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理論學習計劃
教師理論學習計劃篇一
1、政治理論。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理論論述。重點學習“科學發展觀”論述中與教育相關的內容,聯系學校工作實際,制定和落實工作的發展規劃。
2、法律法規。學習《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校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教育法律法規。繼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提高教師服務學生、服務家長的意識。堅持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維護師生合法權益,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義務,促進文明和諧校園的創建。
3、時事政治。學習黨的XX大以來的重要會議精神、黨中央的重大決策和文獻,學習胡錦濤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論述。下半年重點是學習黨的XX大精神。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學校各項工作中貫徹黨在現階段的一系列政策。全年的學習安排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深入學習XX屆X中全會以來XX--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第二階段:認真學習黨的XX大報告,深刻領會XX大精神,自覺將思想統一到黨的XX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上來。
4、專業知識。圍繞教學五個環節的有效性的落實,堅持每月學習一篇有關教育改革的文章,每學期閱讀一本教育管理或教育教學專著,不斷增強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豐富專業知識,提高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
5、中華文化。結合學校開展的“民族精神”教育教學活動,學習民族文明發展史、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典籍和民族歷史,不斷提升文化素養。要強化實踐,精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注重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大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力度。
學習形式和方法
1、小組學習。利用每周三校務會議,進行學習討論或交流,并且結合學校工作實際,落實學習成果。
2、個人自學。結合每人工作的實際,選擇相關的內容進行學習。
3、參觀學習。以參觀展覽、訪問兄弟學校、外出聽取專家報告等形式進行學習。
教師理論學習計劃篇二
教育的發展在于不斷創新,教師自身素質的增強,業務水平的提高在于不斷的學習。學習的就是對自己更好的充電,給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為此,本學期學校要求全體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學習時間,進行業務理論學習,以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
本學期學校采用分散學習和集中學習相結合,要求教師通過認真學習,領會學習內容,業務理論學習筆記,經常寫學習心得體會和教學反思,把自己學習的先進教育教學理論,先進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堂實驗,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形成業務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良好氛圍。學校精選學習內容印發給每一位教師,教師也要充分利用自己手學習資料,加強自身學習,教導處對教師學習情況檢查、評估、積分,并納入教師業務能力考評和責任制積分。
學習內容:
第一次:1.新課程標準。
2.如何進行試卷分析和教學質量分析
第二次:.成功的課堂教學模式一“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第三次:認真進行理論學習,扎實開展校本教研
第四次:校本化課題研究最有生命力
1.錄象課:經濟實惠的培訓
2.課堂討論要講究有效性
3.怎樣構建一個好課堂
4.體現課程改革全新理念,探索課堂模式創新途徑
5.多媒體課件制作應注意四個問題
第五次:初中語文“四步精讀法”課堂教學模式
第六次:“病假條”換來的課外閱讀---------一名小學生的“另類”讀書故事
第七次:決勝課堂-----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
第八次:撰寫案例的標準和要求
第九次;課程改革與調節教學
第十次:20XX----20XX年,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
教師理論學習計劃篇三
一、指導思想: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深化,為了使自己更快地融入課改的大潮中去,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逐步完善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盡快提高專業化的水平,促進教育教學良性發展,特別制定本計劃。新一輪基礎課程較之原有課程在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諸多方面都有大的突破和創新,要更好地適應這樣的狀況,必須打破多年來所形成的教學方式和行為,對自己進行重新的認識和定位,改變以往習慣模式,掌握進行課程開發的技術。基于這樣認識,本學期的業務學習突出理清進行課程改革的思路,以促進自己更有效的方法打破思想禁錮,加快課程改革的步伐。
二、學習目標;
結合課程目標提出的要求,以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自己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為目的。,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教學工作,使目標明確,立足課改,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形成新型教學觀,加快教育教學工作的良性發展。
三、學習內容:
1、歷史學科課程標準及有關方面的解讀
2、歷史學科專業知識,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3、各類教育教學刊物的文章,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并結合工作實際撰寫論文,積極投搞。
4、體現新課標理念和課程改革精神的課堂教學經驗。
5、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下發的各種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掌握相關方針政策。
四、學習重點:
(一)、歷史學科新課程標準解讀
教師角色的定位。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力。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重在啟發,貴在引導,妙在點撥,巧在如何幫助學生設計正確的學習思路,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有自己的空間去探索、合作、體驗、創造,完成各種教學活動。教師始終不能忽視自己的角色定位,適時點撥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他們的實踐能力。
(二)、學習各級各類教育教學刊物上體現新課標理念和課程改革精神的理論及經驗性的文章。
五、學習方式及組織實施
1、集中學習。本學期,參加學校組織的“示范課”、“研討課”、“教案設計”、“新課標知識與能力測試”、“評選各科論文”等活動。
2、自學、自練
自學上級教育部門下發的各種教育教學指導性文件、方針、政策。各級各類教育報刊、雜志,校內外能充分體現新課標觀念的課堂教學經驗,教師必備的教學基本功、教學基本技能等。
六、預期目標
1、每學期業務學習筆記不少于8篇,學習心得不少于4篇。
2、每學期教師撰寫體現新課標理念的教學論文不少于1篇。
3、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學基本知識與技能、新課標知識與能力檢測能通過制定的標準。
看了教師理論學習計劃還看:
1.教師理論學習計劃范文
2.教師個人理論學習計劃范文
3.教師教育理論學習計劃
4.教師師德理論學習計劃
5.幼兒園理論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