰲魚。舞蹈由5位年輕的女子表演,鯉魚燈舞深受漢代樂舞百戲的影響。莆田的九鯉魚燈舞在表演時,由9條不同的魚在龍珠燈的引導下出場。據考證,九鯉魚燈舞和深圳沙頭角的魚燈舞,無論在舞蹈動作,還是在魚龍組合上,均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從魚燈舞蹈的表現內容、源流和傳承發展來看,三種魚燈舞均呈現了較強的獨立性和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它們與中原古代文化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和變遷中,不斷吸收各地方文化的精華,經過沖突、融合、再沖突、再融合,才發展到如今人們在元宵節花燈中所看到的精彩紛呈的魚龍燈舞。
(摘編自《元宵時節舞魚燈》,《百科知識》2016.1)
《元宵時節舞魚燈》閱讀題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早在兩千多年前,張衡的《西京賦》里就有關于“魚化龍、龍化魚”的記載,當時西漢的京都長安,魚燈、龍燈及魚龍文藝也已盛極一時。
B.由粱元帝《對燈賦》所贊“本知龍燈應無偶,復訝魚燈有舊名”,可見在南朝時元宵節的花燈表演,龍燈和魚燈總是成雙成對出現。
C.宋人辛棄疾的著名詞作《青玉案·元夕》再現了民間慶元宵時舞魚龍燈的盛況,“一夜魚龍舞”說明魚龍舞在花燈表演中的重要性。
D.《埤雅·釋魚》、《本草綱目》、《辛氏三秦記》等古籍中都有關于鯉魚的記載,既有描寫它奇特的形貌,也有敘其具有飛越江湖的本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半坡先民之所以視鯉魚為圖騰,是因為當時的人們無法解釋日常生產生活中出現的種種自然現象,于是只能將鯉魚神化。
B.“鯉魚跳龍門”的說法各異,有說未能跳過龍門的鯉魚“歸來伴凡魚”,也有說它“變異為非魚非龍的鰲魚”,這些說法都具有神奇的色彩。
C.魚龍舞是古代節日文化表演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魚龍文化,不論是魚龍相伴還是魚龍合一,都反映了它們之間極為特殊的關系。
D.閩粵地區的魚燈舞雖名稱不一、地域不同、表演人數各異,卻表現出同屬于“魚龍舞”的文化特征,既有共性,又各具鮮明的個性,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魚龍舞的形成離不開原始巫術舞蹈的影響,這種巫術舞蹈是在古人崇鯉觀念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而崇鯉觀念可追溯至半坡仰韶文化。
B.“鯉魚跳龍門”這一傳說的廣為流傳,是魚龍舞在各地域傳承發展的重要條件,也為今天的人們研究魚龍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和線索。
C.從我國元宵節魚燈文化的發展歷程看,既有地域間文化的矛盾沖突,也有彼此的借鑒、融合,這是它們具有較強文化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D.以研究魚龍舞的起源和發展為例,可以看出,在研究我國古代民俗文化中,古代文獻、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等資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元宵時節舞魚燈》閱讀題答案
1. 【答案】B
2. 【答案】A
3.【答案】B
看了“元宵時節舞魚燈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