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入門基礎學習方法
日語語音的基本特點:
4)日語為音拍語,一個假名為一拍,即是說,每個假名在同一個句子中占有等同的時間間隔,不可或長或短。撥音和促音單獨占一拍。
日語五十音圖學習
五十音圖是日語語音的基礎,更是整個日語學習的根基。五十音圖作為一個發音圖表,具有一個其它語言的字母表(比如拉丁字母表或者希臘字母表)所不具備的性質,那就是五十音圖的語法屬性。因此,熟記五十音圖,尤其是按段熟記每個假名,是今后學習語法,尤其是用言的活用的時候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工作。
五十音圖•表一•[元音•清音•撥音•促音](平假名/片假名/羅馬字表示法)
あ段 い段 う段 え段 お段
あ行 あア a いイ i うウ u えエ e おオ o
か行 かカ ka きキ ki くク ku けケ ke こコ ko
さ行 さサ sa しシ shi/si すス su せセ se そソ so
た行 たタ ta ちチ chi/ti つツ tsu/tu てテ te とト to
な行 なナ na にニ ni ぬヌ nu ねネ ne のノ no
は行 はハ ha ひヒ hi ふフ hu/fu へヘ he ほホ ho
ま行 まマ ma みミ mi むム mu めメ me もモ mo
や行 やヤ ya (いイ) ゆユ yu (えエ) よヨ yo
ら行 らラ ra りリ ri るル ru れレ re ろロ ro
わ行 わワ wa (いイ) (うウ) (えエ) をヲ o/wo
撥音 んン n
促音 っッ q(單獨用時表示法。在詞中另有表示法)
說明:
1)這個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五十音圖,其中や行的い、え和わ行的い、う、え與あ行重復,因此加上撥音和促音,五十音圖的實際假名數量為47個。
2)發音上,元音的發音近似于國際音標中的[a:][i:][u:][ε:][o:],輔音的發音也基本和國際音標中的相應音標發音近似,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個:
*し(shi/si) 發音類似于漢語“西”,國際音標[∫i:],而并非類似國際音標[si:];
*す(su) 發音類似于漢語“思”,但嘴唇要收圓,不像“思”那樣扁平,也不要讀成“蘇”的音(唱歌除外);
*ち(chi/ti) 發音類似于漢語“七”,國際音標[t∫i:],而并非類似國際音標[ti:]或者漢語“踢”;
*つ(tsu/tu) 發音類似于漢語“此”,但嘴唇要收圓,不像“此”那樣扁平,也不要讀成“粗”的音(唱歌除外),更不可讀成“突”;
*ふ (hu/fu) 發音類似于漢語“夫”,但并非咬唇音,而是雙唇微貼呈扁平狀,氣流從雙唇縫隙中吹出發音,不可讀成“忽”;
*う段假名發音時嘴唇收得比漢語里的“烏”要更小,而且略微扁平,需要注意體會;
* ら行音為彈舌音,發音類似于漢語中的l(了)為聲母的音,或者國際音標中[l]為輔音的音,不可以讀作[R]為輔音的音,更不能讀成漢語中r(日)為聲母的音。某些地區(譬如關西腔)的彈舌特別明顯,類似于俄語、德語、法語等歐洲大陸語系語言中的彈舌音。動漫作品中比如犬夜叉(山口勝平)的彈舌音就比較明顯;
*を (o/wo) 一般來說發音和お完全一樣,并無區別,但在某些特殊場合(如歌曲中)也會讀成類似于漢語“我”的音;
*撥音ん是鼻音,出現在元音之后,單獨占一拍時間,撥音有三種發音,分別類似英語中的
[n][ η],通常在あ さ た な や ら わ ざ だ行假名前讀[n],在ま行前讀
,其他假名前讀[ η]。這對掌握現代日語中由撥音便演化過來的詞的發音頗有好處,比如てんのう(天皇),按照音讀,天是てん,皇是おう,連起來應該是てんおう,由于發生了音便,撥音和后面的お連在了一起,變成了の,同理,陰陽(おんみょう)等等。另外在演歌和老一點兒的傳統歌曲或者一些年紀大的人唱的歌曲中,撥音通常被一律唱成
,這也是唱歌和說話的區別之一;
*促音在后面有單獨說明。
五十音圖•表二•[濁音•半濁音]
が行 がガ ga ぎギ gi ぐグ gu げゲ ge ごゴ go
ざ行 ざザ za じジ ji/zi ずズ zu ぜゼ ze ぞゾ zo
だ行 だダ da ぢヂ ji/di づヅ zu/du でデ de どド do
ば行 ばバ ba びビ bi ぶブ bu べベ be ぼボ bo
ぱ行 ぱパ pa ぴピ pi ぷプ pu ぺペ pe ぽポ po
說明:
1) 濁音是由か さ た は四行清音濁化而成,發音時伴隨著聲帶的(預先)振動,類似于英語中的濁輔音+元音的發音。
2) じ和ぢ、ず和づ是兩對發音完全相同的假名,一般情況下使用じ和ず,ぢ和づ只出現在連濁(濁音便)等場合,比如はなぢ(鼻血)つづく(続く)等;
3) 濁音中的が行在位于單詞或句子中間時,會產生“鼻濁化”現象,其發音是日語語音的難點之一,在后面將有單獨說明。
