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物理人教版知識點(2)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
1、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利用彈簧測力計計算浮力的方法:F浮=(G物-F示)
3、利用浮力成因法計算浮力的方法:F浮=(F向上-F向下),浮力實質是物體各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力)的合力。
10.2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其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2、阿基米德原理既可以計算(液體)浮力,也可以計算(氣體)浮力。
10.3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1、當一實心物體放在液體中:
如果物體上浮,則F浮(>)G物,ρ液(>)ρ物,
如果物體下沉,則F浮(<)G物,ρ液(<)ρ物,
如果物體懸浮,則F浮(=)G物,ρ液(=)ρ物,
如果物體漂浮,則F浮(=)G物,ρ液(>)ρ物。
2、輪船是利用了(空心)的方法,使密度(大于)水的鋼鐵能漂浮在水面上。
3、排水量是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利用排水量我們可以計算出船受到的(浮力),以及船和貨的總(重力)。
4、潛艇是利用改變(重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沉的;魚是利用改變(浮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沉的。
5、船由河里開到海里,所受浮力將(不變);潛艇在水下由河里開到海里,所受浮力將(變大)。
6、飛艇中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7、火箭升空是利用了(相互作用力)知識,固定翼飛機升空是利用了(液體壓強)知識,熱氣球升空是利用了(浮力)知識。
8、當密度均勻的物體漂浮在某液體表面時,如果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占物體總體積的幾分之幾,則物體的密度就是液體密度的(幾分之幾)。如:一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有四分之一的體積露出水面,則木塊的密度是(0.75×103kg/m3)。
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
11.1功
1、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功用字母(W)表示。
3、功的公式(W=Fs),功由公式得到的單位是(Nm),又叫(焦耳),簡稱(焦),符號(J)。
4、5J的物理意義是(用5N的力使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1m)。
11.2功率
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與(做功所用時間)之(比)叫做功率。功率用字母(P)表示。
3、功率公式(P=W/t),功率由公式得到的單位是(J/s),又叫(瓦特),簡稱(瓦),符號(W)。工程技術上還常用(kW)作為功率單位。
4、6W的物理意義是(1s時間內做功6J)。
5、功率另外一個公式是(P=Fv)。計算時v的單位要用(m/s)。
11.3動能和勢能
1、物體(能夠對外做功),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量。能量的單位是(J)。
2、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
3、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4、物體由于受到(重力)并處在(高處)時所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所處(高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5、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11.4機械能及其轉化
1、(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勢能包括(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2、滾擺下降的過程是(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上升的過程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3、單擺在最高點時,速度最(小),動能最(小),重力勢能最(大);在最低點時,速度最(大),動能最(大),重力勢能最(小)。
4、人造地球衛星從近地點到遠地點的過程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從遠地點到近地點的過程是(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5、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則機械能的總和(不變)。
6、在皮球從空中下落再彈起的過程中:皮球(下落)的過程,(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皮球(落地發生彈性形變)的過程,(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皮球(恢復原狀)的過程,(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皮球(上升)的過程,(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
12.1杠桿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
2、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O)表示;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F1)表示;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F2)表示;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l1)表示;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l2 )表示。
3、杠桿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轉動),叫杠桿平衡。
4、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
5、省力杠桿:l1(>)l2,F1(<)F2,特點:省(力)但費(距離)。例:(撬棒、鉗子)
費力杠桿:l1(<)l2,F1(>)F2,特點:省(距離)但費(力)。例:(鑷子、釣魚桿)
等臂杠桿:l1(=)l2,F1(=)F2,特點:(不省)力,(不省)距離,但能(改變力的方向)。例:(天平)
12.2滑輪
1、工作過程中,位置(固定不動)的滑輪是定滑輪,其特點:(不省)力,(不省)距離,但能(改變力的方向)。實質是(等臂)杠桿。
2、工作過程中,位置(移動)的滑輪是動滑輪,其特點:省(力)但費(距離),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繩子拉動的距離是物體移動距離的(2)倍,當忽略繩重、滑輪重和摩擦時,拉力大小是物重的(1/2)。
3、用滑輪組提起重物時(忽略繩重、滑輪重和摩擦),動滑輪上有幾段繩子承擔物重,提起物體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繩子拉動的距離是物體移動距離的(幾)倍。
4、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但(費距離)。
12.3機械效率
1、(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機械效率公式(η=W有/W總)。
2、任何機械的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的。
3、杠桿的機械效率問題:
如果動力為F1,阻力為F2,動力移動的距離為s1,阻力移動的距離為s2,則機械效率可表示為(η= W有/W總= F2 s2/(F1s1))。
4、滑輪組提升重物的機械效率問題:
如果物重為G,拉繩子的力為F,拉力移動的距離為s,物體上升的高度為h,動滑輪上繩子段數為n,則機械效率可表示為(η=W有/W總=Gh/(Fs)=Gh/(Fnh)=G/(Fn))(寫出完整的推導過程)。
如果動滑輪的重為G動,忽略繩重和摩擦,則機械效率可表示為(η=W有/W總=W有/(W有+W額)=Gh/(Gh+G動h)=G/(G+G動))(寫出完整的推導過程)。由上式進一步分析可知,如果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5、滑輪組平移物體的機械效率問題:
如果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f,拉繩子的力為F,拉力移動的距離為s繩,物體移動的距離為s物,動滑輪上繩子段數為n,則機械效率可表示為(η=W有/W總=fs物/(Fs繩)=fs物/(Fns物)=f/(Fn))(寫出完整的推導過程)。
6、斜面的機械效率問題:
如果物重為G,推物體的力為F,斜面的長為s,斜面的高為h,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f,則機械效率可表示為(η=W有/W總=Gh/(Fs))或(η=W有/W總=W有/(W有+W額)=Gh/(Gh+fs))(寫出完整的推導過程)。
看了八下物理人教版知識點還看:
1.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梳理人教版
2.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知識要點
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提綱
4.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5.初三物理壓強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