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寫意閱讀練習及答案
《牛的寫意》閱讀材料
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廝殺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對稱的藝術品。有時候,公牛為了爭奪情人,也會進行一場愛的爭斗。如果正值黃昏,草場上牛角鏗鏘,發出金屬的響聲,母牛羞澀地站在遠處,目睹這因它而發起的戰爭,神情有些惶恐和歉疚。當夕陽“咣當”一聲從牛角上墜落,愛終于有了著落,遍野的夕光搖曳起婚禮的燭光。那失意的公牛舔著愛情的創傷,消失在夜的深處。這時候,我們恍若置身于遠古的一個美麗殘酷的傳說中。
牛在任何地方都會留下蹄印,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牛的蹄印大氣、渾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顯得小氣、炫耀而造作,充滿了人間的狂妄和_詐。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絕不回頭看自己蹄印的深淺,走過去就走過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實實在在走過去的。雨過天晴,牛的蹄窩里的積水,像一片小小的湖,會攝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時還會攝下人的倒影。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曠野上的蹄印,將會被落葉和野花掩護起來,成為蛐蛐們的樂池和螞蟻們的住宅。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為迷路踩在幽谷苔蘚上的蹄印,就永遠留在那里了,成為大自然永不披露的秘密。
牛的食譜很簡單:除了草,牛沒有別的口糧。牛一直吃著草,從遠古吃到今天,從海邊攀緣到群山之顛。天下何處無草,天下何處無牛?一想到這里我就禁不住激動: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過,我隨意摘取一片草葉,都能嗅到千萬年前牛的氣息,聽見那認真咀嚼的聲音,從遠方傳來。
牛是少數不制造穢物的動物之一。牛糞是干凈的,不僅不臭,似乎還有著淡淡的草的清香,難怪一位外國詩人曾寫道:在被遺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糞已變成黃金。記得小時候,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曾將雙腳踩進牛糞里取暖。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糞,圣人的手會變得更圣潔;如果國王的手捧起牛糞,國王的手會變得更干凈。
在城市,除了人的渾濁氣息和用以遮掩渾濁而制造的各種化學氣息之外,我們已很少嗅到真正的大自然的氣息,包括牛糞的氣息。有時候我想,城市的詩人如果經常嗅一嗅牛糞的氣息,他會寫出更接近自然、生命和土地的詩。如果一首詩里散發出脂粉氣,這首詩已接近非詩;如果一篇散文里散發出牛糞的氣息,這篇散文已包含了詩。
《牛的寫意》閱讀題題目
1.通讀全文,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牛的?贊揚了牛的哪些品質?(4分)
2.聯系上下文,談談你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理解。(4分)
(1)牛,其實是很嫵媚的。(2分)
(2)在被遺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糞已變成了黃金。(2分)
3.聯系上下文談談你對文章最后一段畫線句子的理解。(3分)
4.魯迅曾在《野草》中這樣寫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生活中甘為孺子牛的人很多,請說出其中的一個,并說出他們與牛相似的地方。(4分)
5.我們知道: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人們常借牛來表稱贊:“某人體壯如牛”、“他像一頭老黃牛”、“今天的股市牛得很”;但也有人借牛來貶斥他人:“你看你生就一副牛脾氣”。讀了這篇文章,你是怎么認識牛的?并聯系自身的實際談談你的收獲。(5分)
《牛的寫意》閱讀題答案
1.答案:眼睛、角、蹄印、食譜和糞(2分)沒有惡意或正直善良、誠實、勤懇踏實、率真樸實、索取的少,奉獻的多(答對四個得2分)
2.(1)答案:指牛的眼睛大而黑亮,有靈氣。
(2)答案:指牛糞不是穢物,有很高的價值。
3.答案: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今社會,人們身上已經缺少了像牛那樣率真樸實、正直踏實、善良敦厚、樂于奉獻的精神,取而代之的是虛偽貪婪、_詐狂妄、炫耀張揚、矯揉造作等惡習。作者這樣寫是呼吁人們發揚牛的精神,做一個真實踏實的自己。即: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干事。
4.答案:環衛工人:為了人們能生活在一個干凈整潔的環境里,默默地打掃街道,撿拾垃圾,不怕臟,不怕臭,勤勤懇懇地工作著,無怨無悔。與牛的勤懇踏實、默默奉獻是相似的。老師:為了孩子們能健康成長,把自己的青春、熱血乃至于生命都揮灑在了三尺講臺上。這與牛的無私奉獻是相似的。
5.答案:“牛脾氣”也并非貶義詞,也可以理解為對事情的執著與堅持,牛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牛奶也是一樣,所以牛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方法總結
一、題型:段意、主要內容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二、選擇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問答題都是根據中心解答的)
例如:談談你的收獲;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啟發?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寫人的,主要是贊美主人公的某些優秀品質。
寫景主要贊美景的美麗可愛。
寫物比較復雜一點,單純寫物,就是表達對物的喜歡。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類文章的結尾部分,仔細地揣摩,看它那些帶有議論性的話,如果有寫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說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義
所謂的含義就是蘊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來的,要通過我們仔細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寫的方法來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兩種。
明的就是在文章結束那些議論性的話,你把它拿過來,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難度大一點,必須在通曉全文的基礎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關鍵詞摘錄出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語文閱讀理解答題公式
1、標題作用:
(1)全文的線索,推動情節發展
(2)總結文章內容,點名主旨(突出主題)
(3)形式新穎,吸引讀者
(4)反映人物情感變化
2、動詞理解:
__生動表現了人(事)物__的特點(情狀)(或描繪出一幅……的場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詞語的表達效果
(2)分析:修辭+修辭作用
例題:請問文中劃線部分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比喻:用__比喻__,表現了(事物)……的特點,表達了(人物)……
擬人:把__擬人化(或賦予人的情感),生動形象的表現了……(或描繪出……的畫面,寫出了事物……的特點)
排比:使句式更整齊,氣勢更強調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點
反問:這個反問句的意思是……以強烈的語氣表達了(人物)……的感情
設問:開頭出現,其作用通常為“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文中或結尾出現,其作用通常為“引起了對……的問題的關注(或引人深思),給人以啟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__代__,使被借代的更加具體,生動表達了什么感情或特點
引用:引用詩句,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語言更優美(或引用詩句是為了說明……)”
引用故事,神話傳說,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4、文章運用表現手法作用:
例題:請問這題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讀文章有何好處(意義)?
(1)對比,作用:__和__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人(事)物__的特點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遠,含蘊深刻
(3)伏筆,作用:對將要出現的__事物作暗示,為情節發展作鋪墊
(4)照應,作用:使文章結構嚴謹,使文章主題更加鮮明,使文章更加嚴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現環境,營造氛圍,抒發情感,突出主題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開頭,作用:
A、引起下文
B、點名所要描寫的對象
C、照應文章標題
D、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E、為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B、為情節發展埋下伏筆,推動情節發展
(3)結尾,作用:A、總結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應前文
D、照應題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畫線句、段運用何種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里、神態、正面、側面描寫
(2)壞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作用:(1)人物:表現人物__的特點,突出人物__的性格(品質、思想)
(2)環境:烘托一中__的氣氛,表達一種__的思想感情
7、用簡潔的言語概括文章(或文段)內容:
誰+干什么+結果怎么樣
8、本文(某段)運用什么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9、簡要概括文中事物特點:
首先分析文章的結構,注意文中的連接詞(首先、其次、還、然后、也、最后、此外……),這些詞語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