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人類能聽懂大自然的語言閱讀答案
《希望人類能聽懂大自然的語言》閱讀材料
在地球生命之樹上,人類只是隨風飄揚的葉片。在宇宙輪回中,地球寒暑改變著人類樹葉的顏色,當地球充滿陽光時,人類絢麗多彩;當地球進入漫長寒冬時,人類的飄零也就難免。這是人類的宿命,也是大自然的宿命。
人類耗費著地球有限的資源,試圖改變寒暑,可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積累抵不上大自然一次震怒。在大自然的漫長所程中,人類還處在搖籃里,知識、財富,一切都只是掛在搖籃中隨風飄蕩的小鈴鐺,它讓人類歡樂、痛苦、奮斗、失望。人類正是在滿足自己內心感受的過程中度過一生。
印度洋海嘯摧毀了人們的家園,也給了人類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在自然生態中·人類其實只是很小的一環,分屬于不同國家,且相互爭斗,可是在大自然的憤怒之下,終于有機會擱置爭議,共同思考今后的生活。這場災難也是一個契機,相信人類能在付出沉重代價之后,有所醒悟。
人類共同面對苦難,個人的苦難將有人分擔;我們無法避免苦難,但可以減輕他人的苦難,這就是人本主義的至高境界。在人類進化過程中,還有許多未知的東西,在其他動物本能感知的地方,人類懵懂無知。所以,即使奉行人類中心主義,也要對大自然心存敬畏。這是為了人類自己,為了隨時隨地能夠感受到大自然對我們的啟示。
在印度洋的濤聲中,有的國家國土縮小了,有的國家會民失蹤了。這或許是大自然在暗示我們,要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用每個人的體溫來溫暖全人類。
在浩瀚的大洋,在無際的星空,每個人都是一滴水、一粗沙,只有融入走海,才有生命的價值;只有浪淘水洗,才會顯出自己的亮度。大自然將人類一次次地團結在一起,人們又-次次地相互掙脫遮離。印度洋海嘯似乎在告誡我們,人類不僅有了新的時間起點,而且還應有新的空間。希望人類能聽懂大自然的語言。(選自《雜文選刊》2005年第3期)
《希望人類能聽懂大自然的語言》閱讀題題目
1.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大自然也有它的“語言”。作者希望人類能聽懂它的“語言”。文中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對印度洋海嘯災難進行了深刻反思,從中得到的三點啟示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看來,人類在善待自己的同時,還應怎樣善待自然界的萬物生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讀下面資料,在文中第四段找出揭示全球環境狀況持續惡化原因的一句話。在過去30年里,全球年平均溫度升高了0.6攝氏度;20世紀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災害影響的人數平均為1.47億,90年代上升到2.11億。在今后30年內,55%以上的人口將面臨水荒;全球12%的鳥類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瀕臨滅絕,三分之一的魚類資源枯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印度洋海嘯使20多萬人頃刻間灰飛煙滅,南京大屠殺使30多萬同胞慘遭日本侵略軍殺害。請你針對其中的一種災難寫一條警世語。
警世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人類能聽懂大自然的語言》閱讀題答案
1.大自然對我們的啟示。導解:結合文章內容,分析關鍵語句,如“感受到大自然對我們的啟示”等。
2.(1)人類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
(2)對大自然要心存敬畏;
(3)人類要團結協作。
3.人與人之間要做到真正的和睦相處,人類要真正的關心呵護自然界的萬物生靈,不要只知道索取甚至破壞。
4.人類耗費著地球有限的資源,試圖改變寒暑。
5.示例一:愛護環境吧!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示例二:珍愛生命,拒絕戰爭。導解:可從“環保”或“戰爭”兩方面來寫,也可把兩者結合起來,語言要簡練。
看了“希望人類能聽懂大自然的語言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