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琴派閱讀練習及答案
《江西琴派》閱讀材料
據(jù)相關記載,江西琴派演奏技法特別豐富,在南宋時成為一個盛極一時的主導潮流的流派。這一流派在南宋滅亡后也隨之衰敗。當然,衰敗并不等于滅亡。上述三大流派中,明清兩代尤以兩浙派為盛。其實,兩浙派在宋代是繼京師派和江西派之后興起的新的古琴流派,兩浙派的主要藝人如南宋末年的徐天民等都是在初學江西譜的基礎上改學兩浙派的。他們創(chuàng)作了大量新的琴譜,奠定了兩浙派興起的基礎。江西琴派與兩浙琴派的主要區(qū)別就在于,江西派以琴歌為主,琴歌與古琴演奏相互配合,因此,強調(diào)琴樂與唱詞一字一音的配合;兩浙派以純樂器演奏為主,認為一字當一音為俗調(diào),特別注重古琴的獨奏旋律,并借鑒了京師派與江西派的優(yōu)點,又將儒家的思維方式引入古琴,使琴聲承載了儒學的文心,形成了“質(zhì)而不野,文而不史”的特點。雅化了的兩浙琴派,并逐漸代替了相對俚俗的江西琴派。這個代替,也意識著琴樂與歌樂的分離。
宋代江西能琴文人極多,如歐陽修、王安石、文天祥等。其中,歐陽修不僅是宋代江西文人琴之名家,也是宋代文人琴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奠定歐陽修在中國琴史上的地位的,不僅是他的善于彈琴,更主要的是他對琴藝理論的闡述。與歐陽修的文論思想的主脈“文以載道”相應,他的琴論思想的主脈是“琴以載道”。歐陽修自小喜琴聲,因為高雅的琴聲是與古人進行暢達的精神交流的橋梁,能傳遞千古時空下圣人先哲的言和情。歐陽修稱琴為“有道之器”,這正是對“琴以載道”的琴樂思想的最好詮釋。
然而,江西琴派之所以能形成一個群體,固然與歐陽修個人文化地位的崇高和愛琴、擅琴、論琴有關,但主要原因是他創(chuàng)作了名享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記》。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醉翁亭記》,很快就流傳開來。當時有一位太常博士名叫沈遵,非常喜歡這篇散文,于是根據(jù)《醉翁亭記》的寓意,創(chuàng)作了《醉翁吟》琴曲,并彈給歐陽修聽。歐陽修聽了很高興,為沈遵的《醉翁吟》填寫了歌詞。《醉翁吟》琴曲成為江西琴派江西譜的代表作。
《江西琴派》閱讀題題目
1.下列關于“江西琴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江西琴派”是一個在宋代形成的琴藝流派,與京師、兩浙三足鼎立,強調(diào)琴樂與唱詞一字一音的配合。
B.“江西琴派”對另一古琴流派——兩浙派影響很大,兩浙派的主要藝人如南宋末年的徐天民等都曾學習過“江西琴派”的琴譜。
C.在三大流派中,“江西琴派”的演奏技法最為豐富,在南宋時盛極一時,南宋滅亡之后漸趨衰敗。
D.“江西琴派”中有歐陽修、王安石等著名文人,其中歐陽修對“江西琴派”的形成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江西琴派”歷史悠久,早在東晉時期,屬于“江西琴派”的陶淵明就以彈無弦琴而為后人稱贊。
B.江西、京師、兩浙三個古琴流派的演奏風格各不相同。其中,“京師派”風格過于剛勁。
C.南宋時,“江西琴派”的“江西譜”盛極一時,能與當時宋代宮廷御用琴譜“閣譜”相抗衡。
D.“琴以載道”是歐陽修提出的琴樂思想,這一思想與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文以載道”相呼應。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遠在戰(zhàn)國時期,江西境內(nèi)就有人懂得琴藝,因為在江西曾出土了兩件戰(zhàn)國時期的十三弦古琴。
B.作為宋代文人琴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歐陽修對琴藝理論的闡述奠定了他在中國琴史上的地位。
C.“閣譜”風格剛勁,“江西譜”優(yōu)美華麗,它們不同風格的形成與各自所處的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有關。
D.歐陽修創(chuàng)作了名享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記》,這是“江西琴派”能形成一個群體的主要原因。
《江西琴派》閱讀題答案
1.C(“最為豐富”錯,原文只是說“江西琴派演奏技法特別豐富”。)
2.A (“江西琴派”形成于宋代,由此可知,陶淵明不可能屬于“江西琴派”。)
3.B (根據(jù)原文“奠定歐陽修在中國琴史上的地位的,不僅是他的善于彈琴,更主要的是他對琴藝理論的闡述”可知,B項的推斷是片面的)
看了“江西琴派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