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袖中藏物》閱讀練習及答案
袖中藏物閱讀材料
張煒
為什么古人常常要把東西裝到袖子里?盡管他們的袖子又長又寬,可是要塞上東西當口袋用,恐怕也十分不便吧?而且這樣還不安全 ,因為一甩手走路東西就會掉到地上。以此來判斷,古人的衣裝上面可能沒有口袋,即沒有裝東西的地方。
在古人那兒,衣裝除了有御寒遮體的實用,更多的大概還是從可觀賞的藝術品的角度去考慮,所以一般不再釘上一個口袋。在他們看來,口袋可能更像一個不太雅觀的大補丁。如果有一個暗口袋,裝上了東西鼓鼓囊囊,也會破壞了衣裝的和諧美觀。這時衣裝的唯美主義,理所當然地排斥了實用主義。一些小東西如果隨手可攜,也就順便裝到了衣袖里。問題是這樣一來也就無法甩著手走路了,而只能抄著手走、背著手走。這樣的走法也就無法急匆匆地快行,可見與當時總的生活節奏、人的舒緩步態是吻合的。
用袖子裝東西的時代,相對來講人的行動會安穩許多,不會有匆促的步伐和慣常的那些大動作,這可能也是古人的日常情狀。現在即便是講究的西裝,上面也有不少兜子,它不僅是實用的,而且還成了一種裝飾,可見實用本身也成了一種美。古人要提走一些大宗東西,文雅一點的話,也不會裝到一只布袋里,而是包裹到一個包袱里。身穿長衫,腋下夾一個包袱行走的人,直到“五四”時期還可以見到。今天,在一些東方國家的老派文人那里,也常可以見到夾著包袱登臺授課的場景。這不但不被看作土氣可笑的舉止,還是一種高古文雅的表現呢。
將物品包入布料中,與投進布袋里,二者之間的感受是有差別的。包裹物品的過程包含了仔細和謹慎,而塞入和投放的對象只會是袋子。棉質和絲質的方巾做了包袱,包裹時要先將物品放到正中,再逐一合上四個邊角,會是一種很美好很自然的動作。與袖中盛物相同的是,包袱中的物品也是需要小心夾持的,因為稍有大意就會將東西散落和遺漏。而裝在皮包或布袋中的東西就沒有這種危險。可見包袱的使用,同樣與舒緩的步態、相對平和的生活節奏相協調。古代的意象與風氣就這樣滲透在舉手投足間。如果今天的人一味模仿古人,非要使用包袱并將東西塞入衣袖,那么行動起來稍有孟浪,一定會把其中的物品撒個滿地。正像有人刻意地穿上古時長衫上街一樣,讓人看了覺得十分不自然、也不舒服。這些擬古人士并沒有考慮別人的觀感,也沒有養成那樣的溫文和習慣,傳統的斯文并沒有化進血液里,所以另一種滑稽也會滋生出來。
騎馬民族的服裝和攜物習慣與農耕民族區別很大。馬的速度和四處馳騁的品性,也決定了馬背人的烈性和品質,并會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袖中藏物并抄手背手而行,不會是他們的風格。一只衣袖,在今天的人看來是再簡單也沒有了,在古人那兒卻隱含了這諸多的意義,既實用,又雅致。一些常用的漢語詞匯,都在反映著過去的實際情形,如“袖手旁觀”、“袖珍”、“揮袖而去”、“領袖”、“袖里乾坤大”,等等。
時風大變,寬松的大袖子如今只能見諸戲劇舞臺之上了。
袖中藏物閱讀題題目
16.文章開頭的兩個問句,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物品包入布料和袖中藏物,有哪些相同之處?(4分)
答:
18.文中畫線的句子,其中“這諸多的意義”指什么?(6分)
答:
19.閱讀全文,探究文章以“袖中藏物”為題的意蘊。(6分)
答:
袖中藏物閱讀題答案
16.(4分)點明題目的含意;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針對袖中藏物的分析;具有欲揚先抑的意味。(1點1分,意思相同即可)
17.(4分)放入時要仔細和謹慎,夾持或攜帶要小心,行走要舒緩平和,舉止行動要斯文。(1點1分,意思相同即可)
18.(6分)民族的習俗、生存的方式、生活的習性、行為的風格(1點2分,答出其中3點即可)
19.(6分)“袖中藏物”是古人隨身裝帶東西的做法;“袖中藏物”的做法具有唯美的因素;“袖中藏物”顯現出一種生活節奏;“袖中藏物”的斯文不是形式而是傳統。(6分。四點,前兩點各1分;后兩點各2分。)
看了“張煒《袖中藏物》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