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第一冊教學計劃3篇
中職語文第一冊教學計劃一
教學目標:
1、探究并領悟“幸福”的內涵,喚醒生命意識;并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生命的未來應當怎樣享受幸福?滲透人文教育。
2、著重訓練語言的表達以及思維的發散性和深刻性。
3、初步訓練思維的辯證性。
教學重點:討論怎樣享受幸福,訓練語言表達以及思維的發散性和深刻性。
教學難點:喚醒生命意識,探究并領悟“幸福”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這么個笑話,從前有個老婆婆,她有兩個女兒,小女兒開傘鋪,大女兒開染訪。天晴了,老婆婆要著急,因為擔心小女兒的傘賣不出去;天下雨了,老婆婆又要著急,因為擔心開染坊的女兒布曬不干。整天在憂慮中過著一種不快樂不幸福的生活。后來有人來對老婆婆說: “你真是幸福啊,天晴了,你的大女兒賺錢,天陰了,你的小女兒能賺錢,你真是幸福的老婆婆呀”老婆婆自己一想還真是這么回事,于是精神上開始愉悅了,天天沉浸在一種幸福中了。
本來覺得很傷心的事,換個角度去想就不同了,你們說說老婆婆變得快樂幸福的原因是什么?來自于別人的提醒(板書)【板書成為:提醒幸?!?/p>
看來幸福有時確實需要別人的提醒,我們在生活中有必要提醒自己及時幸福,不要讓幸福從自己的身邊溜走。湊巧的是,在我們學習的這本書中有個叫畢淑敏(板書)的女作家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提醒幸福”,早讀時我已經要求同學們反復讀過這篇課文,在文中,她大聲疾呼:“請從此注意幸福” (板書)
二、研習課文:
(一)請同學們看第138面倒數第四段。
(二)以前有人提醒過你要注意幸福嗎?(沒有)生活中先哲們是怎么提醒我們的?(第138面倒數第二段)就是沒有提醒幸福。看來畢淑敏就成了提醒幸福的第一人了,她可以向國家申請發明專利權了(笑)。說笑歸說笑,我們還是回到正題。
1、①既然她提醒我們要注意幸福,那她是怎么看待、認識幸福的呢?(板書)
請同學們用“幸福是……”(板書)的肯定判斷句式,改造課文中的相關語句??纯凑n文中有多少個句子可以被改造。
(1)幸福是靈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適相依相伴。
(2)是一種心靈的震顫。
(3)是披著露水散發清香的時刻。
(4)是朦朧的、有節制地向我們噴灑的甘霖。
(5)是披著本色外衣的親切溫暖。
(6)是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
(7)是守候在年邁父母膝下的時光。
(8)是生命中的黃金。
(9)是現在的每一分鐘。
(10)是曾經生活過。
……
(學生發言并不要求以教師預擬的為準)
②同學們能不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你的幸福感覺呢?
明確:幸福是成功的喜悅,是失敗后的安慰;幸福是媽媽喚我回去加衣裳,是朋友一雙溫暖的手;幸福是戰勝困難的興奮,是老師的諄諄教誨
2、幸福的確是美好的妙不可言的,作者在課文中使用了許多大量的比喻。請同學們用“幸福像……”(板書)的比喻句式,找出課文中使用過的喻體,并說說作者選用這些喻體的表達作用。
(1)幸福像皎潔如銀的月光。
(2)幸福像令心靈震顫的音樂。
(3)幸福有時像散發清香的露水。
(4)幸福像水龍頭慢慢流出的水。
(5)幸福像披著本色的外衣。
(6)幸福有時像小小的礦石。
(7)幸福像黃金。
(8)幸福像可大可小的梯形的切面。
(9)幸福像春天泛起的茸茸的綠意。
(10)幸福像純凈的酒精燃燒的淡藍色火焰。
(11)幸福像寒冷的日子里經常看到的太陽。
明確:這些喻體既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又是人們生活各個側面的反映。很形象的表現了作者對幸福這一抽象概念的深刻理解,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珍惜幸福的真誠告誡。語言形象生動,充滿感性,有創意。
(三)從同學們的回答來看,幸福是如此美好,可她又是那么隱蔽,讓我們不能輕易發覺,其實幸福和世界萬物一樣,有它的征兆和特點,大家一起說說她的征兆和特點是:
(四)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感知幸福呢?請同學們看課本第140面最后一段至141面1—3段,作者在文中列舉了三個幸福的時候。請同學們概括一下。
(五)拓展對幸福內涵的進一步認識。
(六)再思考一下,從這幾個段落中,你們能否概括一下感知和享受幸福需要具備哪些心理素質?
