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公》閱讀練習及答案 九公閱讀理解答案
九公閱讀材料
凡夫
你要是到村子里去打聽九公,無論大人小孩幾乎沒有不知道的。九公是全村年齡最長、輩分最高的老人,是遠近有名的有趣人,他的趣事就如同他的胡須,多地數也數不清。
九公九歲的時候,被送去讀私塾。九公對那些搖頭晃腦的“子乎者也”十分煩感。先生也不喜歡這個調皮的學生,時不時出一些難題難為他。一天在講曹植七歲成詩時,九公卻和周公秘密會談去了。先生十分生氣,就讓九公當場作詩一首,不然就挨板子。九公望著窗外的瓢潑大雨,歪著頭,略作思索,遂以《雨》成詩。
盆潑也
瓢倒也
一滴雨
一個大豆也
全班同學笑成一團,先生氣得差點背過氣去。
九公的學業也就到此結束了。
“掃盲”的那幾年,九公也和大伙一起去村小學學習。那節語文課,老師教學“人”字,九公再次拜會周公,呼呼大睡。老師輩分低,既要嚴肅課堂紀律,又要給爺爺輩的九公臉面,便耐心地開導他。
“其實漢字很容易學,一人為“人”,二人為“從”,是說兩人在一起,三人為“眾”,是說很多人的意思——多形象!多生動!”
九公走上講臺,邊說邊在黑板上寫。
“如果人上邊有人,人下邊也有人,人左邊也有人,人右邊也有人,人加人,人疊人,人連人,念什么字?”九公在黑板上寫了密密麻麻、歪歪扭扭七八個“人”字。
老師有點生氣。“這不是字!”
“不是字?”九公面向大伙,手一揮,如同一位鎮定自若的。“這個字念——一堆人!”
從去年入冬以來,天氣持續干旱,許多地方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干旱襲擊,大片大片的莊稼開始枯黃。我們這里也不例外,大伙開始忙著抗旱保收。但是由于基礎設施匱乏,加之抗旱又是個費時費力的活兒,所以效果不明顯。人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這時,九公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那天,九公帶領四個六七十歲的老伙計來到河邊求雨。九公說,河中心有個千年鱉精,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他年輕時曾見過有人在這里求雨,當天就電閃雷鳴,大雨傾盆。方圓幾里、四面八方的人都趕來看熱鬧。
九公在河邊支起一個供案,上面擺著供品,然后點燃三柱香,雙手捧著擎過頭頂,對著上天三叩九拜,口中還念念有詞,不知說些什么。
之后,真正的求雨過程開始了。
九公身背一個簸箕——此時他就是是千年鱉精的化身。四個幫手分列東南西北,圍成一個圈,每人手中還提著一壺水。
九公就在中間爬來爬去。爬到東面,就抬頭問:“東海龍王下不下雨?”幫手忙說:“有雨!”提起壺在九公身上澆一陣。爬到西面,九公又問:“西海龍王下不雨?”西面的幫手忙說:“有雨!”提起壺在九公身上又澆了一陣子。“南海龍王”“北海龍王”也都聲稱:有雨!九公就這樣爬來爬去,衣服漸漸濕透了。
說來也怪,天真是漸漸地陰沉下來,起風了。甚至還滴下幾滴雨來。
轟隆隆,轟隆隆!
一陣響過一陣,一陣急過一陣的巨響在天空回蕩。
“打雷了!要下雨了!老天爺顯靈啦!”九公激動地老淚縱橫。“都別傻站了,快跪下來求老天爺吧!”九公向周圍的人群喊去。有兩個老太太當即就跪下了。
就在眾人不知所措的時候,村支書劉義氣喘吁吁地跑過來。“別瞎鬧啦!部隊趁著今天的有利天氣正在人工降雨呢。炮彈已經打過了,馬上就要下雨。誰要是不想餓肚子,就趕快去地里挖溝引水,我只通知這一次啊!”劉義說完又轉頭跑掉了。
人群一哄而散。九公慌忙喊:“哎!別走!哎!”九公的四個幫手最后也隨著人流不見了。
九公一下子癱坐地上。
雨足足下了一天一夜。雨過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麗的彩虹。
從此,九公就常常坐在村頭的那棵大柳樹下,對著那些背著書包上學的小學生,不厭其煩地說:“娃呀,好好讀書。將來有知識才能長本事!”
九公閱讀題題目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九公不識字,從小對“之乎者也”之類的私塾教育就非常反感,這說明九公的性格中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和反封建性。
B.參加掃盲學習時,九公不但再次拜會“周公”,而且還倚杖輩分當堂搗亂,這樣描寫既照應了上文,也突出了九公不尊重知識的思想根深蒂固。
C.這篇小說主要是通過語育描寫和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語言生動詼諧,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D.九公求雨之后,天色的確變得陰沉,繼而雷聲轟隆,說明九公求雨還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最后-天一夜的透雨靠的還是部隊利用天氣條件進行的人工降雨技術。
E.接到村支書通知后,人們一哄而散紛紛回地里挖溝引水,連九公的四個幫手也隨著人流不見了,小說這樣描寫隱含著對人們勢利自私的委婉批評。
(2)小說中的九公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詳細描寫了九公“求雨”的過程,請分析其作用。(6分)
(4)右人認為這篇小說的最后一段畫蛇添足,有人卻認為此結尾畫龍點睛,你怎么看呢?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8分)
九公閱讀題答案
11.(1)答B給3分,答C給2分,答A給1分;答D、E不給分。(A項說九公的性格具有“反封建性”拔得過高;D項“說明九公求雨還是有一定效果”錯;E項對小說這樣描寫的意圖理解錯誤)
(2)①不愛讀書,不尊重知識;②愚昧迷信,頑固自大;③天真率直,知錯能改;④熱心公益。(6分;答出一點給2分,其中①②③點只要答出任意一個方面即可)
(3)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九公煞有介事地求雨充分表現了他的愚昧迷信、荒唐可笑,含有諷刺效果。②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使人物的思想轉變更合理可信。③突出了小說的主題。求雨失敗、人工降雨成功使九公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突出了小說批判迷信、倡導科學知識的主題。(6分;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
(4)[示例]
觀點一:我認為是畫蛇添足。理由:①該結尾使人物形象前后反差太大,不夠真實。九公是一個思想頑固、沒有知識的老人,即使因為求雨事件思想有所轉變,也很難做出這樣的行動,說出這樣的話。②使主題顯得過于直白,沒有韻味。如果去掉這一段,以“雨過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麗的彩虹”這一句環境描寫結尾,反而能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引起人們深思的藝術效果。③從情節上來說,寫到求雨失敗、人工降雨成功,已經足以說明科學知識戰勝愚昧迷信這一主題,故事在這里結束,戛然而止,結構完整;添上這一段反給人畫蛇添足、節外生枝之感。
觀點二:我認為是畫龍點睛。理由:①該結尾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九公的思想經歷了從頑固不化到悔悟改過的巨大轉變,前后的思想行為形成鮮明對照,結尾使九公的形象變得可親可愛、立體飽滿。②使主題思想更加鮮明突出。愚昧頑固的九公最終認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并教導孩子從小就要好好讀書,結尾突出了知識的強大作用,突出了小說的主旨。③使情節結構更加完整。小說圍繞九公這一人物展開,情節始于九公自己從小不肯讀書,終于他熱心督促小學生讀書。這樣寫小說的情節結構比較完整,更好地表現了人物和主題。
(8分;有明確的觀點給2分;“理由”答出一個給2分,意思對即可。)
看了“九公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