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簡單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無人需要的數字》。
愛爾蘭作家伯明罕年輕時曾在一所鄉村小學做過多年的教師。那所學校既偏僻又破舊,校舍是由廢棄的農場改造而成的,學生最多時也沒過百,一片沒有任何體育設施的空地是孩子們課間嬉戲玩耍的樂園。加上伯明罕,學校共有三名教師,這兩名教師因為忍受不了學校的艱苦和荒涼,相繼離開了學校,只留下伯明罕這唯一的教師兼校長堅守在學校。伯明罕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傳授給一個個天真爛漫的學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吃住都在學校,環境惡劣,條件艱苦,除了學生,一年難得見到幾個人,這些對他來說都不算什么,最令他受不了的是,每年他都得幾次徒步40里地到當地的教育部門送各種報表。
有些報表在他看來純屬浪費時間,毫無一點用處。比如有一個報表要求每個學校每年報送一次校舍的面積,自從伯明罕來到這個鄉村學校,校舍面積從來就沒有過一平方米的增減。伯明罕有一次負氣地拒送這張表格,沒過多久,教育部門就派人光顧了這所幾乎被人遺忘的學校,警告伯明罕說,如果再不按時報送他們所要求的各種報表,他們就將關閉這所學校。從那以后,伯明罕雖然心中充滿不滿,但再也不敢怠慢。前幾年,伯明罕都是如實地填寫那個不變的數字,表格送上去后就如同石沉大海,再無任何反應。這一年,伯明罕突發奇想,決定變化一下數字,他將校舍面積乘二以后得出的數字填在了報表上,報上去后仍然沒有得到任何反饋。第二年,他將數字在上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倍,仍然是沒人理睬。此后數年,他都如法炮制,一次增加一倍,不斷膨脹的數字絲毫沒有引起教育部門的注意。直到有一年,伯明罕望著自己填寫的數字,決定計算一下,如果自己的學校真有這么大面積校舍的話,那究竟有多大。計算出的結果令他大吃一驚,他上報的“學校”太大了,不僅遠遠大于圣保羅大教堂,而且遠大于愛爾蘭的任何一所學校,甚至還大于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伯明罕暗自猜測,校舍面積不斷擴大符合教育官員的要求,所以雖然沒有任何反饋,但也沒人來學校找事。
如果將校舍面積縮小,教育部門會不會派人來查訪呢?伯明罕將大得驚人的校舍面積縮小了一半報了上去,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沒人理睬。以后幾年,伯明罕都成倍縮小數字,直到他告別學校,都沒有見到教育官員的影子。伯明罕最終明白,他所上報的大大小小的數字,其實根本沒有一個人會哪怕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沒有人需要這個數字,他們需要的只是那張報表,不,他們連報表也不需要,需要報表的是流于形式的所謂的條款、規章、規定或制度。
多年以后,伯明罕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段經歷,他說:“我漸漸認識到:條款、規章、規定或制度并不可惡,可惡的是那些隨意制訂并機械而刻板地使用它們的官員們。這段經歷給我的最大幫助是,它讓我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領悟到了——什么叫形式主義,什么叫官僚?!”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簡單篇2
巴拉斯出生于一個貧困的家庭,母親患有精神分裂癥,不但無法正常工作,一旦病情發作還常常沖巴拉斯大聲地吼叫甚至動手打她。父親因患小兒麻痹癥,瘸了一條腿,對生活早已失去了希望的他,不但好賭還酗酒。無人管束的巴拉斯整天像個男孩子一樣四處瘋跑,跟人打架,還染上了偷盜的惡習。
巴拉斯12歲那年,鄰居的一個名叫威爾遜的跳高運動員,把她帶到運動場上教她練習跳高。巴拉斯站在運動場上不敢動彈。巴拉斯膽怯地問:“威爾遜先生,我真的能像你一樣成為一名跳高運動員嗎?”威爾遜反問她:“為什么不能呢?”巴拉斯說:“您難道不知道,我的母親是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人,我的父親是殘疾人,并且還是一個酒鬼,我的家境很糟糕……”