明確:“豐收的季節,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災年,我們還有漫長的冬季來得及考慮這件事。”-------放得下、丟得開的自信與豁達(板書)
具備了這些心理素質,我們就能創造幸福,盡情的享受幸福。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也可以說:“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感受幸福的心靈” 幸福不用刻意追求,只要你用心去感受(要板書),幸福就會在你不經意的時候,悄然降臨在你身上。
三、討論:
古人說“有備無患”“防患未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些無不都在提醒我們時時考慮將來,而畢淑敏卻要我們及時把握現在,把握幸福,享受幸福,那么是否只看重眼前的歡樂,而不去管將來的愁苦呢?
明確:這需要從作者的寫作原因出發去研究,作家是看到很多人在憂慮將來的愁苦時忽略了眼前的幸福,所以才有了這篇文章,而并非講的只是要眼前的歡樂。其實,我們旱就知道天涼了就應該多加一件衣服;下雨了就應該注意路滑------我們明白應對一些災難的方法,也做好了這方面的準備,只是我們還沒有學會災難間隙的快活,我們太過于提醒苦難而忽視了幸福,所以作者才呼吁提醒幸福、感受幸福(板書)。提醒幸福,在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幸福來自于別人的指點;二是幸福來自于自己的感受。
四、小結:
畢淑敏既是作家也是醫生,還是一位心理專家,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她前往綿陽災區的北川中學,那兒的學生知道她是《提醒幸福》一文的作者,就讓她講講她的這篇文章,她就從寫作此文的初衷談起,她說大約20年前,看到一篇報道,說的是國外的一家報紙,面向民眾征集“誰是最幸福的人”的答案?;匦偶娭另硜?,報社組織了一個各方人士匯成的班子,來評選誰是最幸福的人……講到這里,她稍稍提高了聲音,問道:大家說說,那誰是最幸福的人呢?她的本意是說當年的報紙會征得怎樣的答案?但孩子們以為是在問他們:現在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結果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們!’”孩子們一個個地站起來發言說道,我們還活著,這就是幸福。我們還能上課,比起我們死去的同學們,這就是幸福。全國人民這樣幫助我們渡過難關,這就是幸福。我們的翅膀上馱著天堂親人們的希望,我們要高高飛翔,這就是幸福……”憑著一名心理醫生的判斷力,她認為那些孩子絕對是非常真誠地這樣認為的,沒有任何人事先授意他們。經歷了一場曠世悲劇的孩子們竟能說出如此動人的話,這絕對是對生活用心感受過的,其實只要有心任何時候幸福就會充盈我們的心間,我們每個人都是幸福的人,就算我們一無所有。就讓我們再次齊讀倒數第二段來結束這節課吧!
五、板書設計:(略)
中職語文第一冊教學計劃二
教學目標:
1.朗讀個性化的語言,領會水生嫂及其她荷花淀婦女形象。
2.通過賞析人物,陶冶學生性情,涵養學生心靈。
3.尊重學生在閱讀欣賞中的獨特體驗,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4.滲透學法,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能力。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的體會。
教學難點:通過人物學習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課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我們不愿意提及的但是又不得不面對的話題——戰爭。大家知道,戰爭意味著分離,戰爭意味著殘酷,戰爭意味著悲劇。戰爭是殘忍的,是恐怖的。從古至今,戰爭似乎永遠是男人的大舞臺,戰爭讓女人走開,而女人一旦介入戰爭,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孫犁的《荷花淀》
二、作者簡介,滲透學法。
孫犁,原名孫樹勛。1913年生,河北安平縣人,2002年7月在天津去世。在他去世后,曾經有這樣的評價:二十世紀中國最后一位浪漫主義作家,離開了我們;一個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個文字清麗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詩化的一生。此時,我教給大家一種名著的閱讀方法,即閱讀其他作家、評論家的評論文章,而沒有直接接觸作品,這種閱讀方法稱為“鏡中看花”法。昨天,我讓大家預習了文章,對文章有了整體的把握,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浮光掠影”法。那我們今天用第三種方法“蜻蜓點水”法,即擷取文章中某些重點片段、章節,作仔細的鑒賞和研究。
三.朗讀品味夫妻話別中對話,探究把握水生嫂形象
師:請同桌兩人分角色讀,從“女人抬頭笑著問”讀到“女人留著眼淚答應了他。”
師:讀完這段對話你對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認為這些語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樣的心理狀態、個性特征?找一句你認為最簡潔,最傳神,最動人的話,來給大家說一說。
生:我認為是“你走,我不攔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參軍殺敵。
師:好,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辦?”給落下了,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持丈夫了呢?有沒有同學知道?
