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的教學設計
《沁園春·長沙》作于1925年,是毛澤東詩詞的代表作之一。作此詞時作者時年32歲,當時,革命形勢高漲,群眾運動風起云涌。作者意氣風發,心情是舒暢的。上闕寫景,下闕抒情,“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正是作者當時要大展抱負,對未來充滿信心的真實寫照。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一號。
沁園春·長沙的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欣賞詞、自學詞,樹立遠大理想。
教學要點:在音樂中領會毛澤東詞的風格和氣魄。
教學方法:音樂賞識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沁園春”)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首先想到什么?
(學生回答)
對,初中時我們曾學過《沁園春·雪》,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大家一起來背誦《沁園春·雪》。 在背誦的時候我給大家提兩個要求:一是閉上眼睛背,二是背的時候在腦海中對詞形成一幅圖畫。
(學生閉眼齊背誦)
現在請一位同學談談背誦時所想象的出來的圖畫。
(學生發言)
很好,現在請同學們看看畫面(課件顯示《沁園春雪》圖片),看一下,圖片和你想象中的差別。同時,當大家看到這圖片時想想剛才我們背誦這首詞時應該用一種怎么樣的情感,或者說應該怎樣才能把這首詞所含的境界用聲音效果表現出來?
(學生回答)
對,朗誦起來應該讓人感受到一種非凡的氣勢和胸懷,一種大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同樣是一首毛澤東以“沁園春”為詞牌的詞——《沁園春·長沙》,現在我們用剛才的方法同樣的朗誦品味一下這首詞。怎么朗誦?第一我們先把字音讀準,這里有幾個字大家注意一下(板書:舸(gě) 遒(qiú) 遏(è));第二,我們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第三,我們朗誦的時候要把詞的氣勢表現出來;最后同學們在朗誦的時候也構想一下這首詞形成的的圖畫。
(學生朗誦)
很好,現在我們同樣請同學描述一下構想時的畫面。
(學生回答)
很好,如果你是作者,當你看這著風光寫這首詞時,你會是怎樣的站在橘子洲頭的呢?請同學們表演一下。
(學生表演)
很好,現在大家看看這幅圖畫,看看和大家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樣?好!現在大家對這首詞有了總體的感知,那么現在,我們開始學這首詞。怎么學?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詞,我覺得我們要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感情,就應該從作者本身開始了解,接著了解寫作背景,接著用技術來分析詞。(板書)下面我們就按這個思路來看看這首詞。不過有些詞是個另外,詞大家知道詞最初的是用來干什么的嗎?對,是唱。大家聽過唱詞嗎?象歌曲《明月幾時有》一樣。現在大家一起聽聽。(課件《沁園春·長沙》的音樂)
大家聽了這詞后是不是又有另一翻的感悟?但,我相信大家對作者和時代背景有所了解后會更加的深有體會。好!我們接著按我們剛才的思路來看課文,現在請一位同學談談對毛澤東的認識。
(學生回答)
很好,先現在我補充一下(根據學生回答作補充)[毛澤東(1893—1976)不僅是偉大的革命領袖,也是偉大的哲人和詩人,在他一生中,不僅大量閱讀古典詩詞,而且身體力行創造了大量詩詞。他生前曾批注過的詩詞有1590多首,憑記憶手書117首,多為長篇敘事詩。正是泱泱詩國的文化甘露浸潤、哺育了毛澤東這位詩風雄奇的偉大詩人。正如著名詩人臧克家所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
這首詞就在毛澤東重回長沙、故地重游的時候寫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在初中時學習、工作等方面都很優秀,很出眾,現在你回到你的母校,感覺是怎樣的?你會想起什么?自然會回憶起當年的這段光榮歷史啦!是不是?毛澤東就在這種心態上寫下了這首詞,這是一個小的背景。大背景呢?事情發生在1925年秋天,當時正是工農運動風起云涌的時代。統一戰線內部以蔣介石偉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加緊了篡奪革命領導權的陰謀活動。在共產黨內,當德陳獨秀錯誤估計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統帥革命的資產階級,聯合革命的無產階級,實現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等主張,拱手將革命領導權讓給資產階級。在這種情況下,解決中國革命領導權問題就成了一個迫切問題。毛澤東就在這大小背景的影響下寫了這首詞,大家想象一下,這是一種怎么樣的感覺和情懷?
好!現在我們再閉上眼睛,來感受一下這種情懷。(課件《沁園春·長沙》音樂)
感受到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和胸懷?大氣!霸氣!
現在我們已經了解到了作者和寫作背景,接下來,我們從深層次的分析課文,進一步的研讀、揣摩、領會詞的意境和韻味。
一般來說我們以前分析詞都是按上下片來分析的,對這首詞,我們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我們先分析上片。上片給了我們一副什么樣的圖畫呢?請同學們聽著音樂,認真閱讀,我再找個同學描述一下。
(學生描述)
很好,作者在第一片給我們描述了就是這樣一幅壯麗秋色,怎樣壯麗(板書)“遠近高低各不同”,大家閉上眼睛聯想一下。(課件放《沁園春·長沙》音樂)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你獨自站在橘子洲頭的最高處,置于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這是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里。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你不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楓林,也聯想無數的樹木……那一重重山,一層層樹,讓自然之神彩筆一抹,暈染得一片嫣紅,比二月笑放的春花還要艷麗,比六月飄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氣勃勃。仰視:“鷹擊長空”,萬里無云的秋空,雄鷹奮振健羽,自由飛翔。俯瞰,“魚翔淺底”,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里,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游。這是一幅立體的寥廓萬里、絢麗多彩的江南秋景……
現在大家感受到作者當時的感情了嗎?咱們再看下片,大家先看課本,想象著(板書)。
好!大家閉上眼睛感受。(課件放《沁園春·長沙》音樂)
(老師旁白)“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想起曾和當年的同學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帶散步,游泳,暢論天下大事的情景,回憶起的是那一段難忘的崢嶸歲月啊。現在呢?國內外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峙的一座又一座崢嶸的高峰。“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在這崢嶸歲月里,你和同學正值青春年少,不但神采飛揚,才華橫溢,而且意氣風發,熱情奔放。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面對“萬山紅遍”的美景,想著的還有我們祖國和人民!
大家感受到了嗎?這是什么?這是大氣!這是霸氣!這是我們年輕人應該有的胸懷和抱負!
好!大家現在按照剛才所體會到的情感大聲的、有感情的朗誦一次課文。
課時小結:今天我們用音樂來感受到了毛澤東的氣概、才華與雄心。現在我們再閉上眼睛領會一次。(課件《沁園春·長沙》音樂)
這是一種享受!這是一種境界!這是一種超然和灑脫!好,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看看黑板思考幾個問題(課件《沁園春·長沙》思考題),我們分4組來課后思考:
1.第一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中“獨立”能否換成“站立”?為什么?
2.《沁園春·長沙》上片中,錘煉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意象?
3.詞人為什么“悵”?聯系時代背景,想一想“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含義是什么?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4.想想這首詞的詞眼是什么?為什么你會這樣認為?
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深刻領會其中意境。
2.用我們這節課的方法來自學《采桑子·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