威爾遜再次反問她:“這些對你跳高又有什么關系呢?”巴拉斯回答不上來了,是啊,這對她跳高又有什么關系呢,巴拉斯囁嚅了半天說:“因為我不是個好孩子,而你卻是那么優秀。”威爾遜搖了搖頭說:“除非你自己不愿意成為一個好孩子,沒有人天生就很優秀。另外,我要告訴你的是,別將不好的家境當成你變成好孩子的阻力,而要讓它成為你的動力。”
威爾遜給她加了一個1米高的欄桿,結果被巴拉斯跳過了。威爾遜又將那根欄桿撤下來,結果巴拉斯僅能跳過0.6米。威爾遜說,現在這根欄桿就是你苦難的家境,而沒有這根欄桿,你跳高的時候就沒有足夠的動力,如果你不相信的話,我現在就將欄桿加到1.2米,你一定能夠跳過去的。巴拉斯咬了咬牙,真的跳過了1.2米。巴拉斯深深地相信了威爾遜的話,決定要出人頭地,以自己的實力來改變家里的現狀。
以后,經過威爾遜介紹,她加入了體育俱樂部,并認識了羅馬尼亞的全國男子跳高冠軍約·索特爾。在索特爾的精心培育下,14歲的巴拉斯跳過了1.51米。1956年夏天,19歲的巴拉斯終于跳過I.75米,第一次打破了世界紀錄。
1958年,她又以1.78米的成績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并從此開始了巴拉斯時代。她在1956年至1961年5年中,共14次刷新世界紀錄。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以1.85米的成績獲得她一生中第一枚奧運金牌,比第二名的成績高出14厘米。1961年她再創世界紀錄,越過了被譽為“世界屋脊”的1.91米的高度。此紀錄一直保持了10年之久。她從1959年到1967年,在140次比賽中獲勝,是世界上跳高比賽獲勝最多的女運動員,被人們譽為喀爾巴阡山的“女飛鷹”。
教練法則:其實,我們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一根欄桿,那根欄桿的名字叫貧窮、饑餓、失業、災難,或者是生活中其他的種.種不如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將它當成一根欄桿來跳,只要跳過了那根橫亙在自己面前的欄桿,你就成功了。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簡單篇3
1874年11月30日的夜晚,倫敦的布倫海姆宮燈火輝煌,一群貴族男女在這里翩翩起舞。突然,一位活潑、美麗的貴族夫人連聲叫喊肚子疼痛,人們趕快把她扶到就近的一個臨時女更衣室。溫斯頓·丘吉爾——一個早產兒,就這樣非同尋常地來到人間。
丘吉爾是英國顯赫的貴族公爵馬爾巴羅家族的后代。英國除了王室以外,公爵家庭總共不超過20個,馬爾巴羅家族按封爵次序名列其中第十位。丘吉爾的母親詹妮是美國百萬富翁杰羅姆的女兒,1873年與丘吉爾的父親倫道夫結婚,1895年1月24日倫道夫因病醫治無效,溘然去世,終年46歲。這時的詹妮雖已40多歲,但依然美艷驚人,風姿綽約。不久,她便萌生了嫁給一個25歲男人的想法。然而消息一經傳出,立刻遭到眾多親友的反對。就在詹妮幾乎要放棄了的時候,詹妮25歲的兒子、與母親要嫁之人同歲的丘吉爾,堅決地握住她的雙手:“親愛的母親,就算全世界都反對您,我也會勇敢地站在您這邊,所以,請您也一定要勇敢。”兒子堅毅、鼓勵的目光,讓詹妮義無反顧地披上了潔白的婚紗。
但這樁婚姻并沒有維持多久。10多年過去了,詹妮的兒子丘吉爾已經憑借卓越的才能躋身政壇。60歲的詹妮也要再次迎來婚禮。這次的決定同樣遭到眾人強烈的反對,尤其是兒子的那些反對派們。詹妮猶豫了。這次與上次不同,丘吉爾打小就懷有雄心壯志,并且具備實現遠大理想的能力。她不想因為自己貽誤兒子的前程。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兒子又一次握住了她的手:如果讓我在我的仕途與您的幸福之間作選擇,我心甘情愿的選擇后者。請您不要再有任何顧慮。母親幸福,我才幸福。詹妮又一次無比快樂地邁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禮上,兒子依然像上次一樣,堅強地站在她的身邊,而另一邊則是比兒子還要年輕的36歲的新郎。能夠兩次接受母親的婚姻,也許很多人都做得到。而面對沉重的壓力,丘吉爾兩次接受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人作自己的繼父,這需要多么豁達的胸懷。
