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過端午作文3篇
我們一起過端午作文一
端午節(jié)又到了,前一天是兒子的生日,所以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們家過的特別開心。
小滿已過,這個季節(jié)的天氣詭異得很,大晴的天就會有雨或冰雹下來,讓人瘁不及防。時陰時晴,多云欲雨的日子更是多見。
我的同事小磊自己開了間茶社,生意還不錯,就是偏僻了些,如是愛好雅靜的,卻是個好去處。今年端午節(jié)磊要帶父母去南方旅游,雖然只要三天時間,但足夠了,平時上班忙起來,周末兩天都是要搭進去的。磊找到我,要我?guī)兔翠佔樱S了不少好處誘我,我呵呵笑著應(yīng)了下來。其實我是個閑人,樂得去他那清靜之地幽雅一次。
過節(jié)當天一大早,我就趕到了茶社,掏出鑰匙開了門,徑直來到吧臺前。小磊是個懂生活懂風雅的人,環(huán)境選的好,這屋子收拾的也妥當有韻味。四周是根雕的桌椅,中間是個大白瓷魚缸,里面的錦鯉悠閑自在;魚缸后面是個假山石,鑲嵌在紅木的格柵里,顯得古樸大方,石上還不時有涓涓細流落入缸內(nèi),溢出的水順著腳下蜿蜒的溝渠流出門外。果然不錯,靜坐屋內(nèi)就可聽這嘩啦啦的山泉聲,意境之飄逸,神情之自然,妙哉。
大清早茶社是不會有生意的,況且今兒是端午節(jié),不會有人這么早來喝茶。
臨來時,老媽給了些菖蒲,我整理了一下,分左右插在門上。又到樓前小院里,把泥爐點了火,煮上一壺水,看徐徐青煙繚繞而上,漫過竹子圍成的籬笆墻,騰空散去,當真有種世外的味道。
這里的店鋪不多,一條不太寬的石子路,兩旁是竹子墻。到這里的人都是開車來的,車子停在道口,人要自己走進來。再向前去,就是一個不大的天然湖,現(xiàn)在有人承包了做漁場,不少的人騎了電單車來釣魚,聽磊說過,有些人大半夜就來了,到太陽落山還不走。
沒有人來,自己泡了杯碧螺春品滋味。呵呵,這在平時,那個小氣鬼是很少用這個招待我們的,今兒我當家,可以盡興了。
隨手翻了幾頁書,正沒興致,門口響起叫賣聲,是賣粽子的來了。過節(jié)了,買幾個吧,正好中午飯也就不出去吃了。
小伙子,你要煮好的,還是要買了自己煮啊?那位太婆滿臉笑著問我。她年紀應(yīng)該有60歲左右,一臉的皺紋,騎個三輪腳蹬車,車上有兩個大竹簍,都裝滿了粽子,用塊籠布蓋著,一個簍子冒著熱氣,想必是煮熟了的。
要煮好的吧
太婆順手一提,五個一串,個個有棱有角,包的煞是好看,心里著實喜歡,就要了兩串。
小伙子,再要些生的吧,留的住,可以隨時煮了吃,我老太婆的粽子味道是最好的,模樣也好看,就算不吃,掛在門口也好看的緊。
她這一句話倒是提醒了我,今兒是端午節(jié),不如我賣茶送粽子,跟來的客人一起過節(jié),大家一起樂呵,豈不是美事?
好吧,那我就多要一些。其實在我心里本就想多要些的,見了年紀大的生意人,我總是要照顧的。
拿了粽子,用紅提繩重新都穿在一起,大門口,院子里,門楹上,屋子里,就連竹圍墻上,處處掛滿了粽子,五個一串兒,十個一溜,綠色的菱角,紅色的繩兒,不僅好看,也有了過節(jié)的味道。
今天小樓里的客人不多,但來的人跟我一樣都特高興。喝著怡口的茶,吃著香甜的粽子,海闊天空地聊著,糯米的香,清茶的香,竹葉的香,和著滿院子的笑聲,讓這幽靜的石板路都跳躍起來,帶著路人的腳步歡快地神向綠色深處。。。。。。
我們一起過端午作文二
端午節(jié)來嘍!我左盼右盼終于盼來了五月五日,這一天來的可真遲啊!我等它等的都快急死了。你問我為什么這么盼端午?我的答案很簡單,因為端午節(jié)這一天有得吃有得玩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到端午我們就要放假了!
