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季羨林閱讀答案
《黃昏》季羨林 原文閱讀
①黃昏是神秘的,只要人們能多活下去一天,在這一天的末尾,他們使有個黃昏。但是,年滾著年,月滾著月,我要問:有幾個人感覺到這黃昏的存在呢?
②早晨,當殘夢從枕邊飛去的時候,他們開始去走一天的路。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當他們看到遠處彌漫著白茫茫的煙,樹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層金黃色,一群群的暮鴉馱著日色飛回來的時候,仿佛有什么東西輕輕地壓在他們的心頭。他們知道:夜來了。他們渴望著靜息,渴望著夢的來臨。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們的眼,也糊了他們的心。他們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亂著,把黃昏關在門外。倘若有人問,你看到黃昏了沒有?黃昏真美啊!他們卻茫然了。
③他們怎能不茫然呢?當他們再從屋里探出頭來尋找黃昏的時候,黃昏早消失了。只剩下朦朧的夜。這黃昏,像一個春宵的輕夢,不知在什么時候漫了來,在他們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時候去了。
④黃昏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問:黃昏從哪里來的呢?倘若我們想了開去,想到北方的極端,在白茫茫的天邊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朧的一片灰白。朦朧灰白的黃昏不正應當從這里蛻化出來嗎?
⑤然而,蛻化出來了,卻又擴散開去。漫過了大平原、大草原,漫過了大森林、小溪,漫過了山頂、小村,又漫過了寂寞的沙漠,來到我們的國土里。倘若我迎著黃昏站在沙漠里,我一定能看著黃昏從遼遠的天邊上跑了來,輕輕地落在人們的心頭,又被人們關在門外了。
⑥但是,在門外,它卻不管人們關心不關心,寂寞地,冷落地,替他們安排好了一個幻變的又充滿了詩意的童話般的世界,朦朧微明,正像反射在鏡子里的影子,它給一切東西涂上銀灰的夢的色彩。牛乳色的空氣仿佛真牛乳似的凝結起來,但似乎又在軟軟地黏黏地濃濃地流動。它帶來了闃靜,你聽:一切靜靜的,像下著大雪的中夜。幽莢的輕適的闃靜軟軟地黏黏地濃濃地壓在人們的心頭,灰的天空像一張薄幕;樹木,房屋,煙紋,云縷,都像一張張的剪影,靜靜地貼在這幕上。這里,那里,點綴著晚霞的紫曛和小星的冷光。黃昏真像一首詩,一支歌,一篇童話;像一片月明樓上傳來的悠揚的笛聲,一聲繚繞在長空里亮唳的鶴嗚;像陳了幾十年的紹酒;像一切美到說不出來的東西。說不出來,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會;意會之不足,只能贊嘆。――然而卻終于給人們關在門外了。
⑦給人們關在門外,這幻變的朦朧的世界造給誰看呢?黃昏不覺得寂寞嗎?
⑧但是寂寞也延長不多久。黃昏仍然要走的。李商隱的詩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人不正慨嘆黃昏的不能久留嗎?它也真的不能久留,一瞬眼,這黃昏,像一個輕夢,只在人們心上一掠,留下黑暗的夜,帶著它的寂寞走了。
⑨走了,真的走了。黃昏走到哪里去了呢?推想起來,從北方來的應該到南方去的罷。誰說不是到南方去的呢?我看到它怎樣走的了。――漫過了南墻;漫過了南邊那座小山,那片樹林;漫過了美麗的南國。一直到遼曠的非洲。
⑩然而,在這里,黃昏仍然要走的。再走到哪里去呢?這卻真的沒人知道了。我們知道的,只是:它走了,帶了它的寂寞和美麗走了,像一個春宵的輕夢。
⑾走了。――現在,現在我再有什么可問呢?等侯明天嗎?明天來了,又明天,又明天。當人們看到遠處彌漫著白茫茫的煙,樹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層金黃色,一群群的暮鴉馱著日色飛回來的時候,又仿佛有什么東西壓在他們的心頭,他們又渴望著夢的來臨。把門關上了。關在門外的仍然是黃昏,當他們再伸頭出來找的時候,黃昏早巳走了。從北冰洋跑了來,一過路,到非洲森林里去了。再到,再到哪里,誰知道呢?然而,夜來了,長長的夜,夜永遠也不完,黃昏呢?--黃昏永遠不存在在人們的心里的。只一掠,走了,像一個春宵的輕夢。
(選自《季羨林散文選集》,有刪節)
《黃昏》閱讀習題
14.怎樣理解“有幾個人感覺到這黃昏的存在呢”在文中的含義和作用?(6分・)
含義是:
作用是:
15.結合全文,概括和簡要分析“黃昏”的四大特點。(8分)
16.文中多次寫到人們把黃昏關在門外,從謀篇布局上來看,作者這樣寫有哪些用意?(4分)
17.第⑾段中劃線句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黃昏》閱讀答案
14.含義是:①很少有人能感覺到黃昏的存在(2分) ②人們容易忽略身邊的美好(或“人們常常把黃昏關在門外”)(2分)(得分點2個:一是外延。即句式義;二是內涵,即忽略美好。意合即可。
作用是:總領全文(2分)
15.(8分)“黃昏”特點:①黃昏神秘,不知來自何方,去向哪里。②黃昏美麗,如春宵輕夢,如幻變又詩意的童話世界,像一切美到說不出的東西。③黃昏寂寞,常被人們關在門外。④黃昏短暫,一瞬眼,在人們心上一掠,就走了。(1點2分,意合即可)
16.(4分)(1)結構上,勾連全文(或“全文呼應”,意合即可)
(2)突出人們漠視美這個主旨(或強化主旨)(每點2分,共4分),
17.①對黃昏是短暫的慨嘆惋惜。(2分) ②對人們漠視美的憂嘆。(2分)(意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