1908年8月15日,倫敦報紙登載了一條引人注目的消息:33歲的內閣貿易大臣溫斯頓·丘吉爾先生與23歲的克萊門蒂娜霍齊婭小姐訂婚。舉行婚禮的這一天熱鬧非凡,賓朋滿堂,歡歌笑語。證婚人是財政大臣勞合喬治,而他選擇的男儐相卻是他在下院的一個堅決反對者——包括休塞西爾勛爵。當時丘吉爾推行一系列爭取工人擁護的社會改革,休塞西爾勛爵在內的貴族集團堅決反對這些改革。這里反映了英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人們可以在下院和政治集會上相互咒罵,如同仇敵,但在個人生活中卻能成為親朋好友,相敬無間。在政治生活中雖然是公敵,卻不妨礙他們在私人生活中稱兄道弟。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也這樣說過:“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__的人。……而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西方近代的這種文化現象是多么的耐人尋味。
寬容比自由更重要!這寬容來源于對每個人權利的尊重:我雖然不贊成你的觀點,但我堅決捍衛你發表觀點的權利;我雖然不支持你的行動,但我堅決維護你合法行動的自由!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簡單篇4
尊敬的老師:
大家好!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由于家里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
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他的鄰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
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匡衡聽后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
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里白干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后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演講人:__
20__年__月__日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簡單篇5
20--年9月4日,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美國米歇爾激情演講,為丈夫競選助陣。
非常感謝,伊蓮我們非常感謝來自你家庭的服務和犧牲,我們永遠支持你。
過去的幾年來,借由作為的非凡殊榮,我幾乎游遍了整個美國。而無論我去到哪里,從我所見到的`人們,所聽到的故事中,我都看到了最真切的美國精神。在人們對我和我的家庭,特別是我的女兒們那難以臵信的友善和熱情中,我看到了它。
在一個瀕臨破產的學區的教師們不收分文、堅持執教的誓言中,我看到了它。
在人們在突如其來的緊急召喚下化身英雄,縱身撲向災害去拯救他人
飛過整個國家去撲滅大火驅車數小時去援助被淹沒的城鎮時,我看到了它。
在我們身著軍裝的男女軍人和自豪的軍屬身上在受傷的戰士們告訴我他們不僅會再次站立行走,而是會奔跑,甚至參加馬拉松時
在一位于阿富汗因而失明的年輕人―
為了我所做的和我還將要做的,我寧愿失去我的眼睛一百次。這樣輕描淡寫的話語中,我看到了它。每一天,我所見到的人們都鼓舞著我
每一天,他們都令我驕傲
每一天,他們都在提醒我,能夠生活在這地球上最偉大的國度中是多么的幸福。成為諸位的,是我的榮耀和幸運
但當我們四年前首次聚在一起的時候,我仍對我們即將展開的旅程心懷疑慮。
對我丈夫心中的祖國愿景,我滿懷信心
對他將成為一位出色的總統,我也深信不疑
但是就像所有的母親一樣,我也曾擔心如果他當選,這對我們的女兒們意味著什么。身處萬眾矚目的聚光燈下,我們要如何讓他們保持腳踏實地?
當他們被迫離開從小熟悉的家、學校、和朋友時,會有什么感受?