五月五,端陽節(jié),家家戶戶包粽子,吃粽子。而我最喜歡的是吃粽子了!我偷偷告訴你我吃粽子一次能吃好幾個呢!你可千萬別說我光會吃不會做哦!我也會包粽子:在包粽子前,現(xiàn)將包粽子必備的糯米置于水中泡上一段時間。把采來的箬竹葉放置于水中洗干凈,然后把箬竹葉卷成圓錐狀,將糯米放入其中。卷好,用線將粽子捆起來便做好了!如果在粽子里加入幾顆蜜棗,那么粽子大味道就會更好了!
端午節(jié)的時候人們還會佩香囊、懸艾草菖蒲。不過,賽龍舟在我們這里并不常見,我們喜歡在家門口懸艾草菖蒲。用銀杏葉與艾草泡水洗澡。父母還會在孩子的耳朵里,鼻子里點上幾滴雄黃酒。在做完這些之后,父母會在孩子的手上扣絨,這些都是人們用來祈禱來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方法。
說到端午節(jié),我們不禁想到屈原,這個節(jié)日就是因為他而得來的: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的《續(xù)其諧記》和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據(jù)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xí)俗。看來,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guān)。
對了,剛剛說完了懸艾草菖蒲,還沒說掛香囊呢!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并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jié)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夸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而且掛香囊對身體也有好處哦!香包內(nèi)裝的香料通常是用苞白術(shù)、白芷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均勻制成的。以往由于醫(yī)藥不發(fā)達,這些有有殺菌作用的香包被帶在孩子們的身上,起到避邪正氣、防治蚊蟲和不祥之物騷擾的作用。現(xiàn)代的香包中填充用的香藥成分有所突破:薰衣草、馬鞭草、迷迭香、干花都可以用來做香包。
看完了上邊,我確信你和我一樣喜歡端午節(jié)。因為它又好玩又有好吃的。不過,韓國居然和我們爭端午節(jié),你說這有什么理由?不過,我們的確沒有韓國重視這個節(jié)日,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我們一起過端午作文三
端午節(jié)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民俗節(jié)日,距今已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主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的習(xí)俗,相傳是專門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皇上聽信了奸臣所言,把屈原投到了汨羅江里。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會劃著龍舟往江里仍粽子,意在:讓江里的魚蝦吃粽子,而不要傷害屈原。
在北方,端午節(jié)還有綁花繩、戴香包的習(xí)俗呢!瞧 !媽媽把幾根彩顯捻在一起,就出現(xiàn)了彩虹的顏色,然后,把這些繩輕輕地、松松地綁在我的脖子上、手腕上和腳腕上,這些喜慶的繩立刻給我增添了幾分神氣和英俊,就像三頭六臂的小哪咤。
另外,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插艾的習(xí)俗,這個習(xí)俗來原于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唐朝末期,黃巢帶領(lǐng)著起義大軍,浩浩蕩蕩、南征北戰(zhàn),一路上殺富濟貧,可是,由于當時通訊條件落后,,農(nóng)民根本無法和黃巢、起義軍取得聯(lián)系,最后,黃巢想出了一個辦法,在起義那天,讓農(nóng)民家家戶戶以艾為信號,插在門上。后來慢慢地,插艾就有了“驅(qū)魔辟邪”的說法。
其實,經(jīng)過千百年的演變,這些風俗雖然流傳了下來,但與它本來的意思已有了出入:粽子變成了人間的一道美食;賽龍舟變成了娛樂活動,它既鍛煉了人的身體,陶冶人的情操,又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和交流;你看!高高插在家家戶戶的門沒處的艾,不正告訴我們,家家友愛、處處有愛。讓我們一下子想到:愛國、愛家、愛護、愛心、關(guān)愛、友愛、喜愛、鐘愛等等這些美好的詞語。
端午節(jié)是一個愛(艾)的節(jié)日!讓我們生活在愛(艾)的氣氛中,讓世界充滿愛(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