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棉襖》孫犁閱讀答案
《紅棉襖》孫犁 原文閱讀
我同小鬼顧林從滾龍溝的大山頂上爬下來。在強登那峭峻的山頂時,身上發了暖,但一到山頂,被逆風一吹,就覺得難以支持了。顧林在我眼前,連打了三個寒噤。
我拉他趕緊走下來,在那容易迷失的牧羊人的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在亂石中開拔著腳步。顧林害了兩個月的瘧疾,現在剛休養得有了些力氣,我送他回原部隊。我們還都穿著單軍服,誰知一兩天天氣變得這樣劇烈。
雖說有病,這孩子是很矜持的。十五歲的一個人,已經有從吉林到邊區這一段長的、而大半是一個人流浪的旅程。在故鄉的草原里拉走了兩匹敵人放牧的馬,偷偷賣掉了,跑到天津,做了一家制皮工廠的學徒。事變了,他投到冀中區的游擊隊里……
“身子一弱就到了這樣!”
像是怨恨自己。我從那發白的而又有些顫抖的薄嘴唇,覺得他這久病的身子是不能支持了。我希望到一個村莊,在那里休息一下,暖暖身子。
風還是吹著,云,凌人地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暗了。
遠遠的在前面的高坡上出現一片白色的墻壁,我盡可能地加快了腳步,顧林也勉強著。這時,遠處山坡上,已經有牧羊人的吆喝聲,我知道天氣該不早了,應是攔羊下山入圈的時分。
爬上那個小山莊的高坡,白墻壁上的一個小方窗,透出了燈火。我叫顧林坐在門前一塊方石上,自己上前打門。門很快地開了,一個姑娘走了出來。
我對她說明來意,問她這里有沒有村長,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話回答說,這只是一個小莊子,總共三家人家,過往的軍隊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為她的哥哥是自衛隊的一個班長。隨著她就躊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個人,媽媽去外婆家了,哥哥還沒回來。
她轉眼望一望顧林,對我說:
“他病得很重嗎?”
我說:“是。”
她把我們讓到她家里,一盞高座的油燈放在窗臺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燈芯,挑著一個跳動不停的燈花,有時碎細地爆炸著。
姑娘有十六歲,穿著一件紅色的棉襖,頭發梳得很平,動作很敏捷,和人說話的時候,眼睛便盯住人。我想,屋里要沒有那燈光和灶下的柴禾的光,機靈的兩只大眼也會把這間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起兩只袖子,正在燒她一個人的晚飯。
我一時覺得我們休息在這里,有些不適當。但顧林躺在那只鋪一張破席子的炕上了,顯然也已是筋疲力盡。我摸摸他的額,又熱到灼手的程度。
“你的病不會又犯了吧?”
顧林沒有說話,我只聽到他牙齒的“得得”聲,他又發起冷來。我有些發慌,我們沒有一件蓋的東西。炕的一角好像是有一條棉被,我問那正在低頭燒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來蓋一下,姑娘抬著頭沒聽完我的話,便跳起來,爬到炕上,把它拉過來替顧林蓋上去。一邊嘴里說,她家是有兩條被的,哥哥今天背一條出操去了。把被緊緊地蓋住了顧林的蜷伏的身體,她才跳下來,臨離開,把手按按顧林的頭,對我蹙著眉說:
“一定是打擺子!”
她回去吹那因為潮濕而熄滅的木柴了,我坐在顧林的身邊,從門口向外望著那昏暗的天。我聽到風還在刮,隔壁有一只驢子在叫。我想起明天顧林是不是能走,有些愁悶起來。
姑娘對我慢慢地講起話來。灶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的臉發紅,那件深紅的棉襖,便像蔓延著火焰一樣。
她對我講,今天打擺子的人很多。她問我顧林的病用什么法子治過。她說有一個好方法,用白紙剪一個打秋千的小人形,晚上睡覺,放在身下,第二天用黃裱紙卷起來,向東南走出三十六步,用火焚化,便好了。她小時便害過這樣的病,是用這個方法治好的。說完便笑起來:“這是不是迷信呢?”
夜晚靜得很,顧林有時發出呻吟聲,身體越縮攏越小起來。我知道他冷。我摸摸那條棉被,不只破爛,簡直像紙一樣單薄。我已經恢復了溫暖,就脫下我的軍服的上身,只留下里面一件襯衫,把軍服蓋在顧林的頭上。
這時,鍋里的飯已經煮好。姑娘盛了一碗米湯放在炕沿上,她看見我把軍服蓋上去,就沉吟著說:
“那不抵事。”她又機靈地盯視著我。我只是對她干笑了一下,表示:這不抵事,怎樣辦呢?我看見她右手觸著自己棉襖的偏在左邊的紐扣,最下的一個,已經應手而開了。她后退了一步,對我說:
“蓋上我這件棉襖好不好?”
沒等我答話,便轉過身去斷然地脫了下來,我看見她的臉飛紅了一下,但馬上平復了。她把棉襖遞給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內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去了,末了還笑著講:
“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
她身上只留下一件皺折的花條布的小衫。對這個舉動,我來不及驚異,我只是把那滿留著姑娘的體溫的棉襖替顧林蓋上,我只是覺得身邊這女人的動作,是幼年自己病倒了時,服侍自己的媽媽和姐姐有過的。
我凝視著那暗紅的棉襖。姑娘凝視著那灶膛里一熄一燃的余燼。一時,她又講話了。她問我從哪里來,盡走過哪些地方,哪里的婦女自衛隊好。又問我,什么時候婦女自衛隊再來一次檢閱。過一會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縣婦女自衛隊檢閱的時候,打靶,她是第三名!
注:孫犁(1913-2002),現代著名作家,河北安平縣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村歌》,短篇小說《荷花淀》《蘆花蕩》等。
《紅棉襖》閱讀習題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峭峻( ) 瘧疾( ) 矜持( ) 躊躇( )
燈芯( ) 蜷伏( ) 抵事( ) 皺折( )
2.“顧林在我眼前,連打了三個寒噤”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寫“雖說有病,這孩子是很矜持的”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寫“我”和顧林進小山莊之前,有兩個材料,是哪兩個材料?為什么要寫這兩個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對小姑娘眼睛的描寫,能看出她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情節高潮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紅棉襖”有哪些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說的主人公是誰?說說作者是怎樣塑造這一人物形象的?旨在表達怎樣的主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紅棉襖》閱讀答案
1.略
2.一是一兩天天氣變得這樣劇烈;二是害了兩個月的瘧疾,剛才痊愈,身體弱。
3.與后文“覺得他這久病的身子是不能支持了”相照應,襯托他病得嚴重。
4.(1)“風還是吹著,云,凌人地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暗了。”
(2)“這時,遠處山坡上,已經有牧羊人的叱喝聲,我知道天氣該不早了,應是攔羊下山入圈的時分。”其作用是渲染氣氛,到一個村莊,休息一下,暖暖身子,已經刻不容緩。
5.勇敢、大方、聰明、機智
6.高潮在小姑娘斷然脫下剛穿上的新紅棉襖,在天氣極寒冷的情況下毫不遲疑地遞給我,給重病的小戰士顧林蓋上。
7.親人般的溫暖,親人般的感動,親人般的愛!這不是一件棉襖,是一種難得的真情。
8.主人公是小姑娘。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