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寺的月光閱讀答案
《靈巖寺的月光》閱讀材料
⑤現代城里人很少看到月亮的客觀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大氣里的塵埃密度增大,由水泥塊組成的樓房也一年高過一年,“光亮工程”也極大地增強了亮度,而月亮和星星在塵世里的就顯得暗淡了。說城里孩子不認識月亮了,可能有點兒夸張。不過,有天晚上,我就聽到院子里玩耍的孩子在驚喜地大喊,原因是他們發現了星星與月亮。這是由人們日益膨脹起來的欲望催生的。我們生活里充滿了衣食住行、職務級別、金錢權力……我們的精神家園里布滿了雜亂無序的焦慮、懷疑、麻木,我們整天忙忙碌碌、爭吵不休……那些崇高的追求、自由的心境、偉大的心靈在我們的精神家園里難以尋找到它應有的位置。誰有時間來仰望這輪明月?誰有心情靜對這燦爛的星星?誰有神思來欣賞這美妙的空間?我們的精神被水泥塊壓抑了。古往今來的哲人無不強調天人合一,自然和諧才是快樂之源。我們為何失去了這個快樂的本源?我們什么時候忘記了祖訓?我們何時才能靜靜地欣賞月光,覓到一份心靈上的安寧?
⑥我每次走進靈巖寺,都有一種走進另一個精神世界的感覺,那種莊嚴感、神秘感,以及給我的驚奇總令我肅然起敬,給了我參悟生命的啟示。這里的一切現在都已經融進月色里,俗人的眼睛看不到了。月下的禪師應該還在繼續講著經文,在講宇宙萬物因緣聚合而生,因緣散失而滅的道理,在講著要將人類從痛苦、不覺悟的狀態中解脫出來的宏愿。大殿里的那尊彌勒佛,依然在笑著天下可笑之人與可笑之事了。
⑦月光下的靈巖寺更加莫測了,靈巖寺的月光也更加明亮更加幽深了。
(原文有刪改)
《靈巖寺的月光》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為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作者在靈巖寺中看月亮,與記憶中往昔看月亮,其感受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B.無論是捕魚,還是站崗,“我”都受益于月亮,現在既不捕魚又不站崗,自然就忘卻了月亮。
C.現在人們很少去看月亮,主要是因為高大的樓房、渾濁的空氣、耀眼的燈光遮蓋了它。
D.作者概嘆古往今來的很多人,整日為衣食住行、職務級別、金錢權利等而奔波,已經沒有心情去看月亮了。
E、文章以月亮為線索貫穿全文,寫景敘事文筆細膩,議論切中時弊,抒情直面人生,體現了作者對心靈上安寧的向往與追求。
小題2:文章第④自然段說“月亮還是那輪月亮,可是我已經不是那個我了”。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述為什么“我已經不是那個我了”。(6分)
小題3:文章第⑤自然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技巧?在文中有何表達效果?請舉例并簡要分析。(6分)
小題4:本文的標題是“靈巖寺的月亮”,有人說中心詞“月亮”在文章中不僅起到線索的作用,還有其他作用。請你根據文章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8分)
《靈巖寺的月光》閱讀答案
小題1:AE
小題2:①小時候的“我”天真活潑、無憂無慮;(1分)②捕魚時的“我”,對月亮充滿了感激,因為月亮幫“我”戰勝了孤獨與無助;(1分)③站崗放哨時的“我”,在月光下充滿了自豪感;(1分)④現在的“我”整日為衣食住行、職務級別、金錢權利等而奔波,整天忙忙碌碌、爭吵不休,心中充滿了雜亂無序的焦慮、懷疑、麻木。所以,“我”已經不是那個我了(3分)
小題3:排比(2分):誰有時間來仰望這輪明月?誰有心情靜對這燦爛的星星?誰有神思來欣賞這美妙的空間?(1分)表達效果:①三個分句,語意上逐層深入,形成較強的說服力(1分);②句式整齊,層層遞進,感情強烈(1分);③表意豐富,涵蓋了時間、心情、神思這三個層面(1分)。
反問(2分):誰有時間來仰望這輪明月?(1分)表達效果:①表達了與反問句表面意思相反的意思,語氣更加強烈(1分);②陳述句表達的語意平淡,而反問句加重了語意;(1分)③更加突出了“誰都沒有時間”的意味(1分)。(只要答其中1點即可)
小題4:①引出話題:文章一開始寫正是“月亮”引發了作者對往昔的回憶和對現實的思考;(2分)②作者的議論和抒情正是借助于“月亮”展開的;具體分析……(3分)③作者通過看“月亮”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本文的中心思想與“月亮”分不開;具體分析……(3分)
看了“靈巖寺的月光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