生:還是支持的。只不過提出實際困難,真實地反映出矛盾心理。
師:是啊,水生嫂是人而不是神,丈夫走了,生產任務、生活重擔、服侍老人、照顧孩子,這一副副擔子全都得壓到自己的肩上,沒有顧慮是不現實的。不過,經過了一番思想斗爭,水生嫂還是毅然決定挑起家庭的重擔。同學們能在文中找出這個句子來嗎?
生:“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
師:對。從這句話里我們看到水生嫂支持丈夫參軍殺敵。只要丈夫理解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承擔;體現了中國婦女勤勞善良的傳統美德。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說當年有個印刷廠粗心地將句號印成了逗號,變成“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孫犁得知后認真地說:“這是原則性錯誤!”現在你能理解孫犁的話嗎?
生:用句號更能反映出支持、理解丈夫的明確態度,突出不阻攔;用逗號則強調了“家里怎么辦?”,突出依賴性。
師:說得真不錯,你能通過朗讀把用句號和用逗號的不同感覺區別開嗎?
生:朗讀,有意識地突出了小鳥依人和深明大義兩種風格。)
師:其他同學還找了什么句子?
生:“你總是很積極的。”體現出水生嫂對丈夫的行為感到驕傲自豪,引以為榮。從這句話里我覺得她是一位思想進步的婦女,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
師:理解得很準確,你也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師:那你能不能給大家推薦一位,來讀出你所體會到的感覺?
生推薦,生朗讀(突出“積極”,讀得很成功,得到了熱烈掌聲)。
師:請同學們繼續找。
生:“你有什么話,囑咐囑咐我吧。”丈夫這一去,有可能會犧牲,但這一句表明水生嫂已經能夠比較平靜的面對這生離死別。
生:我認為從這句話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對丈夫的依戀。
師:同學們都找了水生嫂得知丈夫要上前線以后的話,再請大家注意在丈夫說出“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之前的富有個性的話。
生:我覺得水生嫂還是一位體貼聰明的妻子。你看“‘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站起來要去端飯。”可見對丈夫非常關切、體貼。
生:還有 “怎么了,你?”問這句話是由于水生嫂看出水生笑得不像平常,反映出她的聰慧。
師:那我能不能把 “怎么了”后的逗號改成句號?
生:不好,用逗號更能反映出急切、體貼的心情;句號顯得有點冷冰冰的。
師:說得有理。你也能把用逗號和句號的不同讀出來嗎?
生朗讀,傳達了急切和冷淡兩種態度。
師:同學們都嘗試著讀過了,也對水生嫂的個性、心理作出了自己或深或淺,但都獨具個性的理解。受了大家的啟發,同學們能不能改寫水聲嫂的語言。
例:改寫了“夫妻話別”:“你走,我不攔你,咱們一起走。”
“我們去打鬼子,你一個娘們去干什么?不成。”
“那咋不成?我可以幫你們做飯、洗衣服……”
“不成,我不同意,隊上也不會同意。”
“不嘛,就是不嘛。”
把一個顧大局、識大體的水生嫂改成了一個嬌滴滴的女人。
小結:說說水生嫂是怎樣一個人?
生:她織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與勤快;丈夫又是游擊隊長,黨的負責人,大部分家務由她來承擔,是典型的賢妻良母。
生:給丈夫端飯,聽說丈夫參軍,手指震動了一下,體現了溫柔體貼。
生:丈夫參軍,她并沒有拖丈夫的后腿。舍小家為大家,深明大義。
板書:勤勞善良、溫柔體貼 、深明大義。
四.朗讀商議探夫、歸途說笑兩個片段,領悟以水生嫂為代表的荷花淀婦女群像。
師:也許,我們用這些詞語還不足以形容她。因為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一顆樸素的愛國心,一份深厚的愛鄉情;卻把自己的丈夫送上了生死難料的前線,這一切水生嫂做到了,荷花淀的其他婦女們也做到了。在那個年代,千千萬萬個解放區婦女都是這樣做的。正像孫犁自己說的:“《荷花淀》所寫的,就是這一時代,我的家鄉,家家戶戶的平常故事。”可是,丈夫們上了前線,到底也帶走了女人們的心。這不,“過了兩天,四個青年婦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商量什么呢?
生齊答:探望丈夫。
(一)、商議探夫
(1) 推薦五位女同學來讀。我們說三個女人一臺戲,看這五位女人唱的是哪一臺戲?(生朗讀)
(2) 請男生做做導演評議一下?她們讀的怎么樣?你滿意嗎?為什么?
(3) 逐句分析:戰爭中的女人是什么樣的性格?
