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劉備借荊州的歇后語及答案
歇后語由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chuàng)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歇后語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劉備借荊州的歇后語,希望能幫到你!
劉備借荊州的歇后語: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關于劉備借荊州:
(一) 簡介
公元208年赤壁戰(zhàn)后,孫劉結盟乘勝進軍,經年余激戰(zhàn),最終奪取荊州城。由于荊州乃兵家必爭的重鎮(zhèn),所以東吳主帥周瑜親任南郡太守,坐鎮(zhèn)荊州,而功勞甚偉的劉備卻只能率本部兵馬守江南的油江口立營。劉備曾被漢獻帝封為左,號左公,劉備駐扎油江口后即改油江口為公安,取“左公安靖,日后強雄”之意。劉備居公安,地小物薄,不利于發(fā)展,于是他向孫權兩次提出借荊州。孫權采納周瑜的建議,不僅不借荊州,反而利用吳蜀聯(lián)姻軟禁劉備,使50多歲的劉備作了東吳的嬌客。公元210年,周瑜病故,魯肅繼任。魯肅從吳蜀聯(lián)盟以抗曹操的戰(zhàn)略方針考慮,勸說孫權暫時將荊州借給了劉備。劉備借得荊州后,即以之為立足點,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至今仍有“劉備借荊州,一借永不還”的俗談。
(二)真相如何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給人的印象是,劉備在耍賴,借東西不還。而且 人們可能認為他借的是整個荊州。
東漢末年,劉表占據荊州。荊州地處長江中游,這里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經濟文化都比較發(fā)達。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進取益州,向東可以進擊江東。
荊州一共有8個郡,赤壁之戰(zhàn)后,由魏、蜀、吳三家瓜分:曹操吃了敗仗,還保有北面的南陽、襄陽兩郡;孫權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江夏兩郡;劉備最多,得了荊州的江南四郡——武陵、長沙、零陵、桂陽。
東吳的魯肅很有戰(zhàn)略眼光,他竭力勸說孫權將東吳占據的部分荊州“借”給劉備,好讓劉備站穩(wěn)腳跟,與東吳一起抵御曹操。孫權想想也對,就把荊州的南郡“借”給了劉備,一則讓劉備充當抗曹的戰(zhàn)略前哨,二則以此向劉備表示友好。
所以“借荊州”其實只是借了荊州的南郡。
以后,劉備得了益州,孫權就派人去討還南郡,雙方為此劍拔弩張,關系緊張。
不久,曹操進取漢中,劉備擔心丟掉益州,派使者向孫權求和,孫權也擔心自己難以打勝,于是兩家重新劃分了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三郡以東屬于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于劉備,劉備和孫權個占三郡。這樣,劉備不僅“還”掉了一郡,還讓出了一郡。劉備解決了荊州的矛盾,與曹操爭漢中,于建安二十四年(219)據有了漢中。于當年七月,自稱漢中王。
但孫權還不知足,認為,荊州居東吳的上游,劉備對東吳是一個大的威脅。如果把劉備的勢力趕出荊州,那么東吳不僅鞏固了長江中游,還能向巴蜀發(fā)展;然后以整個南方與曹操的北方對抗,進而統(tǒng)一中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病卒,呂蒙代替其職位。如果說魯肅是聯(lián)劉派,那么他則是堅決的反劉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軍主力在漢中和劉備作戰(zhàn),駐守荊州的關羽積極配合劉備的行動,親率主力進攻魏軍占據的樊城和襄陽,雖然取得了水淹于禁所率的七軍的輝煌戰(zhàn)績,但后方空虛,給了呂蒙以可乘之機。最后關羽在219年年底,敗走麥城,失去荊州這個戰(zhàn)略要地。關羽的錯誤不在于北攻樊城,而在于沒有防備孫權違背盟約,沒有注意鞏固自己的后方,以至于丟了荊州這個戰(zhàn)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