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英語學習有什么技巧(2)
時間:
雪珠2
學習方法
小學生接收英語的聽與讀方面,形式單一。絕大部分學生停留在聽老師講課和跟老師朗讀這個層面。這固然重要,但是老師以外的信息更加豐富,而且又有選擇性。如同學發言、錄音磁帶、廣播電視等,但首先要利用好配套的錄音磁帶。我在班里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結果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都在開學初就買了與教材配套的錄音磁帶,但回到家真正聽過錄音磁帶的同學為數很少,其中包括一些英語成績優秀的學生。好學生的理由是錄音太簡單了,我不用聽。一些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則抱怨錄音帶朗讀快,聽不懂,所以以后就不聽了。其實,能夠聽懂也好,不能夠聽懂也好,都應該聽,只不過是程度不同導致了聽的次數多少的差異。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先逐句聽,再整體聽,多聽幾次。最好先不要打開課本對照地聽,只有聽了幾次還沒聽清楚時方可看看課本。
我們學習英語就怕說。很多學生說英語時,是先想中文,再譯成英語,沒有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因此,平時應在課堂上逐步訓練用英語解釋英語的能力。在我國,課堂是說英語的主陣地。我們正是因為沒有說英語的環境而增加了英語學習的難度。在家與父母說英語或與老外交談確實是英語學習的好機會,但都有很大局限性。唯一不受時空限制的練習方式就是自問自答、自言自語。
三、學用結合
我國語言學家呂叔湘說過:“學語言不能忽略鞏固階段,要不斷地用它。”由此可見,英語的學與用是密不可分的。英語學習者要善于模仿,勇于實踐。學習語言就是為了交際。兒童剛學會“爸爸”、“媽媽”兩個詞時,他們就能大膽地使用,看見所有的男性都叫“爸爸”,看見所有的女性都叫“媽媽”。小學生學習英語就要像孩提時那樣敢于在犯錯誤和使用中學習英語。在啟蒙階段,英語詞匯有限,可混合使用漢語與英語,如說“謝謝”時就要想到“Thankyou!”,剛學習apple后,可以回家對媽媽說:“Mum,我要吃apple”。練習使用英語的方法有多種,例如,同學之間英語對話,參加英語角,網上英語聊天,寫英語日記等等。
教無定法,同樣,學習方法也因人而異。學習策略不同,學習效果也會不同。英語學習策略的差異,必然也會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為將來的英語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