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閱讀答案
《在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閱讀材料
但對于常人來說,這種博大和蒼涼常常會令內心產生恐慌。在一次去往日喀則的途中,我們停車在路邊。左右兩側是漫漫的沙礫地,目力所及處幾乎沒有一絲生命的痕跡。我獨自遠離了汽車和同伴。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突然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恐慌,感到自己很渺小,渺小到只剩下一個念頭。在這片土地上,人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活下去。我因此崇敬那些能夠活下去的人,崇敬那些從生下來就被擱置在這兒的人,他們是這片土地上最美的風景。
這個時侯就很敬重那些獨自行走在路上,從偏遠的土墻泥屋走向高高山頂的喇嘛寺廟的人們。他們也許衣衫襤褸,也許肌腸轆轆,但他們目標明確,步履沉穩;他們的目光越過人類的頭頂直視天邊;他們用前半生辛勤勞作;后半生去走朝圣的路。我之所以說“走朝圣的路”而不說“去朝圣”,是因為他們往往死在路上。
所以每每我看見他們獨自行走,或一走一拜時,心里就會涌起一種敬意和感動,就會問自己:什么是你的朝圣之路?這個時侯就會感到自己的俗處,只能從人的生存本能去考慮,沒有一種能在大自然面前保持鎮靜和平衡的精神世界;沒有一種能與這自然對應的堅定信仰。
每每行走在渺無人煙、曠達無垠的高原,每每看見曠野中偶爾閃現的綠樹和灌木,每每看見牛糞鑲嵌在圍墻上的藏民院落,每每看見獵獵飄揚在路上,河上,山頂上的五色經幡,甚至每每看見從山上橫沖下來漫過公路的泥沙,我常會覺得自己被放逐了,因此淡化了生存以外的俗念。人一但從欲望中掙脫出來,從種種俗利的淹沒中掙脫出來,就會感覺到一種徹底置身于自然的舒暢。在這種時候。人的心靈往往會抹去歲月的泥沙,以純凈的聲音和自然對話。
記得在去往藏北草原的途中,我一直靜靜地望著起伏無盡的草原和草原盡頭的雪山。山頂很白很硬,山下的草地卻很綠很柔和。我久久地注視著, 忽然覺得心里有些異樣。雪山和草原在那一刻忽然呈現出一種奇異的光亮,仿佛在回應我的心境。我覺得心里一陣陣發熱,幾乎落下淚來。我知道自己在那一刻與自然融合了,在那一刻與自然有了真誠的對話。這是一種對故鄉的情感,它令我倍覺親切。
赫爾曼. 黑塞曾經說過:“這世間有一種使我們一再驚奇而且使我們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遙遠、最陌生的地方發現一個故鄉,并對那些似乎極隱秘和最難接近的東西產生熱愛。”
在這個地球上,能使人產生故鄉感覺的,不止是那方滲透著血脈的泥土,還有一片能與你心靈相通的天空。也許在西藏這片神秘的土地上,自然并不只是個客觀存在,而是具有神性和靈魂的自然。在這里,與自然的對話,就是與靈魂的對話。
是的,西藏,它是我靈魂的故鄉。
從西藏歸來,忽然之間就淡漠了許多欲望。臨走之前的種種念頭和怨艾,仿佛都被那高處的風吹走了,只留下一種單純的感覺。
重新走在紛紛攘攘的都市,重新見到一張張熟面孔,重新聽到一些熟識的和生澀的消息,令我感到我被甩出原生活軌道的這段時間,這里是多么的熱鬧而又無聊。我又回到了原來的軌跡上,又夾在了走時看的那本書中間。
西藏給予我的啟示,似乎無法帶出西藏。它超重,超大,以至使我無法把它作為自己的一份財產帶在身邊,只能經常攀上去,感受它,然后擱下它。
它如同故鄉一樣無法攜帶呵。但它的氣息已隨我而來, 我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嗅著它的氣息而生活,抵御都市對我的中傷。待到它的氣息漸漸弱小時,我會再次登上與它邂逅的旅途,一次又一次。
《在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閱讀題目
小題1:文章第3段末尾說“他們是這片土地上最美的風景。”你認為作者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
想法?(4分)
小題2:文章第6段中說“我常會覺得自己被世俗放逐了”,你怎樣理解這個句子中“放逐”一詞的豐富含義?(6分)
小題3:結合全文,談談你對作者說的“西藏這片土地已經不只是個客觀存在,而是具有神性和靈魂”的理解。(6分)
小題4:文章末尾作者說“我會再次踏上與它重逢的旅途,一次又一次”,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6分)
《在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閱讀答案
小題:(4分)西藏高原的蒼涼會讓常人產生自己很渺小的恐慌,而生活在這里的西藏人卻能夠在這里活下去。(答出“活下去”就給分。)
小題:(6分)作者使用這個詞語是貶義褒用。“放逐”一詞原指把被判罪的人驅逐到邊遠地方。這里作者的意思是指被喧鬧繁華的塵世“放逐”到了西藏高原這個徹底的自然環境當中,使自己能夠以純凈的聲音與自然對話。(答出“貶義褒用”3分;答出“會感覺到一種徹底置身于自然的舒暢”或“人的心靈往往會抹去歲月的泥沙”或“以純凈的聲音與自然對話”3分)
小題:(6分)西藏雖然同樣有血脈綿延的泥土,但它那片藍天、那縷空氣讓人產生與西藏的天空心靈相通的感覺。作者的意思是,任何地方的故鄉綿延血脈的泥土都會使人感覺身心的溫暖和眷念,而只有西藏那天空和大地永遠在目光的最盡頭相逢的高原蒼涼能激起人的靈魂與自然對話。所以作者說這里的土地具有神性和靈魂。(注意答案是否區別了西藏的天空,是否有“能激起人的靈魂與自然對話”。酌情給分)
小題:(6分)作者從西藏歸來后不幾天又回到了原來的生活軌跡上,重新遭受到都市對自己的中傷。西藏帶給作者的感受,作者卻帶不出西藏,而作者需要在世俗的生活中嗅著它的氣息而生活。當這氣息漸漸弱小時,作者為了抵御都市的中傷會再次踏上重回西藏的旅途。(答案共3個要點,每個要點2分。酌情給分)
看了“在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