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沁園春長沙》
《沁園春·長沙》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以下是有關《沁園春長沙》的教案設計,希望能幫到大家!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沁園春長沙》
【教學目標】
1.明確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感受毛澤東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
2.反復誦讀,抓住關鍵詞語,鑒賞這首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3.提煉出文章的主旨。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
2.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3.領會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
【教學難點】
1.從意象的角度了解詞中關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學的描寫,把握詞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2.深刻領會“誰主沉浮”及“浪遏飛舟”的含義。
【教學方法】
1.語言品讀法:誦讀──美讀──成誦。
2.點撥法:抓住關鍵詞語,點撥理清詞作脈絡,進而把握文章主旨。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播放《沁園春·雪》的朗讀錄音,提問:這首詞的作者同學們還記得是誰嗎?(學生一起回答:毛澤東)對,這首詞的作者就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毛澤東的詞常以豐富的想象,磅礴的氣勢,獨特的景物描寫等特點為人稱道,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毛澤東的另外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沁園春·長沙》。
二、回顧有關詞的文學常識
1.詞,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它原是配樂的詩。詞的句式特征是長短句,從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因此,詞的別名有:曲子詞、歌曲、樂章、樂府、長短句、詩余等等。如《敦煌曲子詞》、《東坡樂府》、《稼軒長短句》、《淮海居士長短句》、《草堂詩余》等等。
2.詞牌:“詞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常見的詞牌名:沁園春、水調歌頭、蝶戀花、菩薩蠻、念奴嬌、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滿江紅、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夢令、釵頭鳳、點絳唇、木蘭花、漁家傲、摸魚兒……
3.詞的段數、字數:按段的多少分為單調(只一段,也叫一闋)、雙調(兩段,也叫上下闋,或叫上下片)、三疊(三段)、四疊等。按字數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4.明確:毛澤東的這首詞是用古典的形式寫成的現代詩歌。
三、寫作背景介紹。
長沙是湖南省省會,是毛澤東早年讀書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自1911年起到1923年4月去中共中央工作止,毛澤東在長沙學習和工作近十年之久。1925年2月,毛澤東與楊開慧攜毛岸英、毛岸青從上海回故鄉韶山,成立了黨在農村中的第一個基層組織──韶山黨支部。毛澤東同志積極從事農民運動,幾個月內組織了二十多個農民協會,對地主進行了增加雇農工資和減租的斗爭。1925年8月底,毛澤東離開韶山,由長沙動身赴廣州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這個學校培養了大批干部,成為后來農民運動的領導骨干。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據《湖南全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日刊》載:“毛澤東先生……去歲回湘養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帶,從事農民運動……后為趙恒惕所知,謀置先生于死地。先生聞訊,間道入粵。”
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詩人撫今追昔,激情澎湃,寫下了《沁園春•長沙》這首詞。這首詞最早見于蕭三《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北京新華書店1949年8月發行),后經毛澤東親自審定,正式發表于《詩刊》1957年1月號上。
當時的形勢是: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
四、播放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學生在此過程中糾正字音,初步感知課文
百舸(gě) 悵(chàng)
寥廓(liáo kuò) 崢嶸(zhēng róng)
方遒(qiú) 浪遏(è)
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反復誦讀《沁園春·長沙》多遍,注意朗讀的節奏,也就是抑揚頓挫,整體感悟,小組討論回答:這首詞上下闋各側重寫了什么?
明確:板書:上闋寫景──即湘江秋景,下闋敘事──追憶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