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到底好不好
新高考的主要優勢
1、確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2、取消了學生文理分科,增加了學生自主選擇性
從數學排列組合看:學生自主選擇科目的組合是可以達到二十余種,表面上看,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彰顯。
3、英語考試有了兩次機會
對于一些理科生而言,作為爸媽的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當初如果我的英語不是沒有及格,或者再來一次,也許我就是985畢業的了吧。高考雖然是一項比較公平的考試,但是卻因為“一考定終身”的制度為很多人詬病。
在新高考階段,英語的考試可以考兩次。也就是說,作為高二的學生,就可以直接參加英語的考試了,這樣在高三的時候還能繼續參加考試。自己可以選擇一次成績較高的那個作為自己的高考英語成績。
新高考改革的弊端
學生課業負擔更重
新高考的目的之一是減輕學生負擔,但從已經實施的情況來看:學生疲于應付眾多學科的合格考、等級考,負擔更重。在課堂上表現為上課打瞌睡、精神萎靡不振;上甲課作乙作業等,學生學習效果差。
數學取消文理科考試不合理
數學取消文理科后,勢必造成數學考試難度下降,再加上物理、化學成為選考科目。因此男生高考比較吃虧。從2015、2016年高考就能看出端倪。考進北大、清華、交大、復旦的女生大幅度增加,而男生大幅度減少。提案人并不是性別歧視,總體說來,男生理科天賦一般強于女生。若這種現象持續下去,提案人認為中國未來的自然科學發展擔憂。
英語考2次不合理
本來各省市高考改革已經準備淡化英語,現在變成英語考2次,加之總分150分,使得英語成為凌駕于所有學科之上的“最重要”一門課。這可苦了英語老師。且不說語言只是一門對外交流的工具,現今機器翻譯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有人說:學好英語是具備國際化視野的重要基礎和保證。
普通高考和普通新高考
普通高考:傳統高考模式,文理分科,文科:語數英政史地,理科:語數英物化生。
新高考:新高考3+3(部分地區采用3+1+2),取消文理分科,選科帶來的20種組合。
新高考特點
1、取消文理科,實行“3+3”。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統一高考成績和自主選考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
2、選考科目“6選3“(浙江“7選3”)模式。即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作為考試科目(浙江多一門“技術”)。
3、外語2次考試機會,選擇其中較高1次成績計入高考成績。
新高考與傳統的高考模式不同
區別一:科目劃分不同,以前是文科和理科,現在可以文理混選
在原來只是分“文科”和“理科”,比如物理、生物和化學是理科,歷史、地理和政治是文科,不論學生擅長哪一科就是這兩種分班方式。
新高考模式有了新變化,一共有10種組合方式,科目的劃分也不再是單純文科和理科,還存在文理混選的情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擅長的科目進行組合。一方面可以提高考生的成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區別二:未來發展有變化,新模式選科不會對未來專業有太多固化
傳統模式的高考在填報志愿時文理分科明顯,大學專業也是文理明顯。比如計算機、信息工程、科研等是典型的理科,工商管理、教育、旅游等專業是典型的文科。從高中分科開始就決定了未來的工作方向。
新模式選科不會對未來專業有太多固化,一般只要符合一科就可以報考。專業知識也不會有嚴重的偏向,所以未來發展也會更好。
區別三:難易程度改變,學生可以有效避開自己最不擅長的科目
新高考模式下原來很多不被看好的學科成為了重點,從難易程度看也發生了改變。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偏科,即便是學霸也有自己稍微不太擅長的科目,只是分數差距不太大而已。通過新模式增加了新的選擇,可以有效避開自己最不擅長的科目。
新高考改革相關問題
1.計入高考總分的考試科目有哪些?
計入高考總分的考試科目共有6門,即“3+1+2”。“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全國統一考試科目,不分文理科;“1”為在物理、歷史2門選擇考科目中自主選擇1門;“2”為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選擇考科目中自主選擇2門。
2.高考的考試形式及時間怎么安排?
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按照國家統一高考時間進行,選擇考科目的考試緊隨全國統一高考之后進行。外語科目考試由聽力和筆試兩個部分組成,在條件成熟后,提供兩次考試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