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閱讀參考答案(2)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閱讀題二
1. 導語前面的電頭起什么作用?
2. 本文的主體部分,著重報道人民解放軍渡江的戰斗情況,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材料的?為什么中路軍和西路軍放在一起寫?為什么最后才寫東路軍?
3. 中路、西路大軍的渡江情況,哪是詳寫的?哪是略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4. 本文對西路軍渡江情況進行了評論,評論可分為兩方面,這兩方面的議論為何一略一詳?兩方面的順序顛倒一下好不好?
5. 本文的語言特點是什么?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閱讀題答案二
1. 電頭寫明通訊社的名稱、發電時間,說明材料真實可信,消息及時。
2. 從其結構來看,它是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后,以及各路軍進展情況來安排結構順序的。中路軍和西路軍所遇到的敵軍的抵抗,都比較小,東路軍所遇之抵抗較為頑固,所以中路軍、西路軍放在一起寫,東路軍后寫。而中路軍渡長江行動在前,西路軍在后,因此,先寫中路軍,再寫西路軍。
3. 中路軍寫得簡略,是因為新華社在此前已經有關于中路軍的詳細報道,此處簡略交待即可轉入下文。西路大軍寫得稍詳,是因為渡江正在進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過的“正向南擴展中”,預示了戰役的前景。
4. 評論中對敵人毫無斗志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和敵人拒絕簽訂和平協議有很大關系。前者略議,是因為這個題不言而喻;后者詳評,是為了把少數戰犯同廣大官兵相區別,以利爭取多數,孤立瓦解敵軍。同時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正是我軍發起渡江戰役的直接原因。著重點明這一點,更有力地證明了我軍發動渡江戰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確的。至于后論敵軍,是為了引出下面對東路軍渡江戰役的記敘。
5. 本文的語言有以下幾個特點:
(1)準確:如“一千余華里”“二十四小時內”“至發電時止”“余部”等。
(2)簡潔而具有氣勢。如導語中“百萬大軍”“沖破敵陣”“橫渡長江”,再比如“英勇善戰,銳不可當”,敵軍則“紛紛潰退,毫無斗志”。
(3)字里行間洋溢著勝利的豪情。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相關閱讀及答案:
1.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閱讀理解答案
2.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