在搬到華盛頓之前,我們的生活充滿簡單的快樂周六參加足球賽,周日則在祖母家還有巴拉克和我的約會之夜,我們要么出去晚餐,要么去看場電影,因為作為一個筋疲力盡的老媽,我實在沒法同時去晚餐和電影還不打瞌睡。
說真話,我愛我們為女兒們所創造的生活我深愛和我一起創造這生活的男人而且我不愿意讓這一切因為他當了總統而發生變化。我愛的就是巴拉克原來的樣子。你們瞧,即便當時巴拉克已經是一名參議員兼總統候選人了對我而言,他仍是那個開著輛銹跡斑斑的破車來接我去約會的男子,我幾乎都能透過乘客這側車門上的破洞看到飛逝而過的路面他仍是那個把一張從垃圾箱里翻出來的咖啡桌當做自己最了不起的財產的男子,那個僅有的一雙體面的鞋子比自己的腳還小了半號的男子。
然而,當巴拉克開始向我講述他的家庭時——就在那一刻,我明白我遇到了一個志同道合的靈魂,他的價值觀和成長經歷與我驚人地相似。
如你們所知,養育巴拉克和我的兩個家庭都沒有太多金錢或物質財富,但是,他們卻給予了我們更為珍貴的東西——無條件的愛,大無畏的犧牲,以及到達他們自己從未想象過的目標的機會。
我的父親是城市水廠的一名泵浦操作員,在我和哥哥很小的時候就被診斷出患有多發性硬化癥。
即使當時還小,我也知道他常常被病痛折磨我知道有許多清晨,僅僅連起床對他來說都是一場痛苦掙扎。然而每天早晨,我都看到父親面帶微笑地醒來,抓緊他的助步器,用浴室的洗臉池支撐著自己的身體,緩慢地刮好胡須,扣好制服。然后,當他在漫長的一天工作后,我和哥哥會站在通往我家小公寓的樓梯頂上,耐心地等著迎接他回家我們注視著他彎下腰,舉起一條腿,然后是另一條腿,慢慢地爬上樓梯,迎向我們的懷抱。然而無論多么艱難,我父親從未請過一天假
他和我母親決心要讓我和哥哥受到他們夢寐以求的教育。
當哥哥和我終于升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幾乎所有的學費都來源于學生貸款和補助金。
但是我父親仍不得不自己掏腰包來支付我們學費中的一小部分。每個學期,他都堅持按時支付學費賬單,在他捉襟見肘的時候,他甚至寧可去貸款。能送自己的子女去上大學,他是如此地驕傲
他從未讓我們因為父親姍姍來遲的支票而錯過任何一個報到截止日期。
你們瞧,對我的父親來說,這是身為一個男人的責任。就和我們中的很多人一樣,這就是他衡量生命成功與否的方式——能否靠工作讓自己的家庭過上體面的生活。當我逐漸開始了解巴拉克之后,我發現雖然他在美國的另一頭長大,他的成長經歷卻和我驚人地相似。
巴拉克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里,他的母親依靠努力工作來維持家庭生活,在她實在無力支持的時候,祖父母也會伸出援手。
巴拉克的祖母最初在社區銀行當秘書她升職很快但就和其他許多女性一樣,她的升職最終還是受到了性別限制。
數年間,那些不如她有能力的男性員工——事實上,還是她親手培訓的男性員工——都被提升到了比她高的職位,掙的錢越來越多,而與此同時,巴拉克一家只能勉強度日。但一天又一天,她仍然早起去趕公車比其他任何人都早到公司
她總是做到最好,從不抱怨,從不懊悔。
而且,她常常這樣告訴巴拉克:只要你的孩子過得好,巴,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就和許許多多美國家庭一樣,我們倆的家庭都知足常樂。
他們并不嫉妒其他人的成功,也不在意其他人是否比他們擁有更多
事實上,他們為此心存感激。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簡單篇6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目標是前進的動力。
美國西點軍校的教材里,編入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支雪域遠征軍中,戰士們的眼睛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使目光停留的落點而使眼睛因過度緊張而失明,這支軍隊也喪失了戰斗力。這是一個讓人難過的故事,但他至少告訴我們:盲目地前進,沒有目標其實和不前進沒有太大的差別。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沒有目標的人只能閉上雙眼,捂住耳朵,企圖忽略別人的進步,然后現自我安慰的說,自己也在前進。這豈不是又一個現代版的套中人——別里科夫?在自然界,溫暖如春的面方水澤是遷徙的候鳥心中的勝地,氣爽怡人落盡鉛華的秋則是酷熱的夏隱忍余熱的期望。
在故事里,遠渡重洋的哥倫布懷著涉足東方神土的心愿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神話小說《西游記》中的師徒四人則是為了獲取真經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然而事物都是兩面性的,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目標未必能稱職地引領你的前進。