(4) 生:第一句,先說探望的可能性,又表明自己不拖尾巴的立場,再找借口,顯得很精明乖巧。
生:第二句“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表現出該女人直爽開朗的特點。
生:第三句是水生嫂說的,她說出了一個事實,表現出一種顧慮,是穩重謹慎的性格。
生:我覺得第五句是在說假話,說不想去其實很想去,說沒看頭其實大有看頭。(眾笑)說明她言不由衷,很怕難為情。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猶抱琵琶半遮面”
中職語文第一冊教學計劃三
一、指導思想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注重讓學生更直觀地接觸語文教學資源,鼓勵學生邁出傳統課堂通過活動實踐去發現生活中的語文現象,進而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語文美和生活美,學習語文規律,提升綜合素養。高三語文將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創新精神、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結合學生面臨就業的特點,注重教書育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內容
《中職實用語文》(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輔助教材;廣東新世紀出版社)
三、教學目標與任務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訓練他們適應實際需要的語文能力。
2.拓學生的視野、發展他們的智力、個性和特長。
3.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包括文化素養、審美素養〉以及政治素養、思想道德素養,著重教會學生運用語言和文字這兩種最重要的工具。
四、教學重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能多方面利用語文資源,改變了以往教學過程中的較多依賴文字這種抽象的語言符號的現象,相對均衡地發揮了各種教學資源的作用,這對于中職學生的語文教學來說,收效更高。本學期的教學重點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表現出來:
第一篇(節日與習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創立了各種帶有豐富內涵的民俗節慶,節日慶典成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載體。本專題按時間順序對主要的傳統節日進行編排整理,教師可聯系當地的風俗習慣,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第二篇(文化與生活)中國作為人類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其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本專題精心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知識,糅合了生活應用的各種實?例,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第三篇(語言與表達)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種知識技能的外化或呈?現,都離不開語言文字的運用。本專題對修辭手法、標點符號、語言得體、議論文寫作等知識進行了系統的梳理,旨在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第四篇(應用與寫作)應用文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文體,是人們傳遞信息、處理事務和溝通感情的工具。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應用文寫作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本專題搜集整理了常用應用文的寫法,理論與范例相結合,大大減輕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五、教學措施及方法
語文本身注重實踐,語文教學也要遵循這個規律,開展必要的實踐活動,開發適合中職學生的思維習慣的學習模式。注重過程體驗和評價感悟。我們反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就是反對生硬地把所謂的知識主觀地強加給學生,忽視了學習過程中的思想互動和精神涵泳,結果事倍功半。語文應用能力的形成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活動過程中持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的同時,也是讓學生積累和體驗、感知過程。
六、教學內容安排
第一篇
第1課 歲月如歌,感謝師恩
第2課 國慶抒懷,愛我家園
第3課 月圓中秋,普天同慶
第4課 喜迎中秋,益智猜謎
第5課 重陽佳節,金菊飄香
第6課 春節賀歲,年味十足
第7課 張貼春聯,喜氣洋洋
第8課 趣聯賞析,靈思妙對
第二篇
第21課 魅力漢字,源遠流長
第22課 書法藝術,形神兼備
第23課 欣賞臨摹,博采眾長
第24課 一展技能,書成一家
第25課 諧音趣話,妙語橫生
第26課 音韻繞口,漢語絕學
第27課 中華成語,經久不衰
第28課 十二生肖,寓意無窮
第29課 星座物語,指點人生
第30課 天干地支,歷法典范
第31課 五谷雜糧,飲食人生
第32課 玉液瓊漿,雅俗共賞
第33課 禮俗禁忌,處世之道
第34課 和諧生態,人居榮耀
第35課 大乘佛教,悲智雙運
第三篇
第51課 妙用比喻,文采飛揚(一)
第52課 妙用比喻,文采飛揚(二)
第53課 通感移情,虛實相襯
第54課 巧用借代,以簡代繁(一)
第55課 巧用借代,以簡代繁(二)
第56課 比擬傳神,活靈活現
第57課 藝術夸張,動人心魄
第58課 對偶對稱,對比對立
第59課 反語雙關,言此意彼
第60課 回環反復,排比造勢(一)
第61課 回環反復,排比造勢(二)
第62課 語言得體,人情練達(一)
第63課 語言得體,人情練達(二)
第64課 語言得體,人情練達(三)
第四篇
第75課 條據寫作,簡潔明快
第76課 通知辦事,要點完備
第77課 活動倡議,言辭懇切
第78課 新聞消息,真實時效
第79課 請求協助,啟事告知
第80課 請示批復,一文一事
第81課 公務信函,措詞嚴謹
第82課 誠意邀請,畢恭畢敬
第83課 個性請柬,文雅喜慶
第84課 銷售信函,營銷必備
第85課 事務書信,簡潔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