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師大版物理知識點
2016北師大版物理知識點第一章 物態及其變化
1、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氣態、液態。
2、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物態變化跟溫度有關。
3、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溫度表示。
4、溫度計的原理: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5、攝氏溫度的規定:在大氣壓為1.01×10 Pa時,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而把水的沸騰溫度規定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間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稱為1攝氏度,用符號℃表示。
6、溫度計的使用:
⑴讓溫度計與被測物長時間充分接觸,直到溫度計液面穩定不再變化時再讀數,
⑵讀數時,不能將溫度計拿離被測物體,
⑶讀數時,視線應與溫度計標尺垂直,與液面相平,不能仰視也不能俯視。
⑷測量液體時,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體溫計:量程一般為35~42℃,分度值為0.1℃。
8、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 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9、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晶體:有固定熔點即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如:金屬、食鹽、明礬、石英、冰等
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變軟、變稀變為液體。如:瀝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 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11、蒸發是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一種緩慢的汽化現象。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
12、影響蒸發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面的空氣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溫:在需要降溫的物體表面,涂一些易揮發且無害的液體,通過液體蒸發吸熱來達到降溫的效果。
14、沸騰: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15、液體沸騰的條件:溫度達到沸點,且能繼續從外界吸熱。
16、沸騰的現象:從底部產生大量氣泡,上升,變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氣泡中的水蒸氣。
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液面氣壓越小沸點越低,氣壓越大沸點越高。高原地區普通鍋里煮不熟雞蛋,就是因為氣壓低,沸點低造成的。
高壓鍋是利用增大液面氣壓,提高液體沸點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質由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18、液化的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19、所有氣體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氣體液化放出熱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氣是在常溫條件下,用壓縮體積的辦法,使它液化儲存在鋼瓶里的。
21、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升華吸熱。
22、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凝華放熱。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華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態變化:
云:水蒸氣在高空遇到冷空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集中懸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熱熔化成小水滴與原來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霧和露: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 雪和霜:水蒸氣直接凝華成的小冰晶
24、衛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質的作用:物質熔化和汽化都吸熱,降低衛星溫度保護衛星。
25、電冰箱的電動壓縮機用壓縮氣體體積的方法把氣態制冷物質壓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熱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質通過節流閥進入冰箱內部的蒸發器迅速汽化吸熱使冰箱內溫度降低。
2016北師大版物理知識點第二章 物質的性質
1、長度的測量,測量結果包括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
2、誤差:是指測量值與被測物體的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在任何測量中都存在,誤差的產生跟測量的人和工具有關,只能減小不可避免。 通常采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 而錯誤是應該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平桌面上,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水銀應與凸液面的頂部保持水平)
4、質量:物體內所含物質的多少叫物體的質量。
物體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與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的變化無關。
5、質量的測量工具:臺秤、天平、戥子、地中衡等
6、托盤天平的使用: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鑷子把標尺上的游碼撥至左側零位置,
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將物體輕放在左盤上,右盤放砝碼。
用鑷子撥動游碼,使指針指在中央刻線上,記錄數據。砝碼用畢必須放回盒內。不能用手捏砝碼。
7、密度: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公式:ρ = m/v
8、納米材料:將某些物質的尺寸加工到1 ~100nm時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與較大尺寸時發生了異常變化,稱為納米材料。
納米方法處理后的領帶具有自潔性,不沾水也不沾油。
納米方法處理后的物質也有抑制細菌生長的功能。
9、鋰電池的特點:體積小、質量輕、能多次充電、對環境污染小。
10、記憶合金: 主要成分是鎳和鈦,它獨有的物理性質是:當溫度達到某一數值時,材料內部的晶體結構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了外形的變化。
2016北師大版物理知識點第三章 物質的簡單運動
1、參照物:要描述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選定一個標準物體做參照物,這個選中的標準物體叫參照物。
