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主題活動心得體會
地球日的來源
1970年4月22日,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人們為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自發地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群眾性的環境保護運動。在這一天,全美國有10000所中小學,x所高等院校和x個社區及各大團體共計x多萬人走上街頭。人們高舉著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畫、圖表,高喊著保護環境的口號,舉行x、集會和演講,呼吁政府采取措施保護環境。這次規模盛大的活動,震撼朝野,促使美國政府于70年代初通過了水污染控制法和清潔大氣法的修正案,并成立了美國環保局。從此,美國民間組織提議把4月22日定為"地球日",它的影響隨著環境保護的發展而日趨擴大并超過了美國國界,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
自從1970年以來,全世界已經有30多億人參與了世界地球日的活動,它的國際影響已越來越大,該活動已成為聯合國環境署每年一度的重要活動,是140多個國家的民眾大規模進行環保活動的共同紀念日。近年來,中國也成為地球日活動的主要參與國之一。同全球絕大部分地區一樣,當今中國也面臨著嚴峻的環境挑戰:空氣污染,水污染,沙漠化等等。關注地球,不僅關系到我們迫在眉睫的生存環境問題,而且還關系到中國可持續發展和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問題。
因此,我們首先要加強法制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加大執法力度。要進一步增強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提高依法加強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自覺性,依法懲辦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的責任人。二是為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保護自然資源,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始終注意處理好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的關系。三是對國土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必須嚴而又嚴。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資源開發和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積極推進資源利用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資源節約型的經濟發展新路子。四是依靠科技進步,實現可持續發展。縱觀人類文明的發展史,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生產力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我們要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把科技擺在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五是積極發動群眾參與人口資源環境工作,重視做好宣傳、組織工作,形成全社會積極參與和支持人口資源環境工作的局面。
善待地球,保護資源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同時也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美好的生存空間,我們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同心同德,艱苦奮斗,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這次活動我們舉辦的很成功,同學從這次活動中了解到我們地球的危機,深刻的體會到我們先生存的環境是多么的艱巨,從中懂得怎樣珍惜我們的地球,愛惜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環境,地球是全人類惟一的可生存空間,愛護它,保護它絕不應是止于一朝一夕,一舉一動的象征性行為。“地球日”只能作為一種標志,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提醒人們要記得,這個地球已經很脆弱。但是要想真正地保護地球,那就需要這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發自真心地愛它,保護它,讓它免受傷害。只有所有的人都能自覺約束自己,都愿竭心竭智地為保護地球而努力,我們的家園才會有希望,我們的明天才能越來越美好。
世界地球日主題活動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