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兒子的禮物》閱讀答案
《兒子的禮物》琦君 原文閱讀
(3)看著她的文章,我止不住淚水涔涔而下。我感觸于母心之苦澀,也悔恨自己既不是一個孝順體貼的女兒,又不曾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如今垂暮之年,任縱橫老淚也沖不去心頭的傷痛。
(4)和作者一樣,我也有一件兒子送的禮物,那是他在童年時用火柴棒搭起來的立體“快樂”二字。那真是玲瓏剔透、巧奪天工。我是那么珍惜它,把它放在玻璃櫥最妥帖最顯眼的地方。年復(fù)一年,火柴棒的紅蒂頭褪色,骨架因膠水漸漸脫落而松散了,它已不能豎起放,我只好把它小心地收在一只盒子里。幾度搬遷,我總是小心地帶著它。現(xiàn)在,它就放在床邊書架上,我常常端起盒子細看,真不能相信這是兒子的杰作。悠悠二十年歲月的痕跡,都刻在那一根根帶有微塵的暗淡火柴棒上,而它所給予我的是一份誠摯的“快樂”。我心里有太多的感激,也有太多的感慨。
(5)記得那個深夜,他把房門關(guān)得緊緊的,亮著燈不睡。我以為他在偷看從攤上借來的臟兮兮的“小人書”,幾次敲門催他睡,他只是不理,我氣得一夜未睡好。次日早晨他上學(xué)了,卻見書桌上端端正正擺著這件精致的手工,邊上一張卡片上寫著:“媽媽,給你快樂。”我的感動無法名狀,我真是快樂了好多時日啊!
(6)他漸漸長大了,我們母子時有爭吵,他曾憤怒地出走,數(shù)日不歸,我守著虛掩的大門,通宵達旦,看著“快樂”二字泫然而泣。固然兒子并沒像這位朋友的孩子那樣,拿起自己做的手工扔向我,但他對我珍惜這件禮物所表現(xiàn)的無動于衷,卻使我心酸。每次央求他修補一下火柴棒的骨架,他總是漫不經(jīng)心地一再拖延。我了解這是無法勉強的,時光不會倒流,童稚親情不復(fù)可得。兒子成人了,我已老了。當(dāng)年母親說得對,“一代歸一代,茄子拔掉種芥菜”,母親那時已知代溝無法逾越了。
(7)我再想想這篇文章的作者,我是看著她長大的。她在初中時,每周兩次放學(xué)后,帶了兩個弟弟,背著書包到我家來讀古文。他們專注的神情都還在眼前,一下子他們也將近中年了。她現(xiàn)在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嘗到了做母親的滋味。但在給我的信中,她仍幽默地說:“母親來時,總是事事看我不順眼。”這就是兩代的不同吧。
(8)她在文章結(jié)尾時說:“希望兒子成長為一個有用而快樂的人。”足見母心盡管苦澀,卻是永遠滿懷希望的。
(9) 她道出了天下父母心,也給了我一份溫暖與啟示。
(10)我也不再為兒子送我的那一對骨架松散的“快樂”二字而感觸萬千了。
《兒子的禮物》閱讀習(xí)題
1.圍繞兒子的禮物作者講述了兩個故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這兩個故事。(2分)
2.請簡析第(3)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3.請分別寫出第(4)段中兩個加引號的快樂的含義。(2分)
4.體會第(6)段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表達效果。(3分)
5.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寫一段作者兒子看到這篇文章的心理描寫。(3分)
《兒子的禮物》閱讀答案
1.好友女兒的兒子拿自己做的送給母親的禮物扔向母親,母親把禮物扔進垃圾桶。(1分)“我”的兒子送我禮物卻對我珍惜這份禮物的情感無動于衷,這讓我感到心酸。(1分)
2.具有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1分)從內(nèi)容上承接上文的那封來信,同時引出下文“我”看到文章后的反應(yīng),從而引出作者的故事,為后面的情感抒發(fā)做好鋪墊。(1分)
3.第一個“快樂”指的是兒子在童年時用火柴棒搭起來的立體“快樂”二字。(1分)第二個“快樂”指的是兒子的禮物帶給“我”的欣慰、愉悅感覺。(1分)
4.“守著”意思是等著,守候著。“通宵達旦”意思是整整一夜 ,從天黑到天亮。“泫然而泣”意思是眼淚一滴滴的流下來。(1分)這三個詞語是非常感人的細節(jié)描寫,作者從情態(tài)和動作兩方面刻畫了我盼著兒子回家的情感,(1分)表現(xiàn)出“我”因母子之間出現(xiàn)代溝而難過的心理,從另一個角度表現(xiàn)了“我”對兒子的愛。(1分)
5.提示:第一人稱,對母親的歉意,對母愛的渴望,對文中“禮物”的態(tài)度,文從字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