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報復》閱讀答案
《大自然的報復》
考察隊的大部分專家,把咸海危機歸咎于60年代蘇聯在中亞進行的那場大規模的開荒造田運動。成千上萬的移民來到阿姆河和錫爾河畔,開墾和灌溉660萬公頃的水田和棉田,由此大量本該注入咸海的河水被截流。前幾年,阿姆河水甚至滴水沒進咸海。就是在今天,阿姆河水的1/3仍用在灌溉。注入咸海的河流變淺了,海水也越來越少,由此而來的生態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咸海地區每年要發生幾十起沙暴,把約一億噸的海底咸沙從沙床上刮起,從此向南吹向廣闊的中亞草原,覆蓋了阿姆河河谷豐腴的農田。中亞農田的鹽堿化加劇,前土庫曼加盟共和國80%的土地出現高度鹽堿化,中亞農業特別是前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的農業減產了30%;
——咸海地區人們的生存條件和衛生條件變得惡劣。可以養活6000萬人口的阿姆河和錫爾河正面臨嚴重的污染問題,大量的灌溉廢水不僅重新流入阿姆河,也污染了地下水,使飲用水受到了咸沙和農藥的雙重污染,千百年來孕育了中亞文化的搖籃——阿姆河和錫爾河正成為嚴重損害當地人民健康的害河。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患了肺結核,癌癥,越來越多的新生嬰兒是畸形兒。1989年的普查表明,咸海地區30%的人口患有各種各樣由于環境惡化造成的疾病;
——漫天蔽日的咸沙使咸海周圍的植被和野生動物越來越少。迄今有500萬頃的森林資源已經死亡。60年代以前咸海有魚類600多種,今天只剩下70余種了。
文章賞析:1.這是一篇介紹地理環保知識的科學小品文。旨在告訴人們是人為的原因導致了咸海的悲劇,而咸海的悲劇又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文章以“大自然的報復”為題,運用擬人手法,不僅形象生動,吸引讀者,而且也警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教訓,增強環保意識,保護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2.全文過渡自然。如第1、2段之間的過渡句“咸海真正出現明顯的干枯卻是近幾十年的事。”由咸海悲劇的次要原因過渡到真正原因。第三段由一句“由此而來的生態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過渡并統領下文。這兩處的過渡自然貼切,提示鮮明。
3.運用排比段。文章對咸海地區生態問題的說明,共有三段,一段一個方面,三段構成排比段。每段首句都是中心句,統領各段。
《大自然的報復》習題
1.咸海真正的危機歸咎于
[ ]
A.人民群眾攔河筑壩。
B.成吉思汗攔河斷河。
C.60年代大規模的開荒造田運動。
D.大自然對人類進行的報復。
2.開頭加米勒夫院士的話運用的是________修辭方法,運用的是________說明方法,引用這句話的作用是照應________,點明文章的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具體地從三個方面說明了咸海對人類的________。第一方面是每年要發生________;第二方面是人們的________變得惡劣;第三方面是________越來越稀少。這三段屬________段,從第4、5段后的________號中即可以看出。
4.第4、5、6段,作者多次用________、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大段鋪排,分別從三個不同的方面具體說明了________問題越來越嚴重。
5.給A組詞語填反義詞,給B組詞語填同義詞。
A.悲劇________ 豐饒________ 危機________
B.憤怒________ 考察________ 損害________
6.選文用得最多的說明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標題如果改為《咸海悲劇》好不好?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第四、五、六段前三個破折號起了什么作用?二段后面的分號改成句號可以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的報復》答案
1.C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只要細讀一遍文章,便可找到本題答案的信息源:“考察隊的大部分專家,……造田運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應選擇C項。
2.擬人,引用,題目,主旨
3.報復
幾十起沙塵暴
生存條件和衛生條件
植被和野生動物
并列
分
4.列數字,生態
5.略
6.列數字
7.不好。
《大自然的報復》這個標題運用的是擬人手法,不僅形象而且能吸引讀者。改為《咸海悲劇》后就沒有這個效果了(本題考查的是標題的比較能力,只要把握住擬定標題的幾項原則就可以順利解答。作為文章標題一要新穎,別具一格,與眾不同;二要含蓄,不可太直露,讓人看了標題就知曉了文章的全部;三要生動,不可太死板。經過比較分析,便可作出正確回答。)
8.三個破折號表明這三段是對前文“由此而來的生態問題越來越嚴重”所作的解釋,即表解釋說明。
不可以,二段后的分號表明這三段之間是并列關系(本題考查標點知識。破折號的作用有:①解釋說明;②話題轉換;③語意躍進;④聲音的延續。分號的作用是表示各短語、句子或段落之間是并列關系。知道了這些基本知識,再結合語段分析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