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勵志
時間:
mianshi32
學習的其它
高考,對于現在的人來說,或許因為早就不是決定人生的關鍵而不再選擇去重視。但對于有的人來說,盡管人生有無數種可能,但高考亦需要認真對待。在這些人中,往往有那么一群人在各種艱難阻礙中拼出一條通往美好未來的獨木橋。
有人雙腿癱瘓14年,卻依舊能堅持“走”下來,并走出不一樣的出彩人生。
在臨泉,今年的高考成績公布了,作為理科生的朱志強總分645分,高出河南省一本線122分。能取得這個成績,對于他這樣一個雙腿癱瘓的學生來說,經歷了太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朱志強把這個結果第一時間告訴了母親周春連。14年來,母親每天接送他去學校、背他進教室,為了這一刻已期盼了太久。
18歲的朱志強是焦作市修武縣周莊鎮人,是家中的長子,還有一個弟弟。出生第3天,朱志強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脊膜膨出,下半身沒有知覺,也不能站立和行走。父親朱全美忙于生計,照顧大兒子的重任就落到了母親周春連的肩上。為了給兒子治病,夫妻倆先后欠下了兩萬元。為了還賬,周春連到村里的建筑隊當起了小工,給別人蓋民房。這種體力活很多男人干起來都吃不消,但周春連咬牙堅持著。雖然自己只是高中畢業,但周春連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對于雙腿癱瘓的兒子更意味著自立的出路。2002年,在村幼兒園開園的那天,周春連就騎著自行車把兒子送到了教室。從此以后,無論刮風下雨,她都帶著兒子奔波在家與學校的路上。
母親成為了“拐杖”,而他借助這股力量,不言放棄,勇往直前。
“開朗、陽光、樂于助人。”這是周圍人對朱志強的普遍評價,這個18歲的大男孩話不多,但是一開口就帶著微笑,同學們有不懂的問題請教他,他也都耐心地回答。其實,朱志強也曾抱怨過。十多歲時,看到別的小孩在奔跑嬉鬧,坐在輪椅上,他心里想:“為什么我不能像他們一樣。”但是母親的支持,身邊人的幫助,讓朱志強從不敢放棄自己,“雖然有些事我不能做,但是我要把我能做的做好。”學習就是做自己“能做的事”。他知道母親送自己上學不容易,所以希望通過優異的成績回報母親。
在這樣的信念下,朱志強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取得優異的成績,考上理想大學。而未來,則相信有他憧憬的美麗景象在等待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