2、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3、位置變化:一指兩個物體間距離大小的變化,二指兩個物體間方位的變化。
4、相對靜止: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相同的兩個物體稱為相對靜止。
5、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國際單位制是米/秒,常用單位:千米/小時。
2016北師大版物理知識點第四章 聲現象
1、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是靠介質傳播的,氣體、液體、固體都是傳聲的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人聽到聲音的條件:聲源---→介質---→耳朵
3、一般情況下氣體中的聲速小于液體和固體中的聲速。
4、回聲的產生:回聲到達人耳與原聲到達人耳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時,人能夠把原聲與回聲區分開,就聽到了回聲,否則回聲與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5、聲音分為樂音和噪聲。樂音有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
6、音調的高低是由發聲體震動的頻率決定的,音調高聽起來尖細,音調低聽起來就低沉。
7、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震動幅度越小響度越小。響度還與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距離越近,感到的響度就越大。
8、音色:也叫音質、音品,它與發聲體的材料、結構、和震動方式等因素有關。人們通常通過辨別音色,來辨別不同的發聲體。
9、噪聲的控制:
1) 在噪聲的發源地減弱它,2)在傳播途中隔離和吸收,3)阻止噪聲進入人耳。
10、超聲波:高于20000Hz的聲波稱為超聲波。
11、超聲波的應用:
1)聲納----探測海洋深度、魚群、礁石等
2)B型超聲儀---觀察內臟器官及胎兒,幫醫生診斷。
3)超聲探傷儀---探查金屬內部的裂紋,
4)超聲波測速儀---測量物體速度。
2016北師大版物理知識點第五章 光現象
1、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同一種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現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 小孔成像„„
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快,c=3×10m/s 。 在水中約為真空中的3/4,玻璃為真空的2/3 。
4、光年是長度單位,指光在1年中的傳播距離。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鏡面反射與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6、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大小相等,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原理:光的反射現象。所成的是虛像。
7、球面鏡的利用:凸面鏡:汽車觀后鏡„„
凹面鏡:太陽灶, 手電筒的反光裝置„„
8、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
9、光的折射定律:光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當光線從空氣中折射入介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線從介質中折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光發生反射與折射時,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11、色散:復色光被分解為單色光,而形成光譜的現象,稱為色散。
12、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組成的復色光。
13、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14、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
15、不透明的物體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16、當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體上時,一部分被物體吸收,另一部分被物體反射,這就是反射光,我們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體的顏色就是黑色。
2016北師大版物理知識點第六章 常見的光學儀器
1、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會
聚于焦點,通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射出,通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
播方向不變。凸透鏡的焦點是實焦點,凹透鏡的焦點是虛焦點。
2、凸透鏡的確定方法
(1)手摸法:中間厚邊緣薄的為凸透鏡。
(2)聚焦法:用太陽光對著透鏡照能得到細小亮斑的是凸透鏡。
(3)放大法:看書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鏡。
3、透鏡的兩個鏡面所在球心的連線叫主軸,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強。
4、放大鏡的使用: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像同側。使用時應使物體盡量遠離透鏡,但物距不得超過一倍焦距。
5、幻燈機與投影儀:都是將較小的物體經凸透鏡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投影儀中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要使得到的像更大,應把幻燈機或投影儀遠離屏幕并把影片與透鏡的距離調近。
6、照相機:較大的物體經凸透鏡后成較小的像,景物離照相機越遠,拍到的像就越小要使拍到的像大些,應使照相機離物近些,同時將鏡頭與底片的距離調大些。
簡言之: 要使像大,減物距,增像距。要使像小,增物距,減像距。
7、放大鏡、幻燈機、照相機是代表凸透鏡成不同像的三種最基本的光學儀器。
8、顯微鏡: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相當于幻燈機,目鏡相當于放大鏡。它是對物體的兩次放大,物鏡成放大實像,目鏡成放大虛像。顯微鏡對物體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
9、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都可以由凸透鏡組成,物鏡相當于照相機,目鏡相當于放大鏡,先由物鏡把遠處的物體拉近成實像,再由目鏡放大成虛像。我們看遠處的物體通過望遠鏡使視角變大了,所以能看得很清晰。
10、晶狀體和角膜的組合相當于凸透鏡,它把光線會聚在視網膜上。
11、眼睛通過睫狀體來改變晶狀體的形狀,看遠處的物體時,睫狀體放松晶狀體變 薄,物體射來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看近處的物體時,睫狀體收縮晶狀體變厚 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強,物體射來的光也會聚在視網膜上。
12、近視的形成:(1)睫狀體功能降低不能使晶狀體變薄,晶狀體折光能力大。
(2)眼球的前后方向上過長。
這兩種結果都能使像成在視網膜前方,形成近視。
因為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所以用凹透鏡制成眼鏡矯正近視。
13、遠視:(與近視相反) 用凸透鏡矯正。
14、眼鏡的度數:凹透鏡的度數是負的,凸透鏡的度數是正的。
凸透鏡越厚,焦距就小,度數就越大。
凹透鏡中心越薄,焦距就小,度數就越大。
度數=100/f(f為焦距,單位:米)
