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被讓座閱讀答案
《遭遇被讓座》閱讀材料
④這一挾迫,雖然是貶損別人,反而是自己的道德缺失。那么想過沒有,你坐了,別人只能站著;你舒服了,別人就不舒服了。這樣,就把自己的舒服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何況那個座位本來就是別人坐的,那份舒服本來是別人享受的。挾迫人家道德高尚,那你自己的道德又跑到哪里去了?
⑤老虎也會念佛,任何人都有慈悲的一面。當善舉成為普遍行為時,整個社會的風氣應當會好起來。而當做好事還有顧忌時,那么選擇猶豫、退卻、躲避就不應受到指責了。有人就利用別人的善良,滋潤著自己的生活;有人就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別人的幫助,把一切當成應該。開始送上幾個雞蛋,知道感謝,二次,三次,還知道說聲謝謝,慢慢地,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如果哪一次沒及時送來,或者不送,攻擊、指責是必然的,全是別人的錯。有人倒在地上,如果沒有人敢去攙扶,不奇怪,那是因為怕受牽連;有人搶劫,甚至殺人,如果沒有人見義勇為,不奇怪,那是因為有時英雄流血還要流淚;有人要救助、募捐,如果響應者寥寥,不奇怪,因為擔心那款物不知會流向何方。事情容易顛倒,性質須臾發生變化,不放心,不甘心。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還去挾迫他人做好事,只能適得其反。
⑥這個世界并不缺乏愛,缺的是一種氛圍。愛的氛圍營造,是每個人的事,是全社會的事。
《遭遇被讓座》閱讀題目
15.在這篇一事一議的文章中,作者是因什么事而引發議論的?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
16.文章第③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說說第⑤段中畫線句子的表達作用。(4分)
《遭遇被讓座》閱讀答案
15.由一個老太太和一個小孩子同時搶一個座位引起的事(1分);做好事不能挾迫于人(或“做好事完全基于個人的自愿,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自覺行為,不屈服于任何外在的壓力”)。(2分)
16.舉例論證,(1分)列舉了義務獻血不能強求、遇見跌在地上的陌生人可以選擇扶與不扶、捐款捐物不能強求的事例,(1分)具體有力地論證了“做好事完全基于個人的自愿,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不屈服于任何外在的壓力”這一觀點。(1分)
17.運用了排比的修辭的手法,(1分)列舉了社會上一些做好事時有所顧忌、猶豫、退卻、躲避的現象,(1分)論證了不應該挾迫他人做好事的觀點。(1分),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文章的說服力,而且給人一種整齊、勻稱的美感。(1分)
看了“遭遇被讓座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