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各省錄取方式的變化
海南省則按院校實行平行志愿投檔和錄取,積極探索一檔多投錄取模式;
山東省則參考浙江省的錄取模式,按“專業(類)+學校”方式實行平行志愿投檔,增加志愿填報數量,最大限度滿足考生志愿需求;
天津市繼續實行成績公布后填報志愿方式,創造條件逐步減少高校招生錄取批次,提高平行志愿申請的方式,探索大學和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錄取模式,探索應用型本科專業通過春季高考招生的錄取辦法。
新高考志愿填報和錄取模式的好處
此次改革為學生增加了選擇權。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程學習的基礎上,根據自身興趣和優勢及高校招生專業的科目要求,自主選擇選考科目。選科以后,選課走班教學的模式將成為新常態。“這對高中學校來講,無疑是育人方式的轉變,需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完善課程方案,優化課程結構,為學生選課創造必要的條件。”在評價辦法上,新高考強調建立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接下來,高中學校既要關注學生文化課的學習情況,又要關注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知行合一;既要關注學業成績,還要關注個性特征和興趣特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不斷提高評價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客觀性。
在高等教育領域,同樣會帶來深遠影響。相關專家分析,比如實行“3+1+2”方式,這使得招生高校必須要認真確定各個招生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對綜合素質評價的使用,高校要提前研究制定使用辦法。另外,在人才培養上,高校相同專業錄取的學生,其選考科目很可能會有所不同,同一個專業的學生在知識結構、思維方式上會不一樣。“高校必須針對這一問題,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針對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實行人才精準培養,提高教學質量。”
文理不分科之后怎么分班上課
文理不分科之后將實行走班制“走班制”包括三層含義:
首先,“走班”的學科和教室固定,即根據專業學科和教學內容的層次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師,部分學科教師掛牌上課,學生流動聽課。
其次,實行大小班上課的多種教學形式,即講座式的短線課程實行大班制,研究型的課程實行小班制。通過不同班級、年級學生的組合教學,增強學生的互助合作。
第三,以興趣為主導的走班形式。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上課內容,不固定教師與教室。主要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闊學生的思維。
新高考怎樣選課
“以后的選課模式可能就是,學生雖然每門課都要學,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在哪里,就重點學習哪些科目,不再像以前那樣非理即文。”舉例來說,某同學想考某校的生命科學院,那必須學習生物和化學知識,而他對歷史又特別感興趣,那么這位同學在選擇學科時,除了語文、數學、外語三個必選項外,還可以選擇生物、化學和歷史三個學科進行重點學習。
不過選課也不是學生隨心所欲,除了個人特長和興趣外,高校也會提出具體的要求。據了解,將來高校都會在錄取前,根據自己的辦學和專業,對學生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提出要求,提前公布自己的要求。譬如報考某個專業,學校會明確要求該專業必須具備哪幾個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的成績。
實行走班制有什么優點
可滿足選科不同的學生的需求,先固定一部分完全不需要走班的同學,節省精力和資源開展學習工作。再根據選科不同和成績層次不同分類走班教學,能夠將教育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同時也便于班級的管理和老師教學模式調整,降低老師的教學難度,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變幻莫測的一年,新高考改革使得危與機并存。走班制或許只是改革的其中一個方面。今年升高一的同學將是實行改革后的第一批學生,想必對新高考政策依然有許多的疑惑,我們只能在摸索中前進,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