有一位哲學博士在田邊沉思,發現水田當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的無比整齊,好像用尺丈量過一般,他不禁好奇地問田中工作的老農是如何辦到的,老農忙著插秧,頭也不抬地回答,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博士卷起褲角,很快的插完了一排秧苗,結果竟是參差不齊,他再次請教老農,老農告訴他,在彎腰插秧的同時,眼光要盯住一樣東西,朝那個目標前進,即可插出一列漂亮的秧苗,博士依言而行。不料這次竟插出了一道彎曲的弧線,劃過了半個水田,他又虛心地請教老農,老農不耐煩地問他:“您的眼光是否盯著一個東西?“博士答道:“有啊,我盯住那正吃草的水牛啊,那可是一個目標呀!老農說:“水牛那么大,而且邊走過吃草,你把他當作目標,合適嗎?博士恍然大悟。
成功的果實,如同田里的秧苗,年輕的朋友們,你愿意擁有一個縱橫整齊的漂亮的結果,還是一個參差不齊的結果呢?早自習背一課單詞可以是我們的目標,一節課聽懂例題,能夠處理作業可以是我們的目標;一次比賽中由預賽進入復賽可以是我們暫時的目標;一次考試比上次進步五名可以是我們的目標;考入清華、北大是目標,考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哪怕不是名校也可以是我們的目標。做名人、名家、名家、名流是目標,做一個敬業的老師、警察、醫生又何嘗不可?目標是茫茫戈壁的一片綠洲,是遠行者手中的羅盤,是黑夜里若隱若現的明燈,是冰天雪地里令你怦然心動的溫暖與勇氣。
目標,是最遠又是最近的一個夢,他時刻們隨著你,同你分享歡樂,共擔憂愁;人因為有了目標,生活才有了意義。同學們,在你迷茫的時候,請記住目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簡單篇7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不肯放棄的林肯》。
堅持到底的最佳實例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誰從末放棄,那就不必再尋尋覓覓了!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并沒有如此,也正因為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歷:
1816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1818年,母親去世;1831年,經商失敗;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1835年,訂婚后即將結婚時,末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床六個月;1838年,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1840年,爭取成為選舉人了,失敗了;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張;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一一再度落敗;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只腳滑了一下,另一只腳也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林肯在競選參議員落敗后如是說。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簡單篇8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無人需要的數字》。
愛爾蘭作家伯明罕年輕時曾在一所鄉村小學做過多年的教師。那所學校既偏僻又破舊,校舍是由廢棄的農場改造而成的,學生最多時也沒過百,一片沒有任何體育設施的空地是孩子們課間嬉戲玩耍的樂園。加上伯明罕,學校共有三名教師,這兩名教師因為忍受不了學校的艱苦和荒涼,相繼離開了學校,只留下伯明罕這唯一的教師兼校長堅守在學校。伯明罕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傳授給一個個天真爛漫的學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吃住都在學校,環境惡劣,條件艱苦,除了學生,一年難得見到幾個人,這些對他來說都不算什么,最令他受不了的是,每年他都得幾次徒步40里地到當地的教育部門送各種報表。
