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中語文閱讀答案
2016初中語文閱讀1:縣城小書店
④所謂的貴,其實也就是一本兩塊錢吧。那時候我幫六叔做殺豬的生意,但作為一個打工者,六叔卻沒有付我工錢。至今我還拿這件事向六叔抱不平,他總是訕訕一笑,說,你那時小,要錢有什么用?
⑤我一直沒告訴他,我想去買那些雜志,那些叫《詩歌報月刊》《星星詩刊》的雜志。那會兒,如果稍稍去晚了幾天,這兩本文學雜志就賣光了。賣雜志的姑娘會用她干凈而柔軟的眼神看我一下,意思大概是,下次早來幾天吧。
⑥那時的我,總覺得和報亭姑娘的世界相隔得太遠。想一想,人家是在報亭工作的姑娘,應該是多有文化的人啊,報亭的那個玻璃櫥窗,就足以把我們遠遠隔開了。
⑦所以,我常一直遠遠地望著書報亭。在每個月當中的幾天時間里,忙完六叔殺豬的生意,我會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凈凈,換上白襯衣,騎著自行車來到報亭前,從窗口遞過去兩塊錢,從那姑娘手里接過一本嶄新的、散發著油墨香的雜志,有時甚至來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雜志從頭到尾翻了一個遍。
⑧我仔細回憶了一下,除了有人來買雜志,其余的時間她都是埋頭在一本雜志或書里,仿佛閱讀才是她的工作,看守書報亭是額外的事情。我也不曉得她記不記得我。我清楚地記得,在我離開家鄉數年后,重新再看到她時,她的眼睛一亮,似乎想和我說句什么話,但最終什么都沒說。
⑨作為我在家鄉的牽絆之一,這個書報亭寄托著我的某些感情,這些感情和夢想有關,和未來有關。因此,在離開縣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樣去了那個書報亭。這次我沒有買書,只是靜靜地在那兒看了一會兒。她也一直靜靜地讀著書。這樣的情景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我不記得當時是什么心境,也許什么情緒也沒有,只是前來完成一個簡單的告別。
⑩在離開家鄉的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節回家都會到書報亭那里去待一會兒——后來它已經變成了一個小書店,我在書店里翻幾本書,消磨上一小段時光然后離開。在書店門口收錢的有時還是那個姑娘,有時則是一位老大爺。我是一個陌生的客人,沒人知道我內心靜靜流淌的情感。
112012年秋天,我牽著小侄子的手離開那家書店,手里拎著厚厚的一摞新書。《星星詩刊》等已經買不到了,文學類書籍也被教輔類書籍擠到了一個角落里。離開書店的時候,心情仍然是平靜的,曾經的一點點惆悵也消失了。書店在我心里,已經只是一個物理意義上的存在,那個曾駐在我心里的書報亭,已經成為永遠而恒定的過去式。
2016初中語文閱讀習題
1. 請根據提示,梳理文章內容。
2012年秋天,“我”帶小侄子去買書→少年的時候, →離開縣城的前一天, →離開家鄉最初五六年, →2012年秋天,帶小侄子離開書店。
2.按要求回答問題。
⑴第②段劃線句子中,作者“猶豫”的原因是什么?
