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網上報名時間
2023年醫師資格考試新書已經出來了,考試大綱總體沒有太大變動,部分細則變動關注2023年醫師筆試重難點精析和實踐技能操作指南。
02網上報名現場審核
考試報名分為網上報名和現場審核兩部分。據歷年報名時間來看,一般是每年1月份-2月份左右,由于口罩時期,各地考試政策一直都是實時變動,一切以官方通知為準。
03繳費和準考證打印
考生需要在規定時間內登陸國家醫學考試網進行打印。技能準考證打印時間一般是在考前7-14天,部分集中打印的考點,考生按照相關通知要求進行領取。筆試準考證打印時間一般是在考前7-14天。
當年考試繳費具體要求和繳費方式需根據報名考點相關要求進行。
04考試
醫師資格考試分為實踐技能考試和醫學綜合考試兩部分。實踐技能考試一般在6月份開考,醫師資格綜合考試一般于8月進行。
05成績查詢
關于技能考試成績公布:各地區時間不一樣,較快的當天或者次日公布;稍慢的需要等到7月上旬。
筆試考試成績一般于9月開始查詢,具體查詢時間需等待官方發布查詢通知。
筆試成績合格即可準備注冊拿證;如果成績不合格,可以再次參加二試(限部分省份的中醫/臨床專業)。具體以當年公告為準。
06電子化注冊流程
成績公布后,預計 1 個月左右可以進行醫師電子化注冊;注冊成功后可以申領電子醫師執業證書,拿相關審核資料到當地衛生部門審核,通過后可以領取紙質醫師執業證(綠本)。醫師資格證書(紅本)最快需要等到 12 月份,大部分地區要次年 3-6 月才發放。
往屆考生速看
01只通過技能考試的考生該如何報考?
2022年在國家實踐技能考試基地考試的考生,成績合格者,成績2年有效,也就是說,今年在基地考試的考生,技能成績都會保留到2023年。如果不在基地考試,成績當年有效,2023年還要繼續考技能!
02關于技能免考,報考時要注意什么?
考生仍需要重新報考2023年考試,報考成功后系統內將自動出現免考標志。不用繳納技能考試費,自動獲得參加綜合筆試資格。
技能免試資格跨考區通用,但只能選擇一個考區報名,報名成功后不能再變更考區,具體政策以當地通知為準。
外省流入的考生,如2022年未在國家級技能考試基地內考試,則沒有免考標志,需要重新參加技能考試。
學醫生需要什么學歷
目前的醫生最低學歷需要本科。三甲醫院一般都要研究生,二甲,社區醫院要求就可以低點。不同水平當不同檔次的醫生。即使只考了專科,通過專升本,再考研,也能和別人一樣研究生學歷。而且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是當醫生的基本前提。
學醫生容易嗎
學醫生很難。
如果要用兩個字概括醫學生的日常,大概“背書”兩個字最恰當。
好友曾跟我抱怨,系統解剖學這門課簡直就是噩夢,但偏偏又是一門很重要的基礎課。經常會有大量陌生的名詞概念和圖片一齊出現,弄得人措手不及。
為了把比磚頭還厚的教材背下來,醫學生們被訓練成了解剖圖繪制高手,很多高校也會舉辦醫學生解剖學繪圖大賽。要是沒有一本手繪的解剖學筆記,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解剖學學得好。
但這只是醫學生繁多的專業課中的一門課,只是他們日常學習中一個普通的小片段。
但在競爭激烈的大醫院里,人才眾多晉升機會并不多。必須珍惜每次上手術臺的機會,以此積攢經驗,醫院也是職場,升職也需要那么一點點的運氣。
大醫院晉升慢,他去年剛考過了主治醫師,但還是得被當作住院醫師用。不過因為導師是主任醫師,他時常能跟著上手術臺,大手術能混個三助,小手術導師就丟開讓他去練手。普外科雖然年輕醫生多,但病人也多,平均下來這樣練手的機會也有不少。
當醫生主要學什么科目
醫生專業需要學的科目主要有內科學、外科學以及兒科學還有婦產科學,根據報考的專業不同,還要學習相應的眼科學、傳染病學以及中醫學等專業學科。
除了專業課之外,醫生專業還要學習的基礎課主要有診斷學、病理學,還有生理學以及人體解剖學等。這些也是在醫生執業考試時必考的學科。另外,也有一些輔助科室的醫生需要醫生要學習其它的專業,如:藥師要學習藥理學,而影像醫生則要學習影像學,檢驗醫生要學習檢驗學等。
最后,除了一些相關的專業課程之外,與其它的專業學生一樣,醫生也是要在校期間去學些一些基礎課程的,如:英語、高等數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原理等。
報考不同的院校的醫生臨床專業,學校設置的課程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要以報考院校以及相關專業的實際情況為準。
當醫生學什么專業
當醫生可以選擇以下專業:
基礎醫學類
臨床醫學類
口腔醫學類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
中醫學類
中西醫結合類
藥學類
中藥學類
法醫學類
醫學技術類
護理學類
其中基礎醫學類,臨床醫學類,口腔醫學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專業畢業是授予醫學學士學位的,其他的專業是授予的理學學位。只有醫學學士學位的畢業生才有可能將來從事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