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出爐”的2016年廣東高考優秀作文
分數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維方式、老師出題的難度,甚至于個人的運氣皆可改變成績的高低。僅以“這次比上次高了幾分”來界定孩子是否認真學習是不客觀的、表面的。高分學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來的勤奮與不綴,低分學生的父母不能認識到孩子的能力與水平。單次成績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評定父母心中的“寶”,難以認識到孩子的水平,終會致使孩子深陷那紅色的分數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禮記》有言“父之愛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愛本是無條件,而現今因分數一點點退步或增加均可改變父母的愛,則此愛易流于表面而不觸其心。孩子退步了兩分即挨了巴掌,或許便是錯罰了試題變難仍是班級第一的他。孩子學習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進,這一路上,父母的關愛與理解是如“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讓前路陽光明媚。而若父母的愛變得“有償”,須用分數進步來贏得,只會讓孩子戰戰棘棘,時刻背負“優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擔”。
古人云,“愛其子,則為計之深遠。”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應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數。考試是對孩子學習的評估、卻并非是對孩子的評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數的眼光也不應局限于一隅,而應看到整體的、比較的,這樣才能知道成績背后那點點浮沉的真正意義。
父母的“巴掌與吻”是可影響孩子一生的。曾幾何時武漢神童驚人跳級、學業有成,而父母慣于其優異,容不得半點失誤或退步,他終頂不住壓力而厭學,“泯然眾人矣。”
成績那點點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壞”、“優差”,也不能作為孩子贏得父母的愛的籌碼。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實力,給予及時支持,方能在無涯學海上為他撐起一片小舟,助他學成至彼岸。
優秀高考作文2:分數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我看到這樣一則引人深思的漫畫:第一幅圖中一個滿臉笑意的孩子拿著一張100分的卷子,頰上是他父母鼓勵的唇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另一個拿著一張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臉上巴掌印觸目驚心;而第二幅圖中,那個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臉上也因此添了一道巴掌印,另一個孩子卻因為這次考了61分而獲得了父母的吻。
這則漫畫反映了如今家長對孩子成績過于關注的現狀“一個孩子無論成績好壞,退步了就打,進步了就夸,仿佛那白卷子上鮮紅的數字就是衡量他的唯一標準,仿佛那冷冰冰的成績就是孩子的一切,我理解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但我認為,他們這種過度關注孩子成績的“唯成績”主義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
私以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樂,而越來越大的學業壓力是一個極重要的原因。家長們將太多的期望寄予孩子,他們嚴苛的要求成了殘酷的枷鎖,將孩子牢牢捆綁在童年那絢麗的夢境之外。我知道很多孩子,他們一考不好就擔驚受怕,生怕回到家里會經受父母“狂風暴雨”的洗禮。他們一想到考試就不寒而栗。他們的快樂童年已支離破碎,從來就只存在于記憶中遙不可及的一隅。的確,他們都是漫畫中的孩子,無論55分還是98分,只要未到標準,便被家長呵斥。筆者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你折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漫畫中的家長用他們對“分”的嚴厲要求折斷了孩子的翅膀,當“分”真正成為了孩子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
然而,事實證明,分數的確不是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善良、勇敢、責任心等等,也許是比智力更聰明更為寶貴的品質。同樣,分數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著孩子以后的成就大小。中學時成績平平的馬云,卻成為了今日的互聯網大亨;科舉屢屢不中的柳永,卻在“淺斟低唱”中為后人留下了凄婉動人的詞句。
所以,筆者懇請家長們,別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漫畫中的孩子,別讓他們在分數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的成績,也要關注他們的其他方面,讓他們均衡、全面、快樂地成長。
要知道,一個孩子無論考了55分、61分、98分、還是100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臉上留下愛的一吻。但愿漫畫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們身邊的孩子身上復制!
優秀高考作文3:巴掌之吻 教育之痛
一張考卷,幾分浮動,換得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報以無奈苦笑。
僅從表面上看,母親對從滿分降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責備,而對雖然一開始不及格、但后來進步的孩子不吝愛吻,是不是僅說明這位母親鼓勵進步之可取與苛責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撥開表面的巴掌與吻之別,在這幅漫畫中,我們應看到僅僅是分數上的一點變化,都足以使家長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其背后折射出的無數個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緊緊盯著分數,視分數進與退為獎罰標準,與其產生的求全責備之態,并非是個別家長所為。滿分得吻、98分得巴掌這一荒謬現象,正是被詬病許久的唯分數論的體現,當家長并不在乎分數背后反映的知識掌握情況,指導學習作用時,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經很接近滿分”這一事實,而是只看見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況,辨不清“無論55分還是61分都說明孩子學習狀況不佳,”而只關注比上次進步了6分。在啼笑皆非之余,我們不免要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樣粗暴的分數對待,對分數的執著,到底因何而來?
固然,激烈的競爭環境與中國向來重視考試的傳統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對考試分數的普遍關注,但有沒有更深層、更本質的原因呢?將分數進退當作唯一依據的背后,不正是我們缺乏對孩子成長客觀全面的評判標準、對除學習外其他方面忽視遺忘嗎?古代便有“為己之學”,以修養完滿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認可的官位為目標,而今,社會也更需要綜合素質優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與吻滋養出的分數型人才。君不見今年校園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雖分數耀眼,但人格上有著致命缺陷,如若僅憑巴掌與吻一味注目分數浮動,還能說是“育人”嗎?培育的到底是棟梁還是外表光鮮,內里朽爛的速生木?
所謂求全責備與寬容鼓勵之異,在向教育敲響警鐘,內里顯現的教育觀念之弊,正中痛點。我們不能僅停留在“知道”,“改變”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審視日常中我們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為契機,給孩子的成長路上正確的引導與培育,幫助他們獲得除了分數的其他優良品質與綜合能力,以真正的吻報以最大的鼓勵,以真正的吻對待他們的教育報以決心與堅守。
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對未來的教育報之以歌。
優秀高考作文4: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這一則漫畫是一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對比。先拿滿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獲了香吻和一個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則先后得了一個耳光和一個香吻。從這兩個孩子的境遇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人有意無意抱有的一種心態:追求卓越、積極進取,否認失誤和退步,哪怕這個“失誤”僅僅兩分。
努力進步當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畫中的第二個孩子,他從不及格到達到及格,是一個值得肯定的質變和成就。攀登雖艱辛,而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的壯闊是徘徊在山腳下的人無法享受的。然而,從100分到98分就是應當受到指責的墮落嗎?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個令人艷羨的好成績,98分和100分同屬于優秀水準。從100分到55分才是應當警醒的墮落。
依然優秀的第一個孩子被對待的態度落差如此之大,連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許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極端精英教育,向往著“高處不勝寒”。從“虎媽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橫掃千人”的高考標語,人人的神經成了一張繃緊的弓,生怕遭受橫飛而來的一記耳光。
可是,有一句亙古樸實的真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心心念念“直掛云帆濟滄海”,卻忘了挫折與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態。“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這起伏之間。寬大的大海永不會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靜,清淺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穩,但也失去了承載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沒有后退,沒有低谷,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和空間,也就沒有厚積薄發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極冰海的企鵝,想要躍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掙扎,而是猛地扎進深水,憑著一股沖勁兒再躍出水面,華麗地落在岸上。第二個孩子就像這只企鵝,在不及格的深潛后獲得騰躍的力量。
而我們,當然應該給第一個孩子以鼓勵和支持,不是必須得到滿分才是優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洶涌起伏能淹沒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這兩分的差距中彌補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滿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獲前行的勇氣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