有些報表在他看來純屬浪費時間,毫無一點用處。比如有一個報表要求每個學校每年報送一次校舍的面積,自從伯明罕來到這個鄉村學校,校舍面積從來就沒有過一平方米的增減。伯明罕有一次負氣地拒送這張表格,沒過多久,教育部門就派人光顧了這所幾乎被人遺忘的學校,警告伯明罕說,如果再不按時報送他們所要求的各種報表,他們就將關閉這所學校。從那以后,伯明罕雖然心中充滿不滿,但再也不敢怠慢。前幾年,伯明罕都是如實地填寫那個不變的數字,表格送上去后就如同石沉大海,再無任何反應。這一年,伯明罕突發奇想,決定變化一下數字,他將校舍面積乘二以后得出的數字填在了報表上,報上去后仍然沒有得到任何反饋。第二年,他將數字在上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倍,仍然是沒人理睬。此后數年,他都如法炮制,一次增加一倍,不斷膨脹的數字絲毫沒有引起教育部門的注意。直到有一年,伯明罕望著自己填寫的數字,決定計算一下,如果自己的學校真有這么大面積校舍的話,那究竟有多大。計算出的結果令他大吃一驚,他上報的“學校”太大了,不僅遠遠大于圣保羅大教堂,而且遠大于愛爾蘭的任何一所學校,甚至還大于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伯明罕暗自猜測,校舍面積不斷擴大符合教育官員的要求,所以雖然沒有任何反饋,但也沒人來學校找事。
如果將校舍面積縮小,教育部門會不會派人來查訪呢?伯明罕將大得驚人的校舍面積縮小了一半報了上去,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沒人理睬。以后幾年,伯明罕都成倍縮小數字,直到他告別學校,都沒有見到教育官員的影子。伯明罕最終明白,他所上報的大大小小的數字,其實根本沒有一個人會哪怕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沒有人需要這個數字,他們需要的只是那張報表,不,他們連報表也不需要,需要報表的是流于形式的所謂的條款、規章、規定或制度。
多年以后,伯明罕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段經歷,他說:“我漸漸認識到:條款、規章、規定或制度并不可惡,可惡的是那些隨意制訂并機械而刻板地使用它們的官員們。這段經歷給我的最大幫助是,它讓我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領悟到了——什么叫形式主義,什么叫官僚?!”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簡單篇9
凡爾納是一位世界聞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爾納為了發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經遭受過多么大的挫折!這里記錄的,就是凡爾納的一段令人難忘的經歷:
1863年冬天的一個上午,凡爾納剛吃過早飯,正準備到郵局去,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他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郵遞員。
郵遞員把一包鼓囊囊的郵件遞到了凡爾納的手里。一看到這樣的郵件,凡爾納就預感到不妙,自從他幾個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乘氣球五周記》寄到各出版社后,收到這樣的郵件已經是第十四次了。
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拆開一看,上面寫道:“凡爾納先生:書稿經我們審讀后,不擬出版,特此奉還。”
每看到這樣一封封退稿信,凡爾納心里都是一陳絞痛。這次是第十五次了,還是未被采用。凡爾納此時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爺”們是如何看不起無名作者。他憤怒地發誓,從此再也不寫了。
他拿起手稿向壁爐走去,準備把這些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趕過來,一把搶過書稿緊緊抱在懷里。此時的凡爾納余怒未息,說什么也要把稿子燒掉。
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滿懷關切的語言安慰丈夫,“親愛的,不要灰心,再試一次吧,也許這次能交上好運的。”聽了這句話以后,凡爾納奪書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后接受了妻子的勸告,又抱起這一大包書稿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運氣。
這次沒有落空,讀完書稿后,這家出版社立即決定出版此書,并與凡爾納簽訂了20年的出書合同。沒有他妻子的疏導,沒有“再努力一次”的勇氣,我們也許根本無法讀到凡爾納筆下那些膾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類就會失去一份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