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物理人教版知識點
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記憶用)
第七章 力
3、力的作用效果是(改變物體的形狀)、(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4、力是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點),之所以將它們稱為三要素是因為(只有它們能改變力的作用效果)。
5、物理學中通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
6、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7.2彈力
1、形變分為(彈性形變)和(塑性形變)。
2、彈力是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3、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
4、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均勻)的。
5、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體現的是(掛鉤)一側受到的拉力。
7.3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
2、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3、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重力公式為(G=mg),g取值為(9.8N/kg)。
4、g=9.8N/kg的物理意義為(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N)。
5、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6、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形狀規則,質地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重心(可以)在物體外。
第八章 運動和力
8.1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也叫(慣性)定律。
2、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概括)得出的,(不能)用實驗來直接驗證。
3、慣性定義是(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物體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物體的慣性大小與物體的速度(無關)。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4、慣性越大物體越(難改變運動狀態)。
5、力(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填“是”或“不是”)
8.2二力平衡
1、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是指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四個條件)。
4、二力平衡與相互作用力的唯一區別是(是否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8.3摩擦力
1、摩擦力的定義: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運動)或(將要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當兩物體正在相對運動時產生的摩擦力叫(滑動)摩擦力;當兩物體將要相對運動時產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一定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如人向前走路時,鞋底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前),這是因為向前走路時,鞋底相對于地面有向(后)的運動趨勢,所以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而向(前)。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通過彈簧測力計測量(拉力)而間接得到的,在測量拉力時一定要使物體在(水平)面上(勻速直線)運動。
4、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受力面積的大小(無)關。
5、增大摩擦的方法是(增大壓力)和(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
6、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使接觸面分離)(變滑動為滾動)。
7、某物體放在一水平地面上,當用10N的水平力推物體時沒有推動,則物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10)N;當用20 N的水平力推物體時仍沒推動,則物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20)N;當用50 N的水平力推物體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50)N;當用60 N的水平力推物體時,則物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50)N,且物體做(加速)運動。
8、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放在水平傳送帶上的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勻速直線運動時,(不受)摩擦力;放在傾斜傳送帶上的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勻速直線運動時,(受)摩擦力(填“受”或“不受”)。
9、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放在水平傳送帶上的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勻速直線向前運動,如果傳送帶突然加速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向(前);如果傳送帶突然減速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向(后)(填“前”或“后”)。
第九章 壓強
9.1壓強
1、壓力的方向是與受力面(垂直),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2、壓強是衡量(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壓強的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壓強用字母(p)表示。
4、壓強公式(p=F/S)。
5、由公式得到的壓強單位是(N/m2),又叫(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
6、5Pa的物理意義是(1m2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5N)。
7、任何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被(損壞)。
8、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增大受力面積)。
9.2液體的壓強
1.液體由于受到(重力)且能(流動),所以對浸在其中的物體具有壓強。
2.液體壓強規律: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有壓強,同一深度各方向的液體壓強(都相等),越深的位置液體壓強越(大);同一深度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3.液體壓強公式:(p=ρgh),其中ρ表示(液體密度),單位用(kg/m3);h表示(深度),單位用(m)。
4、連通器是上端(開口),下端(連通)的容器。當連通器中裝(同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部分中的(液面)總是(相平)的。
5、公式p=ρgh還可以計算:放在(水平面)上的、形狀(規則)、密度(均勻)的(固)體對水平面的壓強。
6、水平面上的圓柱形(形狀規則)容器中裝有一定量液體,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等于)液體的重力;水平面上的上粗下細容器中裝有一定量液體,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小于)液體的重力;水平面上的上細下粗容器中裝有一定量液體,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大于)液體的重力。
7、水平面上無論何種形狀的裝有液體的容器,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力都(等于)容器和液體的總重力。
9.3大氣壓強
1. 氣體由于受到(重力)且能(流動),所以對浸在其中的物體具有壓強。
2、(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3.(托里拆利)實驗計算出了大氣壓的大小。
4、托里拆利實驗實際是個間接測量實驗,其原理為:當玻璃管中的水銀柱不流動時,水銀柱的壓強恰好與(大氣)壓強(相等),所以利用公式(p=ρgh)計算出(水銀柱)壓強就是(大氣)壓強。
5、在托里拆利實驗中玻璃管的粗細對結果(無)影響;玻璃管的長短(上方有真空部分)對結果(無)影響;玻璃管的傾斜與否(上方有真空部分)只要測量的是水銀柱的(高度),對結果(無)影響;玻璃管中如果進入空氣對結果(有)影響,會比真實值偏(小)。
6、1標準大氣壓的值為(1.013×105Pa),相當于(760mm)高水銀柱的壓強。
7、如果用水做托里拆利實驗,在標準大氣壓下,玻璃管中的水柱高(10.3)m。
8、海拔越高的地方氣壓越(小)。
9、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升高而(升高)。
9.4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當飛機前進時,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快),壓強(小);下方空氣流速(慢),壓強(大)。使機翼受到了向(上)的升力。
下一頁八下物理人教版知識點的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