15、巧記凸透鏡成像的區分:
物近像遠像變大, 一倍焦距分虛實,
二倍焦距分大小, 實像總是倒立的。
2016北師大版物理知識點第七章 運動和力
1、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叫力,(壓、推、拉、提、吸引、排斥等)。只 有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物體與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也能夠產生力。
2、兩個物體相互接觸不一定會產生力。
3、兩個物體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會產生力。
2、物理學中力用F表示,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 N。在手中兩個較小雞蛋對 手的壓力約1N。一名中學生對地面的壓力約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二)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 改變。(運動狀態包括靜止到運動,運動到靜止,運動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
都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法。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箭頭表示力的方 向;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力的示意圖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點)。
5、測力計的種類:握力計、牽引拉力計等。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彈簧、拉桿、刻度 盤、指針、外殼等。
6、測力計的原理:彈簧在不損壞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壓力越大,彈簧的形變量 越大。(在一定范圍內、一定限度內、彈性限度內,都可以。也可以說成正比)
7、測力計的使用:
(1)、測量前要觀察測力計的指針是否與零刻線對齊,進行校正或記下數值。
(2)、測量時對測力計拉桿施力要沿著彈簧的中心軸線方向。
(3)、記錄時要認清每個小格所代表的數值。
8、使用測力計的注意事項:
(1)、被測力不能超過最大測量值,否則會損壞測力計。
(2)、使用前先把掛鉤拉幾下,好處是:防止彈簧被外殼卡住而不能正確使用。
(3)、拉力與彈簧的軸線方向不一致時對測量結果的影響:使測量結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體所受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 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對于一些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 則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
10、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根據重力方向的特殊性,我們把與重力方向一致的 線叫做重垂線。
11、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同一地點物體受到的重力與它質量的比值 是一個定值,一般取9.8N/kg,用g表示,即 g=9.8N/kg,它的含義是:1kg的 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
12、重力的計算公式:G=mg
13、幾個力共同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時,它們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 力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幾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稱為力的合成。 (求合力時,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14、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
如果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變,大小為二力之和。
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與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為二力之差。
15、注意: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方向相同時,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個力。
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時,合力為0;大小不等時,合力一定小于較大
的力,可能大于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較小的力。
16、平衡: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叫做平衡。
平衡力:平衡的物體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二力平衡:如果物體只受兩個力而處于平衡的情況叫做二力平衡。
17、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
在同一直線上,即合力為零。(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線)
18、滑動摩擦力:是指在滑動摩擦過程中產生的力。其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影響滑動摩擦的因素見實驗探究)
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所產生的摩擦。與滾動方向相反。
19、靜摩擦:兩個相對靜止的物體間產生的摩擦。
靜摩擦產生的條件是:相互接觸,且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20、增大摩擦的方法:(1)使接觸面更加粗糙
(2)增大壓力
21、減小摩擦的方法:(1)把滑動摩擦轉變為滾動摩擦可以大大減小摩擦
(2)加潤滑油使接觸面變光滑也可以減小摩擦
22、慣性: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
23、慣性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這個規律叫做牛頓第一定律,也成為慣性定律。
力是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的原因。
24、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固有屬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慣性的大小是由物體的質量決定的,與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快慢、物體的形狀、所處的空間、是否受力無關,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慣性的大小可以通過改變物體的質量來加以改變。
25、慣性和慣性定律的區別:慣性定律是描述物體運動規律的,慣性是物體本身的 一種屬性,慣性定律是有條件的,慣性是任何物體都具有的。
26、力和慣性的區別:力不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力也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維持物體運動狀態不變的是慣性,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016北師大版物理知識點第八章 壓強與浮力
