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無論對于一個國家、或是一個政黨、乃至一個人,都是極其重要的。著名作家王蒙說:一個人的實力絕大部分來自學習。本領需要學習,機智與靈活反應也需要學習,健康的身心同樣是學習的結果,學習可以增智、可以解惑、可以辨是非。
學習是把鑰匙。我們無論在學習、工作亦或是生活中,都強調和重視“拓寬視野”。著名科學家牛頓說過:“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莊子?秋水》里說過:“井蛙不可以語于海,拘于虛也”。牛頓之所以能夠看得遠,是因為站得高,視野開闊;“井底蛙”之所以認為天地只有井那般大,也歸咎于“視野”的原因,它為井口所局限,而看不見天之廣、地之大。在我們人生中,有許多未知的領域,而學習就如一把萬能鑰匙,可以為我們打開一扇扇大門,讓我們開眼看見更廣袤更精彩的世界。學習是一種發現,它為我們擴大了精神的空間與容積,學無涯,思無涯,其樂亦無涯。
學習是座燈塔。在成長之路上,總會有許多困惑、許多悖論、許多選擇,我們時常會迷惘,不知道下步該如何。當面臨選擇的痛苦的時候,可以去學習,用學習和思想撫慰焦慮,緩解痛苦,啟迪智慧,找尋答案。春秋時期著名樂師師曠曾勸學晉平公:“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學習就如太陽、如燭火,如大海中的燈塔,讓我們在黑暗中看清方向、找到道路。學習不但意味著接受新知識,同時還要修正錯誤乃至對錯誤的認識。只有學習,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的問題。否則,“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雖勇氣可嘉,確實魯莽和不可取的,不僅不能打開一番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的危險。
學習是面鏡子。“立身以立學為先”,早在北宋年間,大文學家歐陽修就提出這樣的觀點,修養品行,要從學習開始。對于我們,學習是校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立身”之鏡,常照“學習”之鏡,能夠看清自己,幫助自己正衣冠、修形象;不照“鏡子”,就看不見自己的“污垢”,就難以辨清是非曲直。毛主席說過:“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有智者說過,不斷認識自己的無知是人類獲得智慧的表現,學習給了我們一面時刻能夠看清自己的鏡子,讓我們能夠不斷認識自我,得到校正的機會,也就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知己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