⑵二十年的時光,人們對待文學閱讀的態度已發生巨大的變化。請從文中找出表明人們二十年前后不同態度的句子,并抄寫在下面橫線上。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3. 請結合描寫的相關知識,品析第⑦段“我會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凈凈,……就在街角把整本雜志把從頭到尾翻了一個遍”。
4. 二十年,書報亭變成了書店。“我”對現在的書店和曾經的書報亭懷有怎樣的情感,請分別簡析。
5.“我”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文章內容概括分析“我”的兩個特點。
2016初中語文閱讀答案
1.“我”讀書買書的經歷 簡單告別書報亭和姑娘 每次春節回家都到小書店消磨一小段時光(每空2分)
2.⑴①覺得書報太貴。 ②覺得報亭的姑娘很有文化,而“我”是個殺豬的幫工,與她的世界相隔得太遠(或“覺得報亭的那個玻璃櫥窗,足以把‘我’與報亭姑娘遠遠隔開”)。 ⑵如果稍稍去晚了幾天,這兩本文學雜志就賣光了。 《星星詩刊》等已經買不到了,文學類書籍也被教輔類書籍擠到了一個角落里。
3.通過“洗”“換”“遞”“接”“翻”等動作的細致描寫,生動傳神地表現了“我”對閱讀的虔誠和癡迷。(答“熱愛”“如饑如渴”“急切”也可)
4.現在的書店,只是一個物理意義上的存在,“我”的情感是平靜的;而書報亭成為了“永遠而恒定的過去式”,“我”對其充滿惆悵和眷念(答“熱愛”也可)。(意思對即可)
5.示例:①“我”是個熱愛讀書的人,因為“我”在“沒東西可讀的日子”會覺得難過。② “我”是個情感細膩的人,因為“我”在書店“消磨”時,內心情感會靜靜流淌情感。(或“喜歡懷舊”“眷念家鄉”“內心豐富”“勤勞懂事”也可)
2016初中語文閱讀2: 蟋蟀的住宅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蟬一樣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歌唱,還由于它的住宅。
別的昆蟲大多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它們的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們不同, 不肯隨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
蟋蟬怎么會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別好的工具嗎?沒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術的專家。它的工具是那樣柔弱,所以人們對它的勞動成果感到驚奇。
在兒童時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們養在籠子里,用菜葉喂它們。現在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們的巢穴來。
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即使有驟雨,這里也立刻就會干的。隧道順著地勢彎彎曲曲,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蟋蟀出來吃周圍的嫩草,決不去碰這一叢草。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屋子的內部沒什么布置,但是墻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時間,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體上講,住所是很簡樸的,清潔、干燥、很衛生。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蟋蟀蓋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時候。它用前足扒土,還用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它用強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兩排鋸,用它將泥土推到后面,傾斜地鋪開。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鉆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勞,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門口休息一會兒,頭朝著外面, 觸須輕微地擺動。不大一會兒,它又進去,用鉗子和耙繼續工作。我一連看了兩個鐘頭,看得有些不耐煩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經挖了有兩寸深,夠寬敞的了。余下的是長時間的整修,今天做一點,明天做一點。這個洞可以隨天氣的變冷和它身體的增長而加深加闊。即使在冬天,只要氣候溫和,太陽曬到它住宅的門口,還可以看見蟋蟀從里面不斷地拋出泥土來。
2016初中語文閱讀習題
17、“蟋蟀的住宅”指的是什么?(2分)
答:
18.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3分)
答:
19.讀下面的句子,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⑴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隨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不肯隨遇而安”?)(3分)
答:
⑵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土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為什么說蟋蟀用來挖土的工具“是那樣簡單”?又為什么說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3分)
答:
20.蟋蟀的住宅本來是一個小小的“簡樸的”洞穴,作者為什么寫得如此生動?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4分)
答:
2016初中語文閱讀答案
17、指蟋蟀的巢穴或洞穴。
18、它用前足扒土,還用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它用強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兩排鋸,用它將泥土推到后面,傾斜地鋪開。
19、(1)能適應各種環境,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滿足。因為“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追求生活質量,講究生活享受。
(2)因為它挖土的工具只是自己的前后足及腿上的“鉗子”、“鋸”或“耙”,作者說蟋蟀住宅工程“偉大”,是與它“那樣簡單”的建筑工具相對比而言。蟋蟀用“那樣簡單”的工具建成這樣的住宅,真是費盡了心血和力氣,確實不容易,堪稱超能量的發揮了。
20、因為作者能抓住蟋蟀“住宅”的特征進行細致的觀察,并把觀察和思考結合起來。啟示:要把事物寫得生動,必須抓住事物的特征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并把觀察和思考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