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與匠人閱讀練習及答案
《藝術家與匠人》閱讀材料
④與中國封建社會的漫長性與頑固性相適應,中國的“匠文化”也是非常強大的。中國舊時代的知識分子尤其是技術人員從來沒有享受過現代意義上的“家”的地位。例如,我們有舉世無雙的木構建筑,但我們的“魯班”們從來沒有改變過“工匠”的身份;我們有過杰出的表演藝術家,他們卻從來沒有改變過“戲子”的地位;我們也不乏世界一流的美術家,他們照樣被稱為“畫匠”!這種培養匠人的制度與貶低杰出人物的意識長期延續,造成了我國藝術家相當普遍的“匠人心態”,其主要特征是創造意識薄弱,習慣于承襲前人,仿效他人,重復自己:不敢超越,不敢反叛,從而窒息了自己的創造靈氣,而增添了創作中的匠氣。須知,靈氣乃是藝術個性的靈魂,而匠氣則是平庸的同義語。縱覽我國的藝術史,具有這種匠人心態的藝術家和帶有匠氣的作品何其多也!吳冠中先生甚至認為,這一現象占了90%。
⑤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正是這種被動性的匠人心態,我們的藝術史少有更新換代的變革,而主要表現為緩慢的、漸進式的發展。其實,更新換代才是藝術發展的規律,而反叛則是這種變革的動力。故最近聽到一位現代意識覺醒了的藝術家這樣說:“傳承是一種美德,反叛是我的責任。”這句話看起來似乎包含矛盾,其實是一致的:傳承并不在于傳統的形式和風格,而在于前人的創造精神。而真正傳承了這種精神的,,從藝術史上看,無不見之于那些敢于反傳統的人之中。“反傳統”并不是不要傳統或不尊重傳統,它只是“不重復”傳統而已。事實上,正是那些反傳統的人才開了新思潮的先河,從而豐富并發展了傳統。只要回顧一下現代主義思潮興起以來美術中的畢加索、音樂中的勛伯格、‘舞蹈中的鄧肯、建筑中的高迪以及文學中的卡夫卡就足以說明問題了。這就不難理解,從世界范圍看,現代的文學、藝術家都以重復為忌、為恥,所以享譽世界的已故瑞士戲劇家迪倫馬特有過這么一句名言:“任何古代大家和現代名家都不應享有讓人永遠仿效的不公正特權。不過他們可以作為我們的激發者和對話者。”但也正因為如此,現代的藝術家更不好當了!因為前人有過的你不能有;他人有過的你不能有,甚至自己有過的你也不能有:每一件創作都必須是“這一個”。否則你就有可能淪為“匠人”的危險。
《藝術家與匠人》閱讀題題目
6.作者認為繪畫、音樂、舞蹈的相似點是_______________。(2分)
7.文中舉達·芬奇創作《蒙娜麗莎》的例子,是為了說明___________。(2分)
8.依照文意,藝術家與匠人的區別可以概括為_______________。(2分)
9.文章對“匠文化”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哪兩個方面?(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說法正確的兩項是(6分)
A.全文共分四層,其中第②、③兩段為第二層。
B.第②段用“泡菜壇子”比喻藝術作品中的“靈氣”。
C.本文主要運用對比的方法,闡述了藝術家與匠人的特性。
D.本文形散神不散,語言犀利有文采,頗具說服力。
E.中國藝術史上更新換代式的變革。是符合藝術發展規律的。
F.兩方現代主義藝術名家輩出,足以說明藝術發展需要反傳統。
11.文末提出每一件創作都必須是“這一個”,其含義是___________。(2分)
12.請結合文意,另舉一個文學史或藝術史上的實例,談談你對“傳承與反叛”關系的認識。 (4分)
《藝術家與匠人》閱讀題答案
6.直接訴諸人的感官,喚起人的情緒反應(2分)
7.只有智慧過人、學識淵博的藝術家,才能創造出驚世杰作(2分)
8.藝術家的天性是創造(作品充滿靈氣);而匠人的習性是重復(作品帶有匠氣)(2分)
9.(1)培養匠人的師徒傳授制度 (2)貶低杰出人物的觀念意識(共4分)
10.C F(6分)
11.不重復前人、他人和自己,獨一無二性(答對任意一點)(2分)
12.略
看了“藝術家與匠人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