1、壓力:指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生形變。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就 越顯著;當壓力的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就越顯著。壓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比較的。
2、壓強:作用在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做壓強。壓強用符號p表示。壓強是為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而規 定的一個物理量。
3、壓強的計算公式及單位:公式:p =F/s ,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壓力的單位是 N,面積 的單位是 m, 壓強的單位是 N/m,叫做帕斯卡,記作Pa 。1Pa=1N/m。(帕斯卡單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 子對水平面的壓強大約為20Pa)
4、增大壓強與減小壓強的方法:
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可以增大壓強,減小壓力可以減小壓強。
5、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液體內部壓強的產生是因為液體具有重力,同時具有流動性。)
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深度增大,液體的壓強增大;
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液體內部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與液體的質量、體積無關。
6、液體內部壓強的公式:
p=ρgh ρ指密度,單位kg/m,g=9.8N/kg, h指深度,單位:m,壓強單位(Pa) 注意:h 指液體的深度,即某點到液面的距離。
7、連通器:1、是指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2、連通器至少有兩個開口,只有一個開口的容器不是連 通器。
8、連通器的原理:
如果連通器中只裝有一種液體,那么液面靜止時連通器中液面總保持相平。
9、連通器的應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內的水防止有異味的氣體進入室內
水位計 —————根據水位計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鍋爐或熱水器內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統 ————可以同時使許多用戶用水
茶壺———制做時壺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壺口,一定要做的與壺口相平。
過路涵洞——能使道路兩邊的水面相同,起到水過路的作用。
船閘————可以供船只通過。 10、連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條件是:(1)連通器中只有一種液體,(2)液體靜止。
11、像液體一樣,在空氣的內部向各個方向也有壓強,這個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 大氣壓具有 液體壓強的特點。
12、大氣壓強的測量:大氣壓強實驗是1643年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首先做出的,托里拆利實驗也證明了 自然界中真空的存在
1標準大氣壓 = 760 mmHg = 1.01×10Pa,即P0 = 1.01×10Pa .
它大約相當于質量為1kg的物體壓在1 cm 的面積上產生的壓強。
大氣壓強的數值不是固定不變的,高度越高,大氣壓強越小。
晴天時比陰天時氣壓高,冬天比夏天氣壓高。
13、馬德堡半球實驗是證明大氣壓存在的著名實驗,托里拆利實驗是測定大氣壓值的重要實驗。
14、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
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減小時,內部氣體壓強就增大;
體積增大時,內部氣體壓強就減小。
15、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 都是利用大氣壓把水從低處抽到高處的。
1標準大氣壓能支持大約10 m 高的水柱,所以抽水機的抽水高度(吸水揚程)只有10 m 左右,即抽 水機離開水源的高度只能在10 m 左右,再高,水是抽不上去的。
16、離心式水泵實際揚程分吸水和壓水揚程兩個部分,吸水揚程是由大氣壓差決定的,壓水揚程是由水離開葉
輪片時具有向上的初速度的大小決定的。
17、使用離心式水泵,啟動前如不先往泵殼里灌滿水,水泵能抽上水來嗎?
答:不能,如果啟動前不灌滿水,泵殼里就會有空氣,泵內與泵外的氣壓相等泵外的大氣壓就無法把水壓入管內,這樣是抽不上水的。
18、浮力: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施力物體是液體。
浸在指漂浮或全部浸沒。
19、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力大于液體對它向下的壓力。兩個壓力的合力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0、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
2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個規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 F浮= G排 =ρ液gv排
22、物體的浮沉條件:
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 F浮>G 時上浮,F浮 = G 時懸浮,F浮
23、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
(1)輪船: (鋼鐵的密度比水大,有它制成的輪船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夠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可以把它做成空心的,以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輪船就是根據這個道理制成的。
(2)潛水艇:由于潛水艇中兩側有水箱,它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不變,但是可以通過調節水箱中的儲水量來改變潛水艇自身的重力,從而使它下沉、懸浮或上浮。
(3)氣球: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氣小很多的氣體,如氫氣、氦氣。空氣對他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所以氣球可以升入高空。
(4)飛艇、熱氣球:里面充的是被燃燒器加熱而體積膨脹的熱空氣,熱空氣比氣球外的空氣密度小,他
們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能升入高空。
(5)密度計:漂浮在液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一定時,液體的密度越大,排開液體的體積就越小;密度越小,排開液體的體積就越大。
※密度計的刻度是從上到下刻度變大,刻度不均勻,且刻度無單位。
讀法: 例:液面與1.2刻度對齊時,表示被測液體的密度是1.2×10kg/m.
24、 流體流動時,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25、飛機為什么能飛上天? 飛機飛行時,由于機翼上、下表面的空氣流速不同,上方空 氣的流速比下方空氣的流速快, 下方受到的壓強大于上方受到的壓強,這樣就
產生了作用在飛機機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升力或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