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實驗教學設計2篇
斜塔上的實驗是一篇寫伽俐略生平的人物傳記的節選。描述了伽俐略發現擺的規律、自由落體定律的經過和他在孩童、學生時的情況。表現了他不輕信權威,堅持用實驗來檢驗理論的科學思想和熱愛科學、勇于創新、甘為科學奉獻終身的精神。
斜塔上的實驗教學設計一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一些科學知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文章巧妙的構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科學家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章蘊含的生活哲理。
2.培養再創故事情節的能力,體會景物描寫語言描寫的作用。
學情分析:學習本課要從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精神入手,課外可搞實驗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談談動手、動腦的體會,以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實驗器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同學們,意大利有一座塔比較有名,你知道是什么塔嗎?為什么有名?明確:一是因為塔斜;二是著名的科學家曾經在此做過實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斜塔上的實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標好段落序號,劃出疑難點。
(2)、文章主要寫了幾件事?
明確:(課件展示)
(一)(1-7)擺動掛燈的啟示--發現自然的節奏原則。
(二)(8-12)寫伽利略的孩提和學生時代--對科學的不懈追求和獻身精神。
(三)(13-19)比薩斜塔上的實驗--發現自由落體定律。
三、細讀課文,討論探究
1、教師做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提問:你發現繩的擺動有什么特點?小組討論。
明確:盡管繩的往返距離越來越小,但是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一樣長;--自然的節奏原則。如果討論不出,教師點明--幾百年前,伽利略能夠發現這個規律,說明他細心觀察,善于思考;我們應該學習他的精神。
2、齊讀第二自然段,并標出"仿佛、覺得、似乎"等詞,這些詞能否去掉?原因是什么?
討論明確:
伽利略的感覺是否正確?他怎么知道的?明確:正確;他采用實驗法驗證了自己的猜想,發現了自然的節奏原則。
通過此事,你受到什么啟發?小組交流;明確:伽利略善于觀察、思考并通過實驗來檢驗真理的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3、現實生活中,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嗎?結果怎樣?討論交流。
4、他這敏銳的感官和觀察、思考、實驗能力與他孩提和學生時代是緊密相連的。速讀8--12段,讓我們為孩提和學生時代的伽利略畫個像。討論交流。
明確:(課件展示)(1)不迷信權威。(2)善于觀察、善于動手動腦。(3)有理想。(4)敢于追求真理。(5)不斷試驗,挑戰權威。(6)面對壓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
5、就因為有了孩提和學生時代打下的基礎,參加工作后的伽利略仍然不斷實驗、驗證,最后,他來到比薩斜塔做實驗。速讀思考:當時有什么困難?伽利略和眾人又是怎么表現的?討論明確。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新。
1、作者是采用先寫趣事,再寫小時侯,再寫斜塔上的實驗的順序進行寫作,這樣寫好還是按時間順序寫好,為什么?
討論明確:本文順序好。開頭描繪發現擺的定律的經過,引人入勝,再回頭略寫孩提和學生時代的情況,接著再重點寫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的情況。這樣能使讀者清楚的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兩個重大的發現,而且讀來感到波瀾起伏,興趣盎然。這也就是文章巧妙的構思,是文章以《斜塔上的實驗》為標題的原因。
2、學習了文章,你能否從伽利略的事跡中總結出幾條關于知識創新的經驗,并用恰當的語句表達出來。討論明確。
五、課堂總結:
本文描述了伽利略發現擺的規律、自由落體定律的經過和他孩提、學生時的情況,表現了他不輕信權威,堅持用試驗來檢驗理論、探索新理論的科學思想和熱愛科學、勇于創新、甘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六、布置作業
(1)閱讀《老舍小傳》
(2)與本文比較在寫法上的異同
(3)學寫人物傳記。抓住自己的出生、愛好、特長、家庭、學習、理想等情況,為自己寫一則小傳。
七、板書設計
斜塔上的實驗
1、 擺動掛鐘的啟示
2、 孩子和學生時代
3、 比薩斜塔上的實驗
斜塔上的實驗教學設計二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熟悉課文,梳理內容;劃分層次,品析文章構思。
教學過程:
一、 走近“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
學生介紹搜集來的有關科學家伽利略的生平事跡。
二、 了解青年伽利略的重要發現
1.瀏覽全文,想一想文中主要介紹了伽利略的哪些方面的事情或哪些時期的經歷?
2.朗讀選文1~7段和13~19段,依據記敘要素分別梳理這兩大主要發現的過程。
3.默讀文章8~12段,想一想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在孩童、求學時代就已經具備了哪些科學家的“偉人細胞”。
三、 整體探究,體會構思的妙處。
人物傳記通常是依什么來安排內容的順序的?而這篇文章是怎樣安排的?這樣的安排好嗎?為什么?
四、 布置作業
精讀“發現自由落體定律”這一部分內容,思考:課文的標題是“斜塔上的實驗”,有人另擬了兩個標題——“追求真理的道路”“學習‘大自然這本寶書’”。你認為哪個標題好?為什么?可以和同學們討論討論。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比較閱讀,深刻感悟人物的可貴精神,體會記敘和描寫向結合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 賞析“斜塔上的實驗”寫作特色
1.精讀文章第三部分(13~19段),作者采用了哪些創作手法讓“斜塔上的實驗”一事寫得生動形象,讓伽利略這位科學家栩栩如生、吸引讀者?
2.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1) 欲揚先抑,層層鋪墊。
(2) 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3) 場面描寫,渲染氛圍。
(4) 語言、動作、神態、外貌描寫相結合。
二、 比較閱讀,深悟人物的可貴精神
1.閱讀“課文補遺”中的伽利略,“他山之石”中介紹哥白尼、布魯若的語段,用一句話寫寫你對這些科學家最深刻的感受或對科學探索之路的最深刻體會。
2.一句話練筆朗讀與評價。
三、 拓展延伸,積累為科學獻身者素材
1.了解伽利略因支持日心說而遭受的磨難。
2.在網絡上搜索一下,看看古今中外還有哪些科學家為了科學事業而勇于獻身。
板書設計
斜塔上的實驗
一、發現擺的規律 二、孩童求學時代 三、發現自由落體定律
留心自然、想象豐富、善于實踐、勇于懷疑、勇于挑戰、不懈探索、追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