4) 半濁音實際上是清音,只是習慣叫法而已,在發音上ぱ行半濁音和ば行濁音構成清濁對應,但是一般意義上把ば行和は行進行清濁對應,請注意區別。
五十音圖•表三•[拗音](片假名省略)
や ゆ よ
き きゃ kya きゅ kyu きょ kyo
し しゃ sha/sya しゅ shu/syu しょ sho/syo
ち ちゃ cha ちゅ chu ちょ cho
に にゃ nya にゅ nyu にょ nyo
ひ ひゃ hya ひゅ hyu ひょ hyo
み みゃ mya みゅ myu みょ myo
り りゃ rya りゅ ryu りょ ryo
ぎ ぎゃ gya ぎゅ gyu ぎょ gyo
じ じゃ ja/jya/zya じゅ ju/jyu/zyu じょ jo/jyo/zyo
ぢ ぢゃ dya ぢゅ dyu ぢょ dyo
び びゃ bya びゅ byu びょ byo
ぴ ぴゃ pya ぴゅ pyu ぴょ pyo
說明:
1) 拗音是由い段假名(い除外)和や ゆ よ三個音相拼而成,每個拗音為一拍;
2) 拗音的寫法是い段假名和小一號的や ゆ よ緊挨在一起,や ゆ よ位于い段假名的右下角。五十音圖•其他•[長音•促音•清音不送氣音•鼻濁音•特殊假名]
1、長音
長音是將假名發音延長一拍的音。其基本構成是:あ段假名后加あ,い、え段假名后加い,う、お段假名后加う(在某些情況下え段后是え、お段后是お),片假名長音一律加長音符號“ー”。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具有長音形式的單詞都是長音,比如~ている,雖然“てい”是長音形式,但在這里就不是長音,發音時不能按照長音的發音方法把て延長一拍,而是因該分開讀作te i;拗音的長音構成同や行。
2、促音:
促音っ為小寫的つ,在單詞中不發音,但是占一拍時間,如同音樂中的休止符,發音到此時作一拍停頓,然后接后面的假名。促音一般只出現在か さ た ぱ四行假名之前(外來語和特殊用法除外),在促音后是さ行假名時,發音時在促音停頓處有一個預先送氣(漏氣)的過程,然后緊接著發出促音后的假名。
促音的羅馬字表示法:雙寫促音后第一個假名的輔音。比如さっき sakki 、がっこうgakkou等。特殊:ざっし zasshi 一人ぼっち hitori bocchi (也有寫成 botchi 的)等。
3、清音(半濁音)的不送氣音:
か、た、ぱ三行假名位于單詞或句子中間時,會出現不送氣音。其發音特點是抑制本應從喉嚨里沖出的氣流,減少氣流與口腔的摩擦,聲音較之正常送氣的發音略微沉悶,缺少清脆感。其發音類似于漢語里的以g(哥) d(得) b(波)為聲母的發音。
清音的不送氣音在日常口語中非常常見,初學者容易將其跟濁音混淆(尤其是漢語普通話沒有清音濁音之分,使得其更難區別),誤稱之為“清音濁化”,必須多加聽力練習,體會其中的區別。清音不送氣音說到底還是清音,將其跟濁音區分開來的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其沒有濁音那樣的發音時的聲帶(預先)振動。
4、鼻濁音:
濁音中的が行在位于單詞或句子中間時,會產生“鼻濁化”現象,其發音類似于國際音標中的[ηa:][ ηi:][ ηu:][ ηε:][ ηo:],這是日語語音的難點之一,初學者可采用以下辦法體會:讀一個以eng為韻母的漢字,保持住后鼻音,然后依次順勢帶出a i u e o的元音,以此方法多練習相信很快就能掌握鼻濁音的發音方法。在各省方言中有不少帶有鼻濁音的字,比如山東話中的“俺”,廣東話中的“我”等等,懂方言的朋友也可以在那里尋找相應的發音進行體會。
5、特殊假名
明治維新之后,日本大量從西方各國引進外來詞匯,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因此導致了外來語部分產生了一部分特殊假名,比如非かさたぱ四行前的促音(如キッド)、特殊的拗音,如下面提到的ヴァ行等等。
* ヴァ ヴィ ヴ ヴェ ヴォ
這是為了迎合英語中輔音[v]和其他元音拼讀的相似性而生造的一行假名,讀音其實和ば行是完全相同的,只是這行假名沒有平假名形式而只有片假名形式。
* ファ フィ (フ) フェ フォ
這是為了迎合英語中輔音[f]和其他元音拼讀的相似性而生造的一行假名,同樣只有片假名形式,讀音近似為[fa:][fi:][fu:][fε:][fo:],同樣其中的フ部分仍然是唇間縫隙吹氣,而并非咬唇吹氣。
* ティ ディ
由于日語中沒有類似“提”“低”的音,為了迎合英語中[ti:][di:]的相似性而生造的這兩個假名,發音類似于“提”、“低”。
同樣,日語中還有其他類似的特殊假名,其創造的目的都是因為拉丁語系比日語發音要復雜的緣故。這在日語語音的學習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但是這些畢竟是少數,初學者大可不必理會。
下一頁日語入門基礎學習的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