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天津藝術聯考統考什么時候考試
2024天津藝術聯考/統考考試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4天津藝術聯考/統考考試時間預計是12月上旬(具體日期待定),具體考試時間請關注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微信公眾號、招考資訊網,以及考區、學校的通知。
2024年起,天津市藝術類聯考/統考包括音樂類、舞蹈類、表(導)演類、播音與主持類、美術與設計類、書法類、戲曲類,各科類之間不得兼報。
其中,報考音樂類、舞蹈類、表(導)演類、播音與主持類、美術與設計類、書法類等六個科類藝術考生須參加天津市組織的市級統考,報考戲曲類的考生須參加相關高校組織的省際聯考。
天津2024藝術聯考/統考考前注意事項
天津藝術生統考前,聯考/統考考生必須堅持專業培訓。但是訓練不要太強,要放松。統考專業準備的目的是對造型、色彩觀和表達保持敏感。
天津藝術生應在聯考/統考當天預留足夠的時間趕考;進入考場后,立即找到自己的位置。一般來說,位置已經提前安排好了。如果位置不理想,如角度太偏,只能看到后腦勺等。統考監考老師可以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適當調整。
藝術生聯考/統考各知識點的分數不同,每個考生的情況也不同。因此,天津藝術生在參加輔導時,要根據個人情況抓住重點,甚至有選擇地選擇知識點,從而抓住藝術生統考的命門。
天津藝術生聯考/統考考試的時候,不可能有時間讓你一個個削鉛筆!一定要全部準備好!
藝考報考條件有哪些
1、報名條件
擁護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或同等學歷,身體健康、未婚。(現大部分專業不再有年齡限制)報考表演、編劇、作曲、導演、史論專業,年齡不超過30周歲,婚否不限;報考其他專業,年齡不超過25周歲;有特殊貢獻與才能的公民,經所在單位推薦,報考各專業的年齡可適當放寬、婚否不限。符合上述條件的國家和集體企事業單位的職工,經所在單位批準,可以報考。中等藝術學校的應屆畢業生、軍隊戰士經大軍區級政治部批準、非藝術類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專業的畢業生工作滿兩年者,經所在單位批準可以報考。
2、身體條件及健康要求
報考美術院校(專業)要求考生:身體健康,除符合教育部、衛生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修訂)》外,無色盲、色弱。報考史論專業的考生,年齡可放寬到30周歲,婚否不限。有特殊貢獻與才能的考生,由所在單位推薦并經省招生辦公室批準,年齡可適當放寬,婚否不限。
報考音樂、影視類院校(專業)要求考生:無口吃,無色盲、色弱。年齡在22周歲以下的未婚青年可以報考表演、演奏專業;25周歲以下的未婚青年可以報考其他專業;報考作曲專業的考生,報考播音主持專業,男身高不低于172厘米,女身高不低于160厘米(嚴格按照身高限制)。
哪些專業屬于藝考
一、美術類專業
藝考內容:素描、寫生、色彩、速寫、創作設計、面試等。
二、音樂類專業
藝考內容:聲樂(器樂類以相關器樂為主科)、鋼琴、音樂知識、樂理、視唱練耳、素質面試等。
三、舞蹈類專業
藝考內容:形體素質測試;自備舞蹈小品表演;聽音樂即興表演;基本功測試(柔韌性、彈跳、轉翻等);舞蹈藝術常識測試;創意綜合編舞等。
四、攝影類專業
藝考內容:回答考官提問、攝影美術作品分析、現場拍攝1幅靜物照片、攝影知識筆試等。
五、書法類專業
藝考內容:書法為隸書、楷書、篆書、行書、草書等經典碑帖臨摹與創作;篆刻為古印臨摹與印稿設計;書法史論知識、文字學、古漢語等;線描、速寫、國畫等。
六、播音主持類專業
藝考內容:指定稿件朗讀、即興評述、模擬主持、回答考官提問、新聞稿件播報、才藝展示、綜合素質考查等,如果是雙語(法漢、英漢、日漢)播音專業方向,那么英語口語要比較出眾(專業考試只考英語),需要給影視作品配音。
七、服裝表演類專業
藝考內容:形體測量、形體觀察、臺步展示、才藝表演。
八、影視表演類專業
藝考內容:小品表演、朗誦(臺詞)、演唱(自備歌曲1-2首)、形體(自備舞蹈、武術或體操等)、命題表演、藝術特長展示、綜合素質等。
九、空乘類專業
藝考內容:測量體重、身高、三圍尺寸、肩寬、體差等;觀察造型、步態、樂感、表演能力等;自選舞蹈和其它藝術專長展示。
十、編導類專業
藝考內容:文藝常識考察(筆試或面試)、影視作品分析(寫作)、編寫故事、才藝展示、面試等。
藝考后可以轉專業嗎
1、根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關于做好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的通知》:按照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錄取的考生,入學后不得轉入其它專業學習。這就意味著,如果在錄取時是以藝術生的身份被錄取的,那么無法轉到非藝術類專業進行學習。
2、藝考后想轉專業,可以嘗試在大一升大二時提出轉專業申請,但轉專業相對比較困難,一般藝術生不可以轉到普通專業學習,大部分院校允許藝術類學生可以申請轉到相關學科的藝術類專業進行學習,比如美術學可以轉專業到繪畫、動畫、藝術設計、雕塑專業。具體以相關院校的規定為準。
3、轉專業大部分發生在大一下學期,此時大學生們還停留在公共基礎課的學習上,很少能夠接觸到本專業的相關課程,因此專業意識尚未形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容易產生一種認為本專業“無用”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進而形成專業厭倦情緒,并最終產生轉專業傾向。
4、有些學校缺乏對大學生專業意識的培養,使得學生盡管意識到要將專業知識同興趣、社會發展相結合,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平臺而沒有實踐的機會,因